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玉婷

作品数:1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废液
  • 3篇离子
  • 3篇高盐
  • 2篇中放废液
  • 2篇生物富集
  • 2篇生物矿化
  • 2篇生物吸附
  • 2篇水处理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锶离子
  • 2篇微波塔
  • 2篇微生物吸附
  • 2篇蒙脱石
  • 2篇膜滤
  • 2篇纳米
  • 2篇纳米二氧化硅
  • 2篇环境排放
  • 2篇活度
  • 2篇含氟

机构

  • 18篇西南科技大学
  • 5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18篇郭玉婷
  • 17篇董发勤
  • 11篇刘明学
  • 9篇秦永莲
  • 6篇王彬
  • 6篇聂小琴
  • 4篇黄婷
  • 4篇刘媛媛
  • 4篇王孝强
  • 3篇周青
  • 3篇孙仕勇
  • 2篇廖辉伟
  • 2篇吴传龙
  • 2篇王建萍
  • 1篇赵玉连
  • 1篇霍婷婷
  • 1篇代群威
  • 1篇边亮
  • 1篇李琼芳
  • 1篇许凤琴

传媒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究可吸人纳米细颗粒物对人体表面正常菌群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将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分别加入含终浓度为0(对照)-400μg/ml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培养基培养4、24和48h。测定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形态、膜通透性变化,同时对作用前、后的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在50,400μg/ml二氧化硅暴露范围内,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存活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存活率的抑制无统计学意义;4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数目减少,菌体皱缩,400μg/ml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菌体轻微凹陷。随着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培养液中Ca2+和K+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与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比较,大于1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组培养液中K+浓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的升高仅在400μg/m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与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作用后均有新峰出现,分别位于波数2961cm-1、2929cm-1、1545cm-1和1452cm-1、1401cm-1。结论纳米二氧化硅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强于微米二氧化硅,纳米和微米二氧化硅暴露同表皮葡萄球菌均存在界面作用效应。
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表皮葡萄球菌膜通透性
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细微颗粒物PM2.5已成为大气污染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大气颗粒物中天然和人工超细SiO2颗粒物广泛存在。随着纳米SiO2的生产和应用日益普遍,其向环境的释放亦不可避免。由于纳米SiO2特殊的理化特性,导致其对生物机体的毒理作用与常规颗粒物不尽相同。本文综述报道纳米SiO2对生物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即纳米SiO2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细胞膜毒性、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DNA损伤以及基因的表达等,指出纳米SiO2对生物体产生的诸多毒性效应都是由包括粒径和剂量在内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今后应加强对纳米SiO2造成的毒性效应的具体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DNA损伤毒性效应
一种放射性总活度-质量浓度梯度组合递降处理高中放废液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总活度-质量浓度梯度组合递降处理高中放废液的方法,它是在高放废液中采用无机和植物类有机吸附材料与微生物吸附材料组合处理方式;在中放废液中采用死体和活体微生物吸附材料组合处理方式,以放射性活度-质量浓...
董发勤郭玉婷聂小琴王彬刘明学秦永莲覃贻琳廖辉伟
小球藻表面酯基屏蔽对钙锶生物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生物矿化作用是在有机基质全程参与调控与诱导下形成矿物的过程。本文以钙锶为研究对象,通过小球藻对钙锶的生物矿化诱导,探索钙锶形成稳定矿化体的条件和方法。通过SEM,FT-IR和XRD来考察小球藻表面基团酯基屏蔽前后对钙锶生物矿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锶离子浓度较高时,晶体更易生成文石结构;2钙离子浓度偏高时,则更偏爱方解石;3在小球藻的作用下,晶体的取向更易受浓度较大的离子的影响;4当屏蔽小球藻表面基团酯基后,钙离子及锶离子对晶体的成核取向上的调控能力减弱。简言之,小球藻表面基团酯基能促进晶型的转换。
刘媛媛刘明学董发勤黄婷郭玉婷王建萍
关键词:生物矿化小球藻锶离子钙离子
一种高盐含氟‑铀放射性废液的深度净化与回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盐含氟‑铀放射性废液的深度净化与回收方法,其包括依次进行的预处理、铀‑氟的富集分离和铀的回收3个处理工段,可进一步细分为低温减容分离、化学沉降、膜滤、梯级生物富集‑膜滤分离一体化单元或梯级离子交换、沉淀...
董发勤秦永莲聂小琴王彬郭玉婷覃贻琳王孝强
文献传递
高硅钙质超细矿物颗粒与人体常见菌壁膜结构分子的作用研究
针对高硅钙质超细矿物颗粒与人体常见菌及其壁膜结构分子的界面作用研究,本文选取大气矿物颗粒物中典型的石英、蒙脱石和方解石(2.5μm)以及相应纳米颗粒作为颗粒物对象;人体常见菌的典型壁膜结构分子、常见菌代表菌株大肠杆菌和表...
郭玉婷
文献传递
一种高盐含铀废水或废液快速除铀降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盐含铀废水或废液快速除铀降盐方法。它包括高强度固析和配合反应;高强度固析处理废水后,所得液体中铀等物质被有效浓缩,固体经粉碎回归液态进入后续除氟工序;配合反应采用化学方法处理达到快速降低废水或废液中的铀...
董发勤覃贻琳聂小琴王彬郭玉婷秦永莲王孝强
文献传递
黄龙钙华水体藻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对黄龙钙华水体藻种类、分布规律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23属53种淡水藻类,分属5门。黄龙钙华水体藻类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绿藻、黄藻门、蓝藻门次之,裸藻门、金藻门最少。从季节交替变化来看,春季小球藻最多,夏秋季节硅藻最多;从分布规律来看,夏季以海拔最高的泉眼处藻类最多,沿海拔降低藻类数量递减;秋季以钙华滩流群处藻类最盛。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龙水体钙华藻类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mar在0.083~0.667之间,多样性指数H在0.191~1.99之间,均匀度e在0.276~1.000之间。结果表明黄龙钙华水体藻类受到季节、温度、水量等环境因数和海拔、钙华滩、彩池等地理因素影响表现出现种群的周期演替。
刘明学董发勤孙仕勇安德军易伟王晓娟熊星陈东亮周星霞杨智郭玉婷唐淑胡韧
关键词:钙华多样性
一种高盐含氟-铀放射性废液的深度净化与回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盐含氟-铀放射性废液的深度净化与回收方法,其包括依次进行的预处理、铀-氟的富集分离和铀的回收3个处理工段,可进一步细分为低温减容分离、化学沉降、膜滤、梯级生物富集-膜滤分离或梯级离子交换、沉淀除氟固液分...
董发勤秦永莲聂小琴王彬郭玉婷覃贻琳王孝强
蒙脱石对水溶液中甘氨酸的吸附特性及机理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蒙脱石对不同浓度甘氨酸在水溶液中的吸附特性及机理。采用X线衍射(XRD)、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手段对吸附样品进行性质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蒙脱石平衡吸附量随甘氨酸浓度升高而增加,在甘氨酸浓度为0.01~0.20 mol/L范围内,蒙脱石吸附甘氨酸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蒙脱石层间阳离子解吸总量小于其对甘氨酸的平衡吸附量,且蒙脱石d(001)由1.528 nm减小到1.446 nm,揭示蒙脱石吸附甘氨酸是通过层间阳离子交换机制,但阳离子交换非惟一方式。蒙脱石吸附甘氨酸存在阳离子交换和端面吸附2种机制:通过COO-与蒙脱石端面正电基团间的静电作用力吸附甘氨酸两性离子;通过NH3+与蒙脱石层间基面氧原子形成氢键吸附甘氨酸正离子。
郭玉婷董发勤刘明学秦永莲周青吴传龙宗美荣黄婷刘媛媛
关键词:蒙脱石甘氨酸阳离子交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