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培贵

作品数:62 被引量:278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历史地理
  • 15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明代
  • 19篇科举
  • 10篇明代科举
  • 10篇进士
  • 7篇明史
  • 5篇考论
  • 5篇考述
  • 4篇政治
  • 4篇考试
  • 4篇科举制
  • 3篇社会
  • 3篇史学
  • 3篇年龄
  • 3篇文官
  • 3篇消极
  • 3篇消极影响
  • 3篇明朝
  • 3篇明代文官
  • 3篇科举研究
  • 3篇科举制度

机构

  • 24篇福建师范大学
  • 23篇辽宁师范大学
  • 9篇河南师范大学
  • 6篇南开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闽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教育厅

作者

  • 60篇郭培贵
  • 2篇蔡惠茹
  • 2篇刘明鑫
  • 2篇王志跃
  • 2篇时亮
  • 1篇原瑞琴
  • 1篇孔繁士
  • 1篇叶辉
  • 1篇董飞
  • 1篇赵丽美
  • 1篇吕友仁
  • 1篇刘琳琳
  • 1篇孙经纬
  • 1篇刘小龙
  • 1篇管宏杰

传媒

  • 4篇东岳论丛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4篇教育与考试
  • 3篇中国史研究动...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历史研究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史学月刊
  • 2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文献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历史档案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图书馆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代武举未设殿试考被引量:4
2014年
明代自武举开科,就有人不断呼吁开设武殿试,但直到崇祯四年,这一建议才被部分采纳,由此产生了该年始开武举殿试的说法。然而,细考相关史料,可知直至明亡,明廷都没有在武会试之上举行过由皇帝主持的武殿试;只是自崇祯四年武会试开始由皇帝钦定其中式者前二十位的名次并举行传胪、给赏等仪式而已。
刘小龙郭培贵
关键词:明代殿试
试论明代提学制度的发展被引量:9
1997年
提学制是明中后期地方学政的管理制度,对当时的教育、士风、人才选拔及官员素质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其创立、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机制及其运转变化的规律。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初创期在提学制创立以前的洪、永、仁、宣时期,地方学政实行的是由府州县官兼理和巡按御史、按察司官监督的制度。在此制下。
郭培贵
关键词:学官生员初创期学政地方学
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年龄与空间分布被引量:17
2012年
明代各直、省乡试共应产生解元1 278人,大致占明代举人总数的1.25%。解元考中进士者602名,占确知解元总数的50%,高出明代举人考中进士平均比率26%;各直、省解元中进士率以浙江和南直为最高,达70%以上,而广西仅为21.8%。各直、省解元和解元进士空间分布的广泛程度与其科举的发达程度呈正比;南、北直隶俱有外省人考中解元和解元进士者,北直分别占其解元和解元进士总数的41%和36.2%。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平均官年为32.24岁,比一般进士的平均官年小0.53岁;而其实际平均中式年龄则应为33.9岁,对改善明代官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活力状况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
郭培贵
关键词:明代
明史选举志考论
<正>在中国古代,人们习惯上把培养、选拔、任用、考核以及升降官员的制度称为"选举"制度。明代选举制度不仅集前代选举制度之大成,对明代政治乃至整个社会面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奠定了清代选举制度的基本规模。而《明史...
郭培贵
文献传递
编纂《中州文献钩沉》已是水到渠成之时——《中州文献钩沉》代序
2004年
本文认为,中州文献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主导文献,而散佚的中州文献中很多是各自学术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具有很高学术价值,从而论证了编纂《中州文献钩沉》的必要性。本文接着指出.第一,从1992年到2003年之间,河南省学者曾先后两次对中州文献进行了全方位普查,对中州文献的存佚情况已经了然于胸,第二,有比较充足的人才资源。第三,有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资利用;第四,有现代化的辑佚手段。从而论证了编纂《中州文献钩沉》的可行性。文章还对前人辑佚情况作出了评估,并拿出了编纂《中州文献钩沉》凡例(草案)。
吕友仁郭培贵孔繁士张弦生
关键词:辑佚凡例
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及其研究
《辽东志》与《全辽志》是明代官修和现存最早的东北地区总志,也是今人研究明代辽东史事所应依据的首选和主要的历史文献。但可惜的是,目前学术界尚无对这两部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成果问世,有鉴于此,本文拟对二《志》的成书、特点及...
刘琳琳郭培贵
文献传递
明代科举的坚实基础——官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经验教训被引量:7
2009年
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而作为其坚实基础的官学教育也达到了空前完备的状态,不仅地方府州县和军队都司卫所儒学教育空前发达、中央并设两京国子监且规模巨大、学校教育体系空前完备,而且还具有完全以科举为轴心并与其融为一体、学校功名成为科举功名的重要补充、监生入仕成为定制等鲜明特点;从而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适应性和吸引力,不仅成为明代科举的强力支撑,而且对明代社会和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奠定了清代科举与官学教育的基础。明代官学教育上述特点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明代统治者始终把兴学置于"治国之本"的地位、注重其制度建设并予以切实的经费保障等原因。但由于官学教育完全处于政治统治的附庸地位,故也带来了教学内容狭窄和明中叶后渐失教育之实而越来越成为朝廷牢笼甚至摧残人才的工具等负面影响。
郭培贵
关键词:明代科举官学教育监生
论明代科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正>明代科举处于中国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自洪武至崇祯,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第一阶段为洪武至永乐时期(1368—1424),处于明代科举继往开来的创制时期。太祖、太宗在总结、继...
郭培贵
明代科举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
近二十年来,明代科举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主要表现在论著数量大幅度增加,研究的国际化、研究视野的不断放宽与方法的多样化以及众多专题研究的持续深入等方面。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对某些基本问题和基本史实认识不清甚至讹误流传的情况...
郭培贵
关键词:明代科举制度历史分析
论明代科举制的发展及其消极影响被引量:17
2003年
明代科举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阶段,对当时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在发展中主要着眼于追求程式的客观公正和强化思想控制,而忽视了所选士子的实际素质是否适应做官行政的需要,铨选中因过分重视出身又导致了进士身份贵族化的倾向,更把科学技术长期排斥在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之外,故对当时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消极影响。
郭培贵
关键词:明代科举消极影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