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
- 作品数:22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论序列主义音乐文本音乐元素的逻辑构成与结构形态——以巴比特、达拉皮科拉序列作品为例被引量:5
- 2013年
- 在序列音乐作品中,不同的音乐元素始终在各自层面上以一定的逻辑关系运动着,它们在自身形态呈现个性化特征的同时,相互间始终联系与应和着,从而同存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结构体系之内。本论文将从音高、节奏与节拍、力度、音色四个方面展开对巴比特和达拉皮科拉不同时期序列作品中各音乐元素自身结构组织方式与形态样式的研究,进而阐述序列音乐作品中音乐元素的"自治性"结构与形态特征。
- 郑艳
- 关键词:音乐元素巴比特
- 历史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评《百花争艳——中华钢琴100年》被引量:2
- 2015年
- 2015年元月,《百花争艳——中华钢琴100年》(童道锦、蒲方编)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以说,这是中国钢琴乐坛甚或是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对很多人来说,该套教材的出版,既有些许的意外,又有更多的惊喜。说它"意外",原因在于,这一选题似乎没有太多"一鸣惊人"的效果。
- 郑艳
-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音乐历史奏鸣曲式托卡塔
- 结构主义方法论运用于序列音乐结构分析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结构"(Structure)是序列主义音乐分析中无法绕过的一大论域。音乐要素如何被设计与安置,又以何样的逻辑关系生成"整体结构",是序列主义音乐研究的核心问题。论文以西方哲学思潮结构主义为根基,追溯了结构主义方法论走进序列音乐领域的渊源,探寻了结构主义方法论运用于序列音乐分析的可行性,并以达拉皮科拉的声乐套曲《歌德之歌》为例,分析了该作品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了序列音乐作曲家在设计构思作品过程中的结构主义思维。
- 郑艳
- 关键词:结构主义序列音乐
- 基于多主体认知的中医药形象构建研究
- 在我国进行健康战略建设、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宏图背景之下,推动中医药事业良好发展是大势所趋。然而,与官方将中医药定义为“民族瑰宝”不同的是,网络平台与现实生活中反对中医药的声音比比皆是,中医药并没有摆脱不科学等负面形象,整...
- 郑艳
- 关键词:文本挖掘扎根理论
- 中国当代钢琴音乐的音响形态与建构方式个案研究——析陈其钢的《京剧瞬间》被引量:2
- 2017年
- 《京剧瞬间》是陈其钢以京剧为音乐素材创作的两首钢琴作品中的一首,作为一首中国当代钢琴独奏作品,作曲家赋予其主题材料多元的音响形态表达,使作品主题在呈示与发展的过程中以变奏的手法构筑两个京剧过门核心音乐素材。本文将探寻京剧"行弦"和"二黄"音调素材下具"有限移位调式"思维的独特音响建构方式,剖析作品多元的音响形态。
- 郑艳李汶轩
- 关键词:音响形态
- 序列音乐创作中的“结构对位”现象与形态被引量:3
- 2014年
- 随着音乐分析方法的多元化开拓与创新,探究新的音乐分析理论已成为当今作曲技术理论学术研究的一大风向标。文章以贾达群教授提出的"结构对位"理论为基础,审视序列音乐的分析与创作,选择意大利作曲家达拉皮科拉和美国作曲家巴比特的三部音乐作品,解读不同音乐元素在其音乐创作中的"结构对位"现象与形态之表达。
- 郑艳
- 关键词:序列音乐巴比特
- 理论·实践·聆听三位一体的“后调性音乐分析”课程建设探究——以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文章以哈佛大学音乐系音乐理论专业学科带头人克里斯托弗·哈斯蒂教授开设的"后调性音乐分析"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评析了他在教学实践中将理论、实践、聆听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解读了跨学科研究视域下后调性音乐的创新性分析视角,探讨了后调性音乐教学的可行性方法与多元路径。
- 郑艳
- 关键词:课程聆听
- 西方作曲技法与东方文化意韵的诗性凝结--梁雷室内乐《花开的声音》音乐语言诠释与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旅美作曲家梁雷在其室内乐作品《花开的声音》(2011)中,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东方文学、书画的观念进行高度融合,如:序列建构中的"六字格"文体、"一音多声"技法下的音响角色隐喻、音响造型里的"积墨、泼墨"笔法等。本文分别从序列建构、演奏法诠释以及音响结构与造型三个方面分析这部作品,探讨了作曲家自我界定的所谓"不中不西"的个性音乐语言。
- 郑艳
- 关键词:《花开的声音》
- 《申克分析》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体系化研究——以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申克分析"作为音乐理论与分析学科领域内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在西方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与教学体系,同时,该课程也是国外作曲与音乐理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必修课。文章通过对美国高校该课程体系的考察,从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进度、课程涉及的曲目、教材与文献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哈佛大学《申克分析》课程为具体考察对象,对哈佛音乐系近年来教授此课程的两位教授进行访谈,结合自己的修读经历,尝试探讨《申克分析》在具体板块设置与教学步骤的体系化方法与内容,期望对我国的音乐分析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郑艳
- 关键词:教学模式
- 音乐分析学的思辨美境——析《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
- 2010年
- 探究音乐的结构原理,关涉音乐构成的诸多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所谓作品分析,通常并不是以列出一个整体架构图示及其调性布局所形成的内部单位小节数字比例所显示的表层外壳为研究目的,不少理论界前辈和当代学者在此学科中进行了卓有见地的论述。同仁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如何去探出形式与内容的深层蕴藉,从而有效指导作品研究和音乐创作。
- 郑艳
- 关键词:音乐结构音乐分析思辨美诗学音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