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癌
  • 7篇骨癌痛
  • 7篇癌痛
  • 4篇疼痛
  • 4篇肿瘤
  • 4篇胫骨
  • 4篇胫骨癌痛
  • 4篇脊髓
  • 4篇骨肿瘤
  • 3篇趋化
  • 3篇趋化因子
  • 3篇甲氨蝶呤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细胞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痛
  • 2篇痛敏
  • 2篇内注射
  • 2篇鞘内
  • 2篇鞘内注射

机构

  • 14篇徐州医学院附...
  • 6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 1篇江苏省麻醉学...

作者

  • 15篇陈立平
  • 14篇申文
  • 8篇袁燕
  • 7篇胡学铭
  • 6篇梁栋
  • 6篇许恒
  • 6篇殷琴
  • 5篇岳冬梅
  • 5篇朱雯
  • 4篇柳娇
  • 3篇韩茜
  • 1篇陈晏
  • 1篇刘功俭
  • 1篇徐幼苗
  • 1篇金毅
  • 1篇马正良
  • 1篇商建飞
  • 1篇唐元章
  • 1篇孙凯
  • 1篇申海燕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首次全国中西...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趋化因子配体21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脊髓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60~180g,10~11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1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溶媒PBS组(Ⅳ组)、骨癌痛+对照IgG组(Ⅴ组)和骨癌痛+CCL21中和抗体组(Ⅵ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方法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后14d,Ⅳ组、Ⅴ组和Ⅵ组分别经L5,6鞘内注射PBS15m、亲和纯化的正常羊IgG10μg(15μl)和CCL21中和抗体10腭(15出);Ⅱ组鞘内注射CCL21中和抗体10μg。于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或生理盐水前1d(基础状态)、注射后7、14d及鞘内给药后0.5、1、2,4、8、12、24、48h(T1-10)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MWT)。结果与基础值比较,Ⅲ组~Ⅵ组各时点MWT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各时点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比较,Ⅵ组T5-8时MWT升高(P〈0.05)。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Ⅵ组MWT降低(P〈0.05);与Ⅲ组、Ⅳ组和V组比较,Ⅵ组T5-8时MWT升高(P〈0.05)。结论脊髓CCL21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维持。
柳娇申文岳冬梅陈立平胡学铭
关键词:骨肿瘤疼痛脊髓
奇正消痛贴与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使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与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使用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VAS评分4~7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在40~60分之间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倍它米松组(Ⅰ)组及消痛贴组(Ⅱ)组,Ⅰ组采用复方倍它米松膝关节腔注射,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加奇正消痛贴痛点外敷。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8周时的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Ⅰ组及Ⅱ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组Ⅰ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更好(P<0.05)。结论奇正消痛贴与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使用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袁燕申文刘功俭陈立平唐元章
关键词:奇正消痛贴倍他米松骨性关节炎
影像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患者54例,局麻下DSA引导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随访观察2年,记录VAS评分、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术后3d时治疗有效率100%,术后个6月、1年、2年随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1% (53/54例)、96.2%(51/53例)、94.1%(48/51例),除面部神经分布区麻木外,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商建飞申文陈立平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对胫骨癌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对胫骨癌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未交配sD大鼠30只,5—7周龄,体重150~1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Ft=10):假手术+人工脑脊液组(SA组),骨癌痛+人工脑脊液组(CA组),骨癌痛+甲氨蝶呤组(CM组)。采用胫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或甲氨蝶呤100蜡,容积15弘l,注射时间10s。于造模前,造模后1、3、5、7d及给药后2、4、8、24h(T0~8)时测定机械痛阈(MPT)。于B时测定痛阈后处死,取脊髓,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ELISA法检测脊髓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与SA组比较,CA组和CM组MPT降低,脊髓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计数增多,脊髓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与CA组比较,CM组MPT升高,脊髓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计数减少,脊髓TNF—α和IL—1β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减轻大鼠胫骨癌痛的机制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有关。
申文岳冬梅柳娇陈立平徐幼苗陈晏胡学铭
关键词:甲氨蝶呤小神经胶质细胞骨肿瘤
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胸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外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有效性,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3~2015年我科收治的PHN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例。 A组为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B组为硬膜外神经阻滞组;C组为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阻滞组;D组为肋间神经阻滞组。 B、C、D组分别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有创治疗方法注射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记录加巴喷丁及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药物使用量。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组间两两比较,有创治疗B、C、D组较A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VA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背根神经节阻滞组、硬膜外神经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B、C、D组在治疗期间盐酸曲马多及加巴喷丁药物使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日均药物使用量由少到多依次为背根神经节阻滞组、硬膜外神经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对缓解PHN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显著。
袁燕申海燕申文韩茜梁栋陈立平殷琴朱雯许恒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硬膜外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
细银质针与普通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细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银质针治疗组(P)及细银质针治疗组(X),每组30...
袁燕申文韩茜梁栋陈立平殷琴朱雯许恒
关键词:银质针导热疗法颈源性头痛
文献传递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方法雌性未交配SD大鼠48只,体重150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人工脑脊液组(SA组)、假手术+甲氨蝶呤组(SM组)、骨癌痛+...
岳冬梅陈立平柳娇胡学铭
文献传递
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 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组(BA组)、骨癌痛+吗啡组(BM组)和骨癌痛+吗啡+ AMD3100组(BMA组).B组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μ1(4×105个/ml);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后第6天,BA组腹腔注射AMD3100 2 mg/kg,2次/d,连续9d,BM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2次/d,连续9 d;BMA组腹腔注射AMD3100(同BA组),皮下注射吗啡(同BM组).于乳腺癌细胞注射前(T0)、注射后4、6、8、10、12和14 d(T1-6)时测定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大鼠取L3-5脊髓背角,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fos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组和BA组T2-6时、BM组T4-6时机械痛阈降低,T6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上调(P<0.01);与B组比较,BM组T3-5时和BMA组T3-6时机械痛阈升高(P<0.01);与BM组比较,BMA组T5,6时机械痛阈升高,T6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趋化因子CXCR4受体参与了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c-fos活化有关.
申文胡学铭刘彦楠陈立平孔双明张婷
关键词:吗啡药物耐受性
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性疼痛3例被引量:2
2012年
虽然“三阶梯原则”可以治疗大部分癌性疼痛,但是仍有一部分顽固性癌痛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所致严重副作用的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mplanted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IDDS)鞘内镇痛,既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又可以减少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本科近期应用IDDS治疗3例晚期癌痛病例取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陈立平申文袁燕许恒梁栋殷琴金毅
关键词:癌性疼痛晚期
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
2014年
目的 评价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 CXCL12中和抗体组(BC组)和骨癌痛+IgG对照抗体组(BI组).B组、BC组和B组大鼠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入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μl(4×105个/ml);S组大鼠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入5μl生理盐水;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后第12、13和14天,BC组鞘内注射CXCL12中和抗体(10 μg/15μl,1次/d),BI组鞘内注射IgG对照抗体(10 μg/15μl,1次/d).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前(T0)、注射后3、5、7、10、12和14 d(T1-6)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6时痛阈测定结束后取大鼠L45脊髓,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组、BC组和BI组T2-6时机械痛阈降低,T6时脊髓背角Iba-1表达上调(P<0.01);与B组比较,BC组T56时机械痛阈升高,T6时脊髓背角Iba-1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其机制与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刘彦楠申文胡学铭陈立平曹守斌张婷
关键词:骨肿瘤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小神经胶质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