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泽
- 作品数:131 被引量:87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高等农林院校“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被引量:2
- 2021年
- 在全国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课程为例,通过近期的思政教学实践,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概念、“生态学”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及应用前景。此思政教学成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和能力,最终实现培养良好思想素质、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等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 刘志理刘曦金光泽
- 关键词:生态学
- 氮添加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0.05)。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其基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碳含量及C/N比均为显著正相关。施N促进凋落叶N含量升高,凋落叶P含量受时间和N处理交互作用影响显著。施N促进水曲柳凋落叶N、P释放,抑制红松、枫桦和混合凋落叶N、P释放。N3处理抑制红松凋落叶C释放,促进水曲柳凋落叶C释放,N1处理促进水曲柳与混合凋落叶C释放。说明N处理能够调节养分释放模式,并对森林生态系统C及养分循环有显著调控作用。
- 毛宏蕊陈金玲金光泽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养分动态
- 地形对典型阔叶红松林灌木更新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a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的900个2 m×2 m样方,对灌木(H≥30 cm,DBH<1 cm)进行了调查,基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3次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对灌木分布、死亡及新增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灌木18种,2006、2008和2010年的灌木总数分别为18,253株/ha、27,383株/ha和23,300株/ha。地形对10种主要灌木的分布、死亡和新增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多数灌木种偏好坡中和山脊,且坡度>6°的地形;坡向对大部分耐阴性较强的灌木的分布影响较小,而喜光的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在阳坡和半阳坡的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坡向。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光萼溲疏(Deutzia gladata)、黄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瘤枝卫矛(Euonymus pauciflorus)、毛榛子和早花忍冬(Lonicera praeflorens)7种灌木DBH<1 cm的个体的分布、死亡和新增与其DBH≥1 cm的个体的分布表现基本一致。
- 赵雪徐丽娜金光泽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地形
-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种子雨的时空动态被引量:34
- 2008年
- 研究种子散布的时空动态对于揭示群落更新机制和植被斑块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于2005~2007年在凉水自然保护区的9hm2阔叶红松林永久样地的中心地带(150m×150m),设置287~319个种子接收器(面积为0.5m2,网口位于离地面1m处),定期收集并鉴定其中的种子。结果表明:(1)乔木树种的种子雨强度在不同的年份间存在差异,由2005年到2007年逐年递减(分别为(864.2±1084.3)粒·m-2、(300.9±349.4)粒·m-2和(144.8±195.5)粒·m-2)。11个树种均表现出了年际间的差异,一些树种如水曲柳、糠椴、白桦、红皮云杉、冷杉在某一年份结实量很小或几乎不结实,而红松受人为干扰较大。(2)种子散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从5月份到11月份均收集到了各树种的种子,且种子雨在10月达到高峰,11月中旬基本结束,但不同的树种的时间变化形式不同。高峰期,种子雨以完整种子为主;而在这之前的种子雨主要以未成熟种子为主。(3)种子雨的构成在各年份间保持稳定。(4)变异函数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年份种子雨空间异质性不同,而空间异质性与种子雨强度呈正相关。
- 刘双金光泽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种子雨
- 模拟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全球氮沉降增加可能影响其碳循环的各个过程。在2010年和2011年的5—10月,对典型阔叶红松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实验。实验设置了对照(N_0,0 kg/(hm^2·a))、低氮(N_1,30 kg/(hm^2·a))、中氮(N_2,60 kg/(hm^2·a))和高氮(N_3,120 kg/(hm^2·a))4种模拟氮沉降处理,每隔半个月采用Li-6400-09便携式CO_2/H_2O气体分析仪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研究了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相似,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月中旬(3.84~4.55μmol/(m^2·s)),最小值出现在5月初(1.37~1.84μmol/(m^2·s)),土壤温度的变化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499%~692%。2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R^2=0.499~0.692),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回归模型可以解释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52.2%~73.5%的季节变异;3 N_0、N_1、N_2和N_3样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分别为2.10、1.93、1.97和2.01;4各处理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09、2.78、3.06和2.90μmol/(m^2·s),与对照样地N_0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和凋落物量无明显相关(P>0.05)。
- 高伟峰史宝库金光泽
-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呼吸
- 典型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性状的垂直变异及经济策略被引量:16
- 2020年
- 分析不同树种叶片性状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植物群落结构。该文通过对典型阔叶红松(Pinuskoraiensis)林15种阔叶树种的比叶质量、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指数、叶片碳、氮、磷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冠层高度对叶性状及叶性状间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上层的比叶质量显著大于下层,而其他树种冠层间的比叶质量无显著变化;叶绿素含量指数在白桦(Betulaplatyphylla)和春榆(Ulmusjaponica)冠层间的分布分别为上层显著大于下层和上层显著大于中层;单位质量氮含量在水曲柳的中层显著大于上层。叶片性状间存在着广泛的相关性,比叶质量与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在三层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有些性状,只在一或二个冠层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山杨(Populusdavidiana)和大青杨的叶片倾向于选择光合能力较低、营养浓度较低、呼吸速率较慢的一端,而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和山槐(Maackiaamurensis)叶片更倾向于光合能力强、营养物质浓度高的一端。不同树种对光照响应的差异可能会改变不同冠层中叶片的形态和化学性状,从而有助于群落构建和物种共存。
- 荀彦涵邸雪颖金光泽
- 关键词:养分含量
- 模拟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探讨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影响,从2008年6月-2010年8月进行了人工模拟氮沉降实验,实验分为对照、低N、中N、高N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所施氮肥为CO(NH,)。以溶液的形式喷施,4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30、60、120kg·hm^-2·a^-1。在氮沉降进行1年后,采集各处理0~20、20~40和40~60em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有机C、全N、碱解N和速效P、速效K。结果表明:相同处理下,有机C和全N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均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中N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C、碱解N和速效K含量,中、高N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P含量(P〈0.05),而对全N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C与土壤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有机C和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说明氮沉降在短期内可能影响阔叶红松林土壤碳库积累和土壤肥力水平。
- 刘建才陈金玲金光泽
- 关键词:氮沉降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土壤养分
-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被引量:34
- 2010年
-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9hm2(300m×300m)固定样地内粗木质残体(CWD)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样地内CWD的总密度为368.8株/hm2,径级结构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各径级密度差别较大。花楷槭(27.8株/hm2)和枫桦(26.1株/hm2)是阔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红松(41.6株/hm2)是针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针叶树种CWD的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加,呈典型的J型分布。在150m的空间尺度内,CWD总体在较小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在40m尺度上聚集强度最大(0.40),随着尺度的增加,CWD趋于均匀分布。不同径级组在不同规模尺度聚集,随着径级的增加,聚集强度呈下降趋势。不同物种CWD在各径级下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集群分布和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两种形式。不同存在形式的CWD在研究尺度内随着尺度的增加,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随着CWD腐烂等级的增高,其聚集强度和聚集尺度均增大。CWD的空间分布格局是阔叶红松林群落与其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该林型天然更新的格局和机制。
- 刘妍妍金光泽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点格局分析
- 地形对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9年
- 为了更好地了解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对不同地形下的阔叶红松林乔木和灌木种,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物种多度分布模型拟合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在阴坡、半阴坡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半阳坡;灌木在坡度>25°处的均匀度显著高于坡度<6°处,在谷地处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坡位,在阴坡、半阴坡处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平地。统计模型、生态位模型、中性模型在不同地形下均能够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物种多度分布在不同地形间差异不明显;地形对乔木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海拔>凹凸度>坡度>坡向>坡位,对灌木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凹凸度,土壤对乔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有效N含量>土壤速效K含量,对灌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土壤全N含量>土壤全P含量。总体而言,物种多样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阴坡处最高,谷地处最低。
- 温佩颖金光泽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物种多度分布阔叶红松林地形
- 地形和土壤因子对红松活立木腐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红松活立木腐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腐朽木的分布规律,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依托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选取62个样方内共329株红松活立木,其中小树(10 cm≤DBH<30 cm)73株、成年树(30 cm≤DBH<50 cm)104株、老龄树(DBH≥50 cm)152株,采用阻抗仪检测法判断样木是否出现腐朽,并对样树周围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地形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在单木水平上,应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比较健康木与腐朽木立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在样方水平上,利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探究土壤因子与腐朽率的关联性,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和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研究地形因子对腐朽率的影响,选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不同龄级红松活立木腐朽分布情况。【结果】1)红松活立木平均腐朽率为35.87%,其中小树、成年树、老龄树的腐朽率分别为42.1%、39.2%、29.2%;2)腐朽木所处环境的土壤全碳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木,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木(P<0.05);3)土壤体积含水率及全氮、全碳、全磷含量与红松活立木腐朽率极显著(P<0.01)负相关,全钾和速效磷含量与腐朽率显著(P<0.05)负相关;4)红松活立木腐朽率在不同坡位以及坡向差异显著(P<0.05),上坡腐朽率显著高于下坡(P<0.05),半阴坡腐朽率显著低于半阳坡(P<0.05);5)坡位和土壤磷含量是与不同生长阶段红松活立木腐朽率相关的最重要因素。健康小树多分布于硝态氮含量较高的土壤条件,而成年和老年红松腐朽木多分布于土壤铵态氮含量较高的立地条件。【结论】在小兴安岭地区,红松活立木腐朽率较高,其中上坡坡位及阴坡和半阳坡坡向的腐朽最严重;不同生长阶段的红松腐朽木均多分布在坡位较高、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较低的立地条件,而土壤�
- 常旭东金光泽
- 关键词:地形因子土壤理化性质阔叶红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