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科军
- 作品数:74 被引量:4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有无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中有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间共95例因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3,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成2组,组1(锥切病理无CIN)和组2(锥切病理有CIN),研究2组患者的年龄、中位妊娠次数、中位经产次数、绝经患者比率、锥切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率及组织学复发率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上述研究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中无CIN的患者与有CIN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同等重要。
- 李倩赵丽雅张颐郭科军庞晓燕
- 关键词:宫颈冷刀锥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
- 免疫组化法检测Ⅰ_A~Ⅱ_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A~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内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7例FIGO分期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共取518枚淋巴结,共490枚经组织学证实无转移。对盆腔淋巴结的石蜡包埋组织以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标记。结果27例490枚淋巴结中,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5例患者5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18.5%(5/27),淋巴结总阳性率1.02%(5/490)。在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的检出率分别为2.8%(3/108)和1.5%(2/132)。所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小于20枚与大于20枚两组间微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性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灶,随着切除淋巴结数目的增多,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淋巴结可能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郭科军田野温放
- 关键词:子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 子宫颈残端癌16例分析被引量:9
- 1999年
-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保留的子宫颈发生癌性病变,称为子宫颈残端癌。本文根据我院临床病例资料就子宫颈残端癌的生物学行为作一分析,并基于对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提出预防及临床处理意见。1临床资料我院妇科1970~1994年间收治子宫颈癌4634例,其中子宫颈残端癌...
- 郭科军何秀琴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RASSF1A和BRCA1及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RASSF1A、BRCA1和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3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相应的41例盆腹腔转移灶及10例癌旁卵巢组织中RASSF1A、BRCA1和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原发灶及转移灶中RASSF1A、BRCA1和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9·2%、25·4%、20·6%及58·5%、26·8%、22·0%,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发生率,P值均<0·05。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在临床Ⅰ、Ⅱ期显著低于Ⅲ、Ⅳ期,χ2=13·018,P<0·0001;在高、中分化癌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分化癌,χ2=8·481,P=0·004;χ2=8·195,P=0·004。结论:RASSF1A、BRCA1和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
- 沈文静戴冬秋郭科军李雪梅
- 关键词:DNA甲基化
- 缺氧诱导因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否作为2个相关因子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其表达是否与雌激素调控有关。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10月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腺癌标本30例(内膜腺癌组),同期剖宫术后的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单纯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子宫内膜组)标本各10例,检测HIF-1α与VEGF的表达,分析HIF-1α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雌激素受体(ER)的关系。结果 HIF-1α在内膜腺癌组、非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70.0%,显著高于单纯增生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的20.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腺癌组VEGF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非典型增生组及单纯性增生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的80.0%、70.0%、7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腺癌组HIF-1α、VEGF均高表达,并呈正相关(r=0.315,P〈0.05);内膜腺癌组HIF-1α、VEGF与ER间为正相关关系(r=0.478,P〈0.01)。结论 HIF-1α、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表达水平受雌激素调节影响,HIF-1α可能通过上调其靶基因VEGF的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组织血管的形成,加速肿瘤的发展和侵袭。
- 王丽萍郭科军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雌激素
- cyclin G1,G2蛋白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cyclin G1,G2蛋白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32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2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cyclin G1,G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2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cyclin G1蛋白表达阳性百分比分别为84.37%和30.77%,cyclin G2分别为21.88%和61.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 G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表达增高,cyclinG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表达减低。结论cyclin G1,G2蛋白表达改变可能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机制有关。
- 郭科军邓博雅温放张颐孟祥凯姜彦多
-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囊腺癌CYCLING1CYCLING2免疫组化
- 干扰素联合化疗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Ⅲ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联合CP方案(环磷酰胺+卡铂)化疗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Ⅲ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79例原发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Ⅲ期患者,随访成功者58例,按化疗疗程数以及是否应用干扰素分成3组(Ⅰ组26例,为术后未给予化疗或CP方案化疗次数<6次;Ⅱ组14例,为术后仅接受CP方案化疗次数≥6次;Ⅲ组18例,为术后接受CP方案联合干扰素化疗次数≥6次),比较3组生存率、近期疗效(1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随访1~120个月,失访21例,随访率73.42%。Ⅰ~Ⅲ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3.08%、92.86%、94.44%,3年生存率分别为19.23%、57.14%、66.67%,5年生存率分别为11.54%、35.71%、38.89%,3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近期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足够疗程CP方案或CP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联合应用干扰素化疗未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可以明显提高其近期疗效。
- 王瑞哲郭科军张颐
-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干扰素生存率化疗
- 血清HE4、CA125、ROMA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HE4、CA125、ROMA值及联合检测对早期卵巢癌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卵巢肿物女性患者术前的血清样本,分析血清HE4、CA125的表达水平和ROMA值,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curve)做数据跟踪分析。结果:血清HE4、CA125表达水平和ROMA值在恶性组中高于其他组(P<0.001)。ROMA值良性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早期卵巢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中,HE4+CA125+ROMA的联合检测与其它血清标志物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敏感度98.7%;特异度74.6%;准确度71.5%。结论:在早期卵巢癌检测中HE4单独检测有最高的灵敏度,但HE4+CA125+ROMA联合检测可以在早期更加准确的预测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风险。
- 畅华张雪李白雪姚霁航郭科军
-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983年~2002年收治的子宫颈癌共678例,分为青年组(≤35岁)及中老年组(>35岁),比较分析两组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在全部病例中青年组患者的构成比从1983年~1992年间的2.7%(13/475)上升到1993年~2002年间的19.7%(40/203,P<0.001),同期腺癌的构成比从8.2%(39/475)上升到13.8%(28/203,P<0.05),青年组中腺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中老年组(30.2%/8.2%,P<0.001)。青年组的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66.0%,35/53),明显高于中老年组(27.0%,169/625,P<0.001)。青年组的主要体征为类似慢性宫颈炎的表现(37.7%,20/53),明显高于中老年组(5.4%,34/625,P<0.001)。结论:青年组子宫颈癌的构成比及腺癌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 郭科军葛莉莉薛晖
- 关键词:子宫颈癌青年患者临床病理发病趋势
- PKB在人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P13K抑制剂Wortmannin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B(PKB)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对卵巢癌细胞株CA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PI3K/PKB信号传导通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对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PKB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通过MTT比色法,观察wortmannin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wortmanni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PKB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与正常卵巢、卵巢瘤样病变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印迹检测见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磷酸化PKB蛋白条带深于正常卵巢、卵巢瘤样病变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量化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在Ⅲ~Ⅳ期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 5)。加入wortmannin后,CAOV3细胞株增殖比明显下降,其增殖下降程度与wortmanni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在wortmannin的作用下,由GO+G1期进入S和G2+M期的细胞明显减少,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磷酸化PKB蛋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呈正相关,wortmannin可有效阻滞此传导途径。
- 郭科军张颐庞丽
- 关键词:蛋白激酶BWORTMANNIN上皮性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