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品

作品数:19 被引量:91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银行
  • 9篇金融
  • 8篇商业银行
  • 7篇互联网
  • 7篇互联网金融
  • 5篇系统广义矩
  • 5篇系统广义矩估...
  • 5篇广义矩
  • 5篇广义矩估计
  • 4篇银行风险
  • 4篇银行风险承担
  • 3篇银行业
  • 3篇中国银行
  • 3篇中国银行业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生产率
  • 2篇实证
  • 2篇市场化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利率

机构

  • 1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郭品
  • 12篇沈悦
  • 2篇程茂勇
  • 1篇吴鹏
  • 1篇李成
  • 1篇戴颖杰
  • 1篇李善燊
  • 1篇谷慎
  • 1篇高智贤
  • 1篇杨鑫
  • 1篇吴国平

传媒

  • 2篇南开经济研究
  • 2篇金融研究
  • 1篇经济问题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经济学家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现代财经(天...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现代商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游资冲击对中国资产价格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在人民币预期升值、国内外利差扩大和我国资产价格频繁波动的背景下,国际游资大量出入我国。这不仅会导致我国资产价格过度波动,而且给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留下了隐患。本文分析了国际游资涌入我国的动因及对我国资产价格的作用机制,选取2000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利用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国际游资冲击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
沈悦郭品李善燊
关键词:国际游资资产价格动力因素
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被引量:215
2019年
本文通过构建纳入互联网金融的银行环形城市模型,推演了'互联网金融→存款结构/付息成本→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6年我国8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发展经由恶化存款结构和抬高付息成本两种渠道显著加重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其中,恶化存款结构效应的相对贡献为50%左右,抬高付息成本效应的相对贡献为35%左右;(2)相较于互联网渠道构筑业态,互联网支付结算、互联网资源配置和互联网财富管理业态对银行存款结构和付息成本的不利影响更为强烈;(3)相对于国有、大规模、低流动性和低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非国有、小规模、高流动性和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流失更快,平均付息成本上涨更多。
郭品沈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风险承担存款结构
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被引量:4
2023年
金融科技既为金融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新挑战。将金融科技与风险传染约束纳入经典的银行道德风险模型,揭示了金融科技发展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GRJ-GARCH-Coupla-CoVaR模型测算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采用文本挖掘法衡量金融科技发展走势,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提高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机制检验表明,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一方面会增加银行个体的风险水平,从“源头”上提升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概率,另一方面会加深银行之间的关联程度,从“渠道”上放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技术投入,金融科技创新产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相对于非国有银行,国有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受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更为强烈。据此提出加强金融科技持续性、穿透性和规范性监管,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的政策建议。
郭品程茂勇沈悦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基于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偏好实证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作为低碳时代的"宠儿",新能源汽车肩负着应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重任。根据消费行为的网络外部性理论,提出了虚荣效应与攀比效应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消费偏好的理论假说,基于409个调研数据的Logistic实证分析支持了该观点。因此,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时,政府与企业不应仅局限于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增加补贴等传统手段,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外部特征,推出契合其购买偏好的产品更应该是未来的发力点。
沈悦郭品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网络外部性攀比效应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经济学分析
2010年
随着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和实施,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间银行发展的重点,商业银行在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就是积极开拓新兴的中间业务,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也逐年提高。然而,国内中间业务市场竞争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等现象成为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
郭品吴鹏
关键词:中间业务合理收费不合理收费负面效应
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1996-2012——基于无导向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被引量:7
2014年
文章通过构建无导向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996-2012年,我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较慢;已有的银行业改革虽有效果却不够深入;较高的进入壁垒、过严的业务监管以及单一的股权结构是我国银行业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因此,应继续推进并深化银行业改革,降低银行业的进入门槛,放宽银行业的业务管制,丰富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李成高智贤郭品
关键词: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
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453
2015年
立足技术溢出理论,本文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无导向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文本挖掘法”从金融功能的四个维度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结合2003—2012年3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具有差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吸收能力最强,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大型商业银行较弱。因此,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规范其有序竞争,对于完善传统金融模式,深化我国银行业改革意义深远。
沈悦郭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效应
商业银行数字韧性的理论逻辑、形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4年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17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系统剖释了银行数字韧性的理论逻辑、形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第一,银行数字韧性是银行运用数字技术防范冲击、适应冲击并在冲击后实现更稳定状态的能力,其逻辑溯源于数字能力、危机管理和金融安全理论。第二,银行数字韧性的形成有赖于数字技术在冲击期间发挥的赋能作用。从赋能效应看,数字技术发展有助于缓解重大冲击导致的银行风险加重,增强银行韧性。从赋能机制看,数字技术通过减弱重大冲击对银行业务规模、业务成本以及业务关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银行韧性。从异质特征看,数字技术的韧性赋能作用在应对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突发卫生事件时更有效,在小规模、非国有、高风险的银行中更显著。第三,银行数字韧性的提升离不开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和监管环境的保障。相对而言,技术人才供给充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数字监管环境优良地区的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形成数字韧性。
郭品李欣明
关键词:商业银行
突发公共事件、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被引量:15
2021年
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干扰经济运行,还会威胁金融稳定。本文系统推演了突发公共事件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机制,并探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突发公共事件冲击的缓解效应。随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突发公共事件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突发公共事件会造成银行投资收益率下降、业务规模缩减及存贷息差收窄,由此要求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减弱突发公共事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冲击。本文研究结论为通过金融科技发展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金融体系稳健提供了有益启示。
郭品程茂勇沈悦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银行风险承担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被引量:218
2015年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降低管理费用"和"抬高资金成本"的效应引入银行风险承担模型,系统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影响与异质作用。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3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以"文本挖掘法"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指数为解释变量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即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管理费用,降低风险承担,但随后互联网金融将抬高资金成本,转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各类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响应具有差异,大型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迟缓,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反应则相对敏感。
郭品沈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系统广义矩估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