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
-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和开腹肝切除(open hepatectomy,OH),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总体复发率、无瘤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结果 LH组术中出血量[(326.67±45.53)ml比(458.33±30.14)ml]、术后住院时间[(7.89±2.54)天比(11.97±3.38)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比63.33%)优于O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年复发率、总体复发率、无瘤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远期治疗效果与OH比较无明显差异。
- 陈忠王耀东陈毅凌田毅峰
-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癌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肝脏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 严茂林陈忠白燕南田毅峰赖智德邱福南周松强游燊陈实
-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研究系器官移植免疫耐受领域。如何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是肝移植领域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所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为非选择性杀伤淋巴细胞,容易导致骨髓抑制,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同时产生免疫抑制,损害了免疫耐受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脏吲哚胺2,3-二氧化酶细胞增殖
- 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Kupffer细胞在体外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凋亡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的Kupffer细胞(KC)在体外对小鼠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T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IFN-γ处理或未处理的KC表达IDOmRNA和FasLmRNA的情况。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分析IDO对色氨酸的分解作用以了解其活性。用3H嵌入增殖试验检测KC对同种异体TC增殖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分析KC对同种异体TC细胞周期的影响和凋亡作用。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IFN-γ处理后小鼠KC表达IDO和FasL并且其表达在6h后均达到高峰。IDO能降低培养基中色氨酸的浓度,提高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浓度。表达IDO的KC能明显抑制同种异体TC的增殖,但1-甲基色氨酸和抗FasL抗体能部分阻断其增殖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表达IDO和FasL的KC能阻滞同种异体TC于G1中期,诱导其凋亡。结论除了FasL/Fas途径,IDO可能是KC抑制同种异体TC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另一机制。
- 严茂林王耀东田毅峰赖智德邱福南周松强游燊陈忠
- 关键词:KUPFFER细胞IDOFASL免疫耐受
- 肝胆管结石病规范化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行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130例,根据治疗原则和手术方式分为规范化治疗组(71例)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胆漏、出血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和二次手术率)。结果规范化治疗组术后胆漏8例、出血5例、肝功能不全11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4例、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结石残留10例、结石复发6例、二次手术13例,对照组为47例、30例、3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化治疗在肝胆管结石病中具有较低的术后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二次手术率,能够改善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陈忠王耀东田毅峰蒋骥霖赖智德
-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
- 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2例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LDP)在治疗胰腺体尾部占位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技巧。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完全腹腔镜下SPLDP治疗胰体尾部占位12例(其中11例行Kimura法保留脾脏,1例行Warshaw法保留脾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SPLDP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72.5min(12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1,7m1(50~400m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d(4—25d),3例术后出现B级胰痿,经充分引流后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囊腺瘤2例。术后随访6~51个月,效果良好,均未出现糖尿病和肿瘤复发。结论对良性及低度恶性胰体尾肿瘤,完全腹腔镜下SPLDP是安全可行的。
- 邱福南吴嘉艺田毅峰赖智德周松强严茂林陈忠王耀东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
- 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探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肿瘤进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和12月对2例胰尾胰岛素瘤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120min和100min,术中出血为50ml和1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5d和7d,术后无并发症产生,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尾胰岛细胞瘤。结论对胰尾部的良性病变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微创、安全可行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 赖智德王耀东邱福南陈忠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胰腺肿瘤胰腺切除术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合并胆总管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15年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主要表现为结直肠布满腺瘤性息肉,常伴有胃或十二指肠息肉,但伴发胆总管息肉者极其罕见。2013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胆总管腺瘤的患者。患者于11个月前因急性胆管炎于外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胆总管下段腺瘤。入院后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胆总管及结直肠多发息肉,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管状腺瘤,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十二指肠、胆总管管状腺瘤。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经电话和门诊方式随访,患者除排便次数增多及偶有血便之外无特殊不适,术后7个月返院行全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管状腺瘤。
- 潘隽永严茂林王耀东赖智德陈忠
-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腺瘤胆总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
- 全囊壁剥离术治疗非寄生虫肝囊肿的探讨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囊壁剥离术治疗肝囊肿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科住院治疗的10例行全囊壁剥离术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肝囊肿患者均选择全囊壁剥离术获得成功,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住院时间平均9.1天,恢复顺利,并发症少,无复发,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全囊壁剥离术治疗肝囊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安全性好,可以避免肝囊肿术后复发及根治肿瘤性肝囊肿。
- 赖建林陈忠王耀东田毅峰
- 关键词:肝囊肿可行性适应证
- 左侧站位指引下的解剖性半肝切除术(附86例报告)
- 2011年
- 在常规的腹部手术中,主刀医师通常站于患者的有侧。而对于肝脏手术,因肝脏位于右上腹,主刀医师对左手的使用十分有限,通常仅应用在辅助肝脏游离、展开肝离断丽和直接压迫出血点这三个方面上。我们中心多年来采用“左侧站似(简称左术位)指引”的方法,即主刀医师站于患者的左侧,充分使用左手来准确引导半肝离断和控制深部出血,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
- 陈实王耀东田毅峰赖智德邱福南周松强严茂林陈忠游燊
- 关键词:半肝切除术解剖性站位肝脏手术手术中右上腹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处理策略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迟发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迟发出血的处理策略。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276例,迟发出血25例,对术后迟发出血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276例病人中出现迟发出血25例(9.1%),迟发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年龄、胰管直径、是否胰瘘、是否胆漏、是否腹腔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胰管直径≥3 mm、胰瘘和胆漏是迟发出血的独立因素,其中胰管直径≥3 mm为保护因素,其余3个为危险因素。结论迟发出血病因复杂,病死率高,需要有经验的胰腺治疗中心及多学科的联合治疗,对出血、再出血的及时和恰当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林天生陈忠
- 关键词:胰瘘介入治疗急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