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美婧

作品数:29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淋巴
  • 13篇细胞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10篇淋巴瘤
  • 8篇急性
  • 6篇肿瘤
  • 5篇基因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淋巴细胞
  • 4篇金淋巴瘤
  • 4篇霍奇金
  • 4篇霍奇金淋巴瘤
  • 4篇急性白血
  • 4篇急性白血病
  • 4篇非霍奇金
  • 4篇非霍奇金淋巴...
  • 3篇蛋白
  • 3篇预后
  • 3篇髓系

机构

  • 18篇山西医科大学
  • 16篇山西省肿瘤医...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太原市中心医...
  • 3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山西省肿瘤研...

作者

  • 28篇郑美婧
  • 27篇苏丽萍
  • 20篇赵瑾
  • 14篇马莉
  • 9篇王晶荣
  • 7篇李茜汝
  • 7篇李明利
  • 7篇段静静
  • 6篇归薇
  • 6篇周永安
  • 4篇温晓莲
  • 3篇郭晓静
  • 3篇段静静
  • 3篇关涛
  • 2篇武坚锐
  • 2篇解菊芬
  • 2篇王晶
  • 2篇赵永峰
  • 2篇张景萍
  • 1篇王海燕

传媒

  • 8篇白血病.淋巴...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分选外周血细胞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ACS)分选T淋巴细胞(CD3^+)和粒细胞(CD15^+),建立人类外周血各细胞亚群的分离方法,为基于各细胞亚群的科研和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收集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利用抗体分别标定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应用FACS进一步分选出CD3^+T淋巴细胞及CD15^+粒细胞.结果 分选前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0.8%,CD15^+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8.8%;FACS分离纯化后的CD3^+T淋巴细胞的纯度可达98%,回收率为95%;CD15^+粒细胞的纯度可达97%,回收率约为96%.结论 应用FACS可从外周血中快速分离高纯度的CD3^+T淋巴细胞及CD15^+粒细胞.
郑美婧段静静苏丽萍王艳峰苏文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T-淋巴细胞粒细胞
以心包和双上肢软组织浸润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加速期髓外急变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马东升苏丽萍归薇马莉赵瑾郑美婧王晶荣吴少华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TM基因缺失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ATM基因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以骨髓涂片档案片为标本,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SpectrumOrange^TM标记的位于11q22.3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ATM对28例初诊的CLL患者进行了ATM缺失的检测,临床分期按照Binet分期方法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ATM基因缺失与患者初诊时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ISH分析中,28例CLL患者中有4例(14.3%)检出ATM基因缺失,9例Binet A期患者中1例(11.1%)存在del(ATM)异常;8例Binet B期患者中1例(12.5%)存在异常;11例Binet C期患者中2例(18.2%)存在异常.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ATM基因缺失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以骨髓涂片档案片为样本进行FISH检测,方法 简便,结果 可靠,便于血液系统克隆性疾病的回顾性遗传学分析,ATM基因缺失是CLL患者常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其对中国CLL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明利苏丽萍张景萍赵瑾解菊芬李茜汝郑美婧周永安
关键词:基因缺失
p7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茜汝周永安苏丽萍张景萍赵瑾李明利郑美婧段静静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希望水平、恐惧疾病进展在家庭坚韧力、自我感受负担中链式中介效应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希望水平、恐惧疾病进展在家庭坚韧力、自我感受负担中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MM患者,分别采用Herth希望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家庭坚韧力量表(Family Hardiness Index,FHI)、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评价患者希望水平、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坚韧力、自我感受负担情况,Pearson分析希望水平、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坚韧力与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性以及希望水平、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坚韧力之间相关性,采用依次检验法检验希望水平、恐惧疾病进展在家庭坚韧力、自我感受负担中链式中介效应,并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92例MM患者SPBS评分为(33.68±7.41)分;MM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r=-0.745,P<0.001),家庭坚韧力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r=-0.736,P<0.001),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感受负担呈正相关(r=0.835,P<0.001);MM患者希望水平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与家庭坚韧力呈正相关(r1=-0.821,r2=0.822,均P<0.001),而恐惧疾病进展与家庭坚韧力呈负相关(r=-0.821,均P<0.001);Bootstrap检验显示,MM患者希望水平、恐惧疾病进展在家庭坚韧力对自我感受负担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648~0.857);家庭坚韧力对自我感受负担有直接负向效应(β=-0.537,P<0.05),希望水平对自我感受负担的中介效应为-0.213,占总效应的16.69%,恐惧疾病进展对自我感受负担的中介效应为-0.422,占比33.07%,两变量联合中介效应-0.104,占比8.15%。结论MM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希望水平及恐惧疾病进展在家庭坚韧力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临床可增加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希望水平,降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从而缓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赵瑾郭晓静郑美婧苏丽萍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的系列特异嵌合体定量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的系列特异嵌合体定量方法。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CD3+T淋巴细胞和CD?s粒细胞,利用Taq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模拟血细胞嵌合体进行检测,并作出标准曲线,以评价该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血细胞纯度可达94%~97%。所选的SNP位点在供受者间至少有两个可区分彼此的信息位点。扩增产物中供受者嵌合百分比的对数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Ct值显著直线相关,线性相关系数r〉0.98,灵敏度不低于0.1%,特异性亦较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SNP—PCR定量分析同期4例临床病例,根据模拟嵌合体标准曲线对其中1例计算,得到的嵌合率为87.50%。结论基于SNP分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细胞嵌合体的检测。
马莉苏丽萍郑美婧段静静张更谦朱镭
关键词:嵌合体TAQMAN探针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基于SNP分型T细胞嵌合体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新型的allo-HSCT后T细胞嵌合体定量检测方法一基于SNP分型的Cycling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可动态检测移植后T细胞的嵌合率,整体操作简便,经济省时,在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稳...
段静静苏丽萍郑美婧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
B细胞易位基因1对B细胞淋巴瘤增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SU-DHL-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通过自噬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U2932、OCI-LY-10、SU-DHL-2以及B淋巴母细胞IM-9中BTG1 mRNA和蛋白表达量。SU-DHL-2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BTG1过表达组、3-MA组和BTG1过表达+3-MA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和自噬相关蛋白5(Atg5)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U2932、OCI-LY-10、SU-DHL-2细胞中BTG1 mRNA表达量(0.85±0.06、0.54±0.06、0.53±0.05)均低于IM-9细胞(1.22±0.16,t=3.750、6.893、7.129,P<0.05),蛋白表达量(0.70±0.08、0.54±0.06、0.24±0.04)均低于IM-9细胞(0.87±0.06,t=2.944、6.736、15.132,P<0.05)。BTG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74.80±1.24)%]低于对照组(100.00%,t=35.200,P<0.05)和空载体组[(98.35±1.02)%,t=25.404,P<0.05];BTG1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14.74±0.93)%]高于对照组[(6.28±0.31)%,t=14.948,P<0.05]和空载体组[(8.53±0.55)%,t=9.955,P<0.05];BTG1过表达组BTG1 mRNA表达量(2.33±0.08)高于对照组(1.03±0.06,t=22.517,P<0.05)和空载体组(1.01±0.07,t=21.508,P<0.05),蛋白表达量(0.88±0.07)高于对照组(0.56±0.07,t=5.599,P<0.05)和空载体组(0.61±0.06,t=5.072,P<0.05)。BTG1过表达+3-MA组细胞增殖活性[(84.21±3.26)%]高于BTG1过表达组[(73.42±3.48)%,t=3.919,P<0.05],细胞凋亡率[(18.40±2.26)%]低于BTG1过表达组[(26.79±2.80)%,t=4.039,P<0.05],LC3Ⅱ、Beclin1和Atg5蛋白表达量(0.56±0.05、0.72±0.07、0.49±0.05)低于BTG1过表达组(0.71±0.06、0.89±0.05、0.68±0.05,t=3.326、3.423、4.654,P<0.05)。结论BTG1过表达可诱导自噬发挥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作用。
赵瑾温晓莲关涛郑美婧马莉苏丽萍
关键词:淋巴瘤自噬增殖凋亡
FISH技术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TM基因缺失中的应用
李明利周永安张景萍苏丽萍赵瑾解菊芬李茜汝郑美婧
原发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28例患者1年内死亡概率及患者生存率影响因素。结果1月至4月死亡的患者1例,病死率为4%;5月至8月死亡的患者2例,病死率为7%;9月至12月死亡的患者4例,病死率为14%;未发现治疗方案、肿瘤发生部位、年龄对生存率有影响(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组织分裂影响生存率(P<0.05)。结论通过原发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能有效了解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赵瑾马莉王晶荣郑美婧温晓莲苏丽萍
关键词:淋巴瘤预后病理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