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亮
- 作品数:164 被引量:641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 CS-Fe和CS-Fe/Ni的制备及其用于去除钴离子被引量:2
- 2013年
- 以氯化铁为铁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CS-Fe);并以氯化铁为铁源,硫酸镍为镍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共沉淀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镍(CS-Fe/Ni)。通过SEM、EDS、XRD、FT-IR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CS-Fe和CS-Fe/Ni的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以Co2+为目标去除物评价CS-Fe和CS-Fe/Ni的反应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制成的CS-Fe含有单质纳米铁,颗粒多数以30~90nm球形颗粒为主;而CS-Fe/Ni材料中含有纳米铁镍,颗粒多数以30~60 nm球形颗粒为主;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60min,CS-Fe/Ni对Co2+的去除率高达100%,但是CS-Fe仅为88%,即CS-Fe/Ni对Co2+的去除率比CS-Fe高。
- 翁秀兰黄兰兰钟燕华林深陈祖亮
- 关键词:去除率还原剂
- 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和铜离子的共吸附行为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氧化石墨烯(GO)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吸附点位,被认为是去除水体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剂,而其在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中的吸附行为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采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出GO,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衍射(XRD)等物理表征方法对GO的形貌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随后,侧重研究了GO对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单独和共吸附行为,选取亚甲基蓝(MB)与Cu(Ⅱ)作为复合污染水体的特征污染物,探讨了不同浓度Cu(Ⅱ)对MB及不同浓度MB对Cu(Ⅱ)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单独存在时,GO对MB和Cu(Ⅱ)的吸附量分别为29.13和424.16mg·g-1;而当上述两种污染物共存时,GO对MB和Cu(Ⅱ)的吸附性能均明显下降,这说明MB与Cu(Ⅱ)在GO表面的吸附点位存在着竞争吸附关系,并且MB对Cu(Ⅱ)吸附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Cu(Ⅱ)对MB吸附的影响.
- 李成杨庄泽超金晓英陈祖亮
-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亚甲基蓝铜离子复合污染物
- 反应气氛对绿色合成纳米铁的组分及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成本低廉和无二次污染的"绿色"合成纳米材料是发展原位纳米环境修复技术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绿茶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进行"绿色"合成纳米铁,探讨在不同的气氛下"绿色"合成的纳米铁颗粒的主要成分,以期为调控合成纳米铁系材料提供基础研究.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不同反应气氛下合成的纳米铁颗粒的表面微观形貌、尺寸和价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通入N2情况下,合成的纳米铁颗粒粒径为(84.7±11.5)nm,其主要成分以纳米零价铁为主;在通入空气情况下,合成的纳米铁粒径为(117.8±26.2)nm,其主要成分是纳米零价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通入O2时,合成的纳米铁粒径为(141.2±26.3)nm,其主要成分以四氧化三铁为主.其次,评价在不同气氛条件下合成纳米铁颗粒对去除亚甲基蓝(MB)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13 K下降解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MB溶液,反应5 min时已达到平衡,通入N2合成的纳米铁降解MB,去除率高达98.7%,而通入O2合成的纳米铁反应效率低,对MB的去除率仅为65.3%.最后,从以上发现提出不同气氛下可以调控"绿色"合成的铁系纳米材料成分,从而导致不同的纳米修复环境中污染物的能力.
- 林洁文黄兰兰翁秀兰陈祖亮
- 关键词:纳米铁XPS亚甲基蓝
-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锰及其性能研究
- 2022年
- 近年来,基于对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和合成成本的考虑,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和应用在环境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迄今仍面临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机制尚未明确及去除效率不理想两个问题.本研究选择As(III)和As(V)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纳米氧化锰(MONPs)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污染物浓度和材料投加量分别为0.1 mg·L^(-1)和5 mg·L^(-1)时,优化后的MONPs对As(III)和As(V)的去除效率分别从43.9%、80.0%提高到90.2%、92.2%.从SEM的结果中发现优化后的材料粒径更小,根据EDS和FTIR结果,可以证明优化后材料中的Mn元素比例显著增加.另外,XRD和XPS结果则证明优化后材料从原来的Mn(II)变为Mn(IV),提高了材料的氧化能力.Zeta电位结果表明优化后材料表面的负电荷减少,进而循环伏安法结果证实了材料电子转移能力的提高,均有利于As的去除.最后,优化后MONPs在经过5次重复利用后仍具高的性能,同时对多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显然,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绿色合成氧化锰纳米材料对砷污染修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郭书睿张振军蒋明琴湛雅倩林加奖陈祖亮
- 关键词:神经网络模型砷
- 一种功能化纳米水铁矿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纳米水铁矿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红背桂叶粉末,超声震荡制得红背桂叶提取液;调节提取液pH值;加入氯化铁溶液,超声震荡反应;抽滤,冲洗,制得纳米水铁矿。该方法所合成的纳米水...
- 林加奖苏炳林甘莉陈祖亮
- 文献传递
- 膨润土负载纳米铁/镍还原阿莫西林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膨润土负载纳米铁/镍(Bent-Fe/Ni)用于还原阿莫西林,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阴离子(SO2-4、HCO-3)和阳离子(Ca2+、Cu2+)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的影响.结果表明,SO2-4、HCO-3浓度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的影响较大,当其浓度分别为0和500mg·L-1时,阿莫西林的去除率分别为93.7%和21.5%(SO2-4),以及93.7%和5.8%(HCO-3);Ca2+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起到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0和500 mg·L-1时,阿莫西林的去除率分别为93.7%和77.8%;低浓度的Cu2+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起到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Cu2+对Bent-Fe/Ni还原阿莫西林起到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0、10和100 mg·L-1时,阿莫西林的去除率分别为93.7%、94.8%和86.7%.
- 林泽宁军翁秀兰陈祖亮
- 关键词:阿莫西林去除率阴离子阳离子
- 一种包埋型纳米铁小球及其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埋型纳米铁小球及其制备和应用。首先,树叶提取液中的酚类等还原剂能将亚铁离子还原为纳米零价铁,形成纳米铁悬浊液,通过海藻酸钙包埋技术将纳米铁悬浊液制成海藻酸钙包覆纳米铁小球。纳米铁小球与双氧水构成类芬顿试...
- 金晓英陈祖亮黄超林加奖
- 文献传递
- 铁盐改性高岭土吸附结晶紫的研究
- <正>印染废水品种繁多,其特征均表现为高浓度、高色度、高COD和BOD值,所以印染废水一直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当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化处理法等。在众多治理染色废水的方法中,吸附法被视为较有前景...
- 金晓英郑敏王清萍陈祖亮
- 文献传递
- 一种绿色合成Fe<Sub>3</Sub>O<Sub>4</Sub>-PdO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合成Fe<Sub>3</Sub>O<Sub>4</Sub>‑Pd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桉树叶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同时还原铁和钯双金属离子后经煅烧制得Fe<Sub>3</Sub>O<Sub>4</Sub>‑Pd...
- 林元琼金晓英陈祖亮
- 纳米有机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通过对天然膨润土改性,制备纳米有机膨润土并用于吸附苯酚,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纳米有机膨润土投加量等因素对苯酚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在5 min内快速达到平衡,溶液pH可以影响苯酚在溶液中的状态,是影响苯酚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纳米有机膨润土吸附苯酚的过程可用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伪二级吸附速率常数为1.3 g/(mg.min)。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在25℃时,Langmuir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536.32 mg/g,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 苏锦王清萍金晓英陈祖亮
- 关键词: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