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微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病变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产儿
  • 3篇眼部
  • 3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儿童
  • 2篇婴儿
  • 2篇屈光
  • 1篇点位
  • 1篇电图
  • 1篇新生儿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机构

  • 1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作者

  • 11篇郑微
  • 10篇陈璐
  • 8篇苏鸣
  • 7篇滑会兰
  • 6篇任生刚
  • 5篇刘晓瑜
  • 4篇张保利
  • 4篇尚李娅
  • 3篇魏云硕
  • 3篇赵敬聪
  • 2篇杨素玲
  • 2篇王建仓
  • 2篇栾红晶
  • 1篇李艳存
  • 1篇王超英
  • 1篇王伟
  • 1篇邱向利
  • 1篇陈少华
  • 1篇李彦存
  • 1篇郭红星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视觉发育障碍的早期视诱发电位评估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视诱发电位(VEP)检测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IE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HIE临床分度标准分为HIE轻度组37例、中度组38例和重度组2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幼儿30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闪光诱发电位(F-VEP)和图形诱发电位(P-VEP)的潜伏期和波幅,并比较HIE各组患儿斜视、眼球振颤、视神经萎缩等眼部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结果:HIE各组患儿F-VEP和P-VEP振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患儿HIE病情程度增加而降低(P<0.01);HIE各组患儿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患儿病情程度增加而增加(P<0.01)。各组HIE患儿斜视、眼球震颤、视神经萎缩发生率和眼部病变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VEP检测可用于评估HIE患儿早期视觉发育障碍情况,对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滑会兰张保利郑微田海霞赵敬聪刘晓瑜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视觉障碍视诱发电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5年临床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2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情况,并观察5年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筛查的早产儿资料,自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检查眼底至周边网膜血管化。并与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调查结果比较。结果受检儿数量较5年前增加177.46%。筛查患儿除剖腹产比例增加外,孕周、出生体重、性别构成、单胎多胎构成、失访比例均与5年前无显著差别。ROP发生率12.73%,较5年前显著下降,仍以轻度病变为主,严重ROP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孕周、出生体重和机械辅助呼吸仍与ROP发生密切相关;与5年前比较,多胎不再与ROP发生有关,而分娩方式成为其发生的新的相关因素,顺产婴儿发生ROP可能性较剖腹产儿大(P>0.05)。结论随着医学进步,ROP预防和筛查逐渐受到重视,其发生率显著下降。ROP宣教应引起关注,减少失访率,避免可预防盲的发生。剖腹产是否是ROP发生率下降的因素仍有待进一步分析。
陈璐苏鸣任生刚滑会兰郑微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陈璐苏鸣任生刚滑会兰郑微张保利刘晓瑜杨素玲邱向利
随着中国围生医学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存活率不断提高,ROP已经成为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也是WHO视觉2020行动要消除的可避免性盲之一。该研究观察了本地区ROP筛查状况及ROP的...
关键词: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眼部并发症临床生物学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首诊症状、临床分期等。结果患儿初诊平均年龄(1.89±1.42)岁,3岁以下者占88.37%;男27例,女16例;城市患儿12例(27.91%),农村患儿31例(72.09%)。初诊症状为白瞳或黄白色反光26例,斜视8例,眼红2例,前房积脓1例,体检筛查发现6例。43例患儿中6例有家族史(13.95%),双眼患儿中4例有家族史,35例单眼患儿中2例有家族史,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P=0.01)。Rb分期:A^C期13只眼(25.49%),D期5只眼(9.80%),E期33只眼(64.71%)。单纯眼球摘除20例,放疗、化疗结合眼局部治疗17例。结论本组Rb患儿发病年龄小,白瞳症为最常见首发症状,临床分期晚期为多。
赵敬聪王建仓苏鸣陈璐郑微张萌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儿童
一种九眼位定位照相支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九眼位定位照相支架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支座部、指示部和支架部,所述支座部包括底座、支杆和颌托,所述指示部包括支板、球弧面、15度点位和25度点位,所述球弧面半径为距离颌托33cm,所述支座部上设...
滑会兰郭熙婷尚李娅任生刚王建仓陈璐赵静聪田海霞刘晓瑜姜娇宋艳霞刘丽芳杜非凡杨晓格郑微孙会会魏云硕
一种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辅助装置及筛查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辅助装置及筛查系统,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纵向滑动卡装有U状的往复随动架;所述底座的后端边沿中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L状的律音板;所述往复随动架顶部平面...
陈璐郑微栾红晶魏云硕刘丽芳尚李娅
婴幼儿泪道阻塞1039眼泪道探通术临床回顾性研究
苏鸣任生刚滑会兰陈璐尚李娅郑微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学龄前儿童散光状态分析
2012年
学龄前儿童处于视功能发育敏感期内,异常屈光状态极易导致弱视。弱视是儿童时期可治疗的视力缺陷,散光性屈光不正是儿童弱视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散光屈光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散光作为弱视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我们对石家庄市区及石家庄市山区部分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及外眼、眼底检查,报告如下。
苏鸣任生刚张保利赵敬聪陈璐滑会兰王伟栾红晶陈少华魏云硕尚李娅郑微刘晓瑜杨素玲
关键词:屈光不正散光弱视自动验光仪
无视网膜病变早产儿生后早期的屈光状态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生后早期的屈光发育。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生后4—6周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无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253例,按矫正胎龄进行分组:A组(22只眼),矫正胎龄≤34周;B组(52只眼),矫正胎龄〉34周且≤36周;C组(126只眼),矫正胎龄〉36周且≤38周;D组(144只眼),矫正胎龄〉38周且≤40周;E组(136只眼),矫正胎龄〉40周且≤42周,F组(26只眼),矫正胎龄〉42周且≤44周。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确定屈光状态。其中38例在矫正胎龄40~44周时的屈光与同龄足月对照组比较。定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结果早产儿随出生体重的增加、孕龄和检查时矫正胎龄的增大,等效球镜远视程度增大。出生体重是等效球镜的显著影响因素。近视发生率14.43%,并随着矫正胎龄的增加而下降。散光发生率10.28%,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度中位数+1.00DC,随着矫正胎龄的增加而增大,与出生孕龄和体重无关。散光轴向中位数90°,与矫正胎龄、出生孕龄和体重均无关。矫正胎龄40—44周的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除等效球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有更大的近视趋势外,近视发生率、散光发生率、散光度、散光轴向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屈光状态随发育向远视方向发展,但到矫正胎龄40~44周时仍较足月儿有较大的近视趋势,其潜在机制及随后的屈光发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璐苏鸣张保利李艳存郑微刘晓瑜
关键词:婴儿早产屈光视网膜病早产儿
早产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变化及其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12周龄早产儿84例(168眼),其中ROP(+)组30例,ROP(-)组54例。在睡眠状态下进行F-ERG检查,记录视杆反应、最大混合反应以及视锥反应。成人组为健康成年人15例(30眼)。F-ERG的记录遵循ISCEV2000年修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程序。结果 F-ERG各反应波形发生率3组比较,ROP(+)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χ2=50.710,P=0.000;最大混合反应:χ2=32.002,P=0.000;视锥反应:χ2=23.992,P=0.000)。ROP(+)组和ROP(-)组视杆反应波形发生率低于视锥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P=0.000;χ2=12.706,P=0.000)。3组F-ERG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及振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隐含时F=66.405,P=0.000;b波振幅F=180.496,P=0.000。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F=9.536,P=0.000;a波振幅F=189.150,P=0.000;b波隐含时F=89.851,P=0.000;b波振幅F=278.984,P=0.000。视锥反应:a波隐含时F=37.526,P=0.000;a波振幅F=67.182,P=0.000;b波隐含时F=32.470,P=0.000;b波振幅F=145.631,P=0.000)。除视锥反应a波振幅和b波隐含时ROP(+)组与ROP(-)组比较以及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ROP(-)组与成人组比较外,ROP(+)组余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明显延长,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4~12周早产儿的视网膜功能仍处于发育过程中,视杆细胞较视锥细胞成熟晚;而ROP对其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主要影响视杆细胞功能,其影响与病变程度有关。F-ERG可以作为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检测手段之一。
陈璐郑微王超英苏鸣李彦存任生刚滑会兰郭红星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电图视网膜功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