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辉

作品数:59 被引量:345H指数:11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沉积物
  • 11篇海域
  • 9篇浅地层
  • 9篇浅地层剖面
  • 9篇晚更新世
  • 9篇更新世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晚更新世以来
  • 8篇北黄海
  • 8篇渤海海峡
  • 7篇古环境
  • 7篇表层沉积物
  • 6篇第四纪
  • 6篇稀土元素
  • 5篇地层
  • 5篇灾害地质
  • 5篇晚第四纪
  • 5篇稀土
  • 5篇长江口

机构

  • 44篇青岛海洋地质...
  • 25篇国土资源部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方科技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59篇陈晓辉
  • 45篇李日辉
  • 22篇蓝先洪
  • 20篇王中波
  • 10篇张志珣
  • 8篇徐晓达
  • 7篇张训华
  • 7篇温珍河
  • 6篇侯方辉
  • 6篇秦亚超
  • 6篇李杰
  • 5篇梅西
  • 5篇孟祥君
  • 5篇密蓓蓓
  • 4篇窦衍光
  • 4篇田振兴
  • 4篇陈珊珊
  • 4篇王燕
  • 3篇孙荣涛
  • 3篇邹亮

传媒

  • 14篇海洋地质与第...
  • 6篇海洋地质前沿
  • 5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地球学报
  • 3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Marine...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12年全...
  • 1篇中国东部和海...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水深匹配的浅剖位置坐标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水深匹配的浅剖位置坐标校正方法,首先进行基础数据整理,统一浅剖原始文件和导航原始文件的文件名;然后针对整理之后的数据,分别进行浅剖关键信息提取,以及导航和水深数据关键信息提取;关键信息提取后,按照时间匹...
潘军陈晓辉孔祥淮朱晓青
冲绳海槽中南部不同环境表层沉积物质来源被引量:3
2021年
对冲绳海槽中南部3种不同沉积环境(东海外陆架、东海陆坡和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稀土等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冲绳海槽和陆坡表层沉积物具有与台湾物质来源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Sm-Gd/Yb散点图也显示海槽和陆坡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台湾物源端元区,表明冲绳海槽中南部海槽和陆坡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台湾,而外陆架沉积物明显的重稀土亏损与大陆河流(特别是长江、黄河)沉积物来源较为一致。为进一步判断外陆架表层沉积物来源,对外陆架沉积物重矿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外陆架沉积物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榴石-赤褐铁矿为组合特征,与长江沉积物重矿物组成特征类似,其明显缺乏台湾河流来源的典型重矿物锆石、黄河来源典型重矿物云母、浙闽沿岸来源典型重矿物磁铁矿,说明台湾、黄河和浙闽沿岸并非研究区外陆架表层沉积物主要物源。根据以往测年等研究成果,研究区外陆架沉积物年代较老,应为古长江物质经东海现代环流体系不断改造而成。
邹亮窦衍光窦衍光胡邦琦陈晓辉
关键词:稀土元素重矿物表层沉积物冲绳海槽
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示踪被引量:13
2014年
为研究东海外陆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划分与物源分析的指示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东海外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沉积物进行了15个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东海外陆架 SFK-1孔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分层性,垂向上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表明稀土元素特征对于地层划分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表明SFK-1孔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长江和黄河, Eu异常与稀土元素总量关系判别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SFK-1孔上部28.00 m以上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中部28.00-47.20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下部47.20-82.90 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长江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东海陆架起着主要作用,而黄河物质在晚更新世晚期已开始对东海陆架沉积作用有一定影响。
蓝先洪张志珣王中波陈晓辉
关键词:稀土元素晚第四纪物源示踪东海外陆架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物源约束被引量:12
2018年
对渤海西部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试,分析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探讨了渤海西部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约束。结果表明,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与中国黄土的接近,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大陆。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富集与粒度效应研究表明,∑REE与Mg、Ti、Co、Cr、Li和细粒沉积物呈明显正相关,而与砂质沉积物呈显著负相关,与Zr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参数特征值离散图和Q-型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海域沉积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地球化学分区,研究区中部和西北部海域为∑REE高值区,其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河和黄河;研究区南部、东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输入;研究区东北部滦河口外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滦河物质。
蓝先洪徐晓达徐晓达李日辉王中波陈晓辉
关键词:稀土元素沉积物
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有机质来源及其对上升流演变的指示被引量:8
2018年
基于14C测年,通过对OKT12孔有机碳、氮含量及碳同位素、粒度等指标的分析,探讨了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有机质来源及其对上升流演变的指示.研究发现,TOC堆积速率、δ13C和TOC/TN比值等指标呈明显的三阶段变化.陆源C3植物、海源浮游生物以及台湾河流悬浮体是OKT12孔有机质的3个主要端元.δ13C和TOC/TN比值物源判别显示,低海平面时期(16~ 10 ka),OKT12孔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和海源浮游生物的贡献;10~7 ka阶段主要来自台湾河流悬浮体贡献,反映了早全新世以来黑潮的加强;高海平面以来(7~0 ka),OKT12孔有机质以海源浮游生物贡献为主,其变化反映了上升流的强弱波动.7~4 ka海洋浮游生物贡献量的增加指示上升流增强,4 ka以来贡献量减少指示上升流减弱.上升流变化与黑潮强弱、流轴位置变动有关,两者受到高频气候事件ENSO活动控制.
王明铭窦衍光徐景平陈晓辉陈晓辉蔡峰李军王利波
关键词:黑潮ENSO冲绳海槽
东北太平洋中国合同区悬浮颗粒物元素地球化学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ICP-MS对东北太平洋中国合同区3个测站分层采集的悬浮颗粒物的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对Na、Mg、Al、Ca、Ti、Mn、Fe、Co、Cu、Sr、Ba和Pb等12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悬浮体总量(TSM)一般低于0.3mg/dm3,12种元素含量从几百到不足0.01μg/dm3。其分布以500和5000m为界可分为3层。元素中Al和Ti可作为陆源元素指标,Sr和Ba可作为生源元素指标,Pb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在西区,Na、Mg和Ca主要为生源元素,Mn、Fe、Co和Cu主要为陆源元素。在东区,Na、Mg和Cu为多源元素,Ca、Mn、Fe和Co以陆源为主。颗粒物物源及供应量是颗粒物和元素含量分布的控制因素。西小区海底火山活动强烈是影响两区元素组分差异的直接因素之一。
李云海杨作升陈坚陈晓辉
关键词:悬浮颗粒物元素地球化学
夏季渤海海峡水体温盐浊分布特征的大小潮变化及其水动力机制
渤海海峡作为渤海与北黄海物质交换的通道,其悬浮体输运过程及影响机制的调查研究是目前渤海区域调查中重要的一部分,对研究黄渤海物质交换和"源-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夏季大潮和小潮期间在渤海海峡分别进行AD...
王燕李日辉温珍河陈晓辉陈斌
关键词:渤海海峡温盐结构浊度
渤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渤海西部TJC-1孔51.50m以上120个沉积物样品化学组分、粒度及测年分析结果表明,TJC-1孔51.50m以上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可划分为5个沉积单元;SiO2和Na2O与粗粒沉积物呈明显正相关,Al_2O_3,TFe_2O_3,MgO,TiO_2,Cu,Zn,Cr,Co,Ga,Rb和V等元素与细粒沉积物呈显著正相关,Sr,Ba和Zr分布与沉积物粒度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R-型因子分析显示,MgO和Na_2O分别代表陆源细粒物质输入(黄河与海河物质)和滦河物质的影响。SiO_2/Na_2O比值与Sr/Cu比值,Ba/Zn比值与K_2O/MgO比值离散图分析揭示了TJC-1孔的物质来源,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和海河,该孔下部30.50~51.50m和中下部25.00~30.50m沉积物以滦河物质来源为主。
蓝先洪李日辉李日辉秦亚超陈晓辉密蓓蓓
关键词:晚更新世沉积物地球化学
末次冰消期以来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的古环境演化被引量:4
2016年
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是北黄海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沉积中心之一,末次冰盛期以来,随着海平面的阶梯式上升在该区域形成了特征的沉积地层,这些地层是研究陆架区沉积环境演化与事件沉积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对取自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4个柱状岩芯的岩性、微体古生物以及AMS 14C年代学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东南近岸泥质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与海平面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末次冰消期至约10396cal.a B.P.期间的低海面沉积阶段对应海水尚未到达研究区的河流沉积环境;海水自约10396cal.a B.P.开始侵入研究区,海平面变化在-43^-47m,海水在此停滞徘徊了近千年,对应代表陆海沉积发生转换的盐沼沉积环境;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形成了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约10369~6778cal.a B.P.海平面上升期间和约6778cal.a B.P.高海面以来两个沉积阶段,分别对应潮流作用下的潮坪-滨海沉积环境和沿岸流及黄海暖流为主的环流体系影响下的浅海沉积环境。研究区泥炭层的AMS 14C日历年龄介于约10396~10369cal.a B.P.之间,与Younger Dryas事件在北黄海响应的泥炭层或硬质粘土层为不同时期的沉积,与发生在末次冰消期以来两次融水脉冲事件MWP-1B(11.6~11.3cal.a B.P.)与MWP-1C(9.9~9.0cal.a B.P.)之间海平面缓慢上升期相吻合,表明北黄海这一时期泥炭层的形成可能与两次融水脉冲事件期间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这一海平面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而这一时期泥炭层的出现表明北黄海这一海平面缓慢上升过程中存在停滞阶段。截至目前,这一海平面变化过程的响应沉积在中国东部其他陆架海区证据相对较少,有待进步一
陈晓辉李日辉孙荣涛王燕蓝先洪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泥炭层
MIS3中期以来北黄海中部陆架古环境演化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北黄海中部陆架DLC70-2孔的岩性、粒度、微体古生物以及AMS14C年代学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MIS3中期以来的古环境演化。研究表明,北黄海中部陆架MIS3中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与海平面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岩芯22.89~18.50 m段(43 639~42 558 cal yr B.P.)对应MIS3中期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河口湾相,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海水自14 602 cal yr B.P.开始侵入研究区,形成了18.50 m以上的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末次冰盛期以来海平面上升过程中的河口充填相(18.50~10.02 m,14 602~12 602 cal yr B.P.)—新仙女木事件中晚期海平面停滞期间的河流泛滥平原相(10.02~5.10 m,12 602~10 357 cal yr B.P.)—全新世早中期海平面上升过程中的滨海、浅海相(5.10~0 m,10 357~4 913 cal yr B.P.)。岩芯10.02~5.10 m段(12 602~10 357 cal yr B.P.)记录的源自河流泛滥平原沉积的硬质黏土层与新仙女木事件的全球效应密切相关,可作为新仙女木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
陈晓辉李日辉蓝先洪王燕
关键词:北黄海古环境新仙女木事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