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季春
- 作品数:21 被引量:202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鉴定
- 2004年
- 梁彩云熊远姚智慧邱季春狄飚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血清学聚合酶链式反应
- 广州市芳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
- 2004年
- 目的 分析芳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和鼠间监测情况 ,提供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1984~ 2 0 0 3年疫情统计资料和 2 0 0 1年芳村区居民区鼠间监测资料。结果 :芳村区 1984~ 2 0 0 3年共发病 19例 ,其中常住人口 15例 ,外地人口 4例 ,病死 1例 ,病死率 5 .9% ,病例分布于 6个行政街 ,以 3~ 4月发病较多 ,职业以工人最多 (7例 ) ,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芳村区 2 0 0 1年鼠密度为 19.4 % ,褐家鼠占 85 .3% (带病毒率 11.6 % )、黄胸鼠占 8.3% (带病毒率 8.0 % )、臭鼠占 6 .4 % (带病毒率 5 .3% )。结论 :芳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呈散发 ,属低发病区 ,近几年有上升趋势 ,与居住环境鼠密度高有关 ,并以家鼠型为主。
- 蒲少鸣邱季春李新锐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疫情分析
- 荧光定量PCR检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的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在检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中的应用。方法 对2 0 0 3年 1~ 4月广州市各大医院送检的临床确诊或疑似的SARS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漱液和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从 5 7份确诊患者标本中检出SARS CoV阳性 38份 ,检出率为 6 6 7%。 1 4份密切接触者标本中检出阳性 7份 ,5 9份疑似患者标本中检出阳性 1 2份。SARS发病 1 0~ 1 2d时SARS CoV检出率最高 ,达 87 5 %。结论 荧光定量PCR能早期、快速检出SARS -CoV ,临床符合率达 6 6 7% ,采样时间在发病 1~ 1 2d最佳。
- 陈芳吴新伟何丽娟狄飚邱季春梁彩云刘小宁张健朱惠扬杨卫路高阳鲁恩洁张玮
-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测
- 冠状病毒是引起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主要病因被引量:4
- 2003年
- 为查找引起广州地区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采集患者漱口液及尸解标本,用组织培养法接种人胚肺细胞、MDCK细胞、Hep-2细胞和鸡胚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IgG抗体,确定分离的病原是SARS的主要病因,再用套式RT-PCR、免疫电镜法鉴定病原。结果用人胚肺、Hep-2细胞在75份漱口液和3例尸解组织中分离出13株病原体,经套式RT-PCR扩增出110bp的特异产物,经测序证实为冠状病毒。制备冠状病毒的抗原,检测30份SARS病人恢复期血,其中26份血清IgG抗体阳性。同时检测30份普通发热病人血清作对照,IgG抗体全部阴性。由此证明,经组织培养分离到的病原体是引起SARS的致病因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序后证实为冠状病毒。
- 狄飚何丽娟周端华高阳吴新伟杨卫路王鸣杜琳刘宇飞邱季春陈小双陈芳张玮鲁恩洁杨焕明毕胜利
- 关键词: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广州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02年
- 钩端螺旋体病于1937年在我市发现并证实了首次病例以来,该病在广州地区时有暴发和流行,是我市常见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为掌握广州地区近10年来钩体病的流行状况,现将广州地区1991-2000年钩体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 张健邱季春刘海涛陈小霜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
-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为有效制定SARS防制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州市SARS疫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广州市共报告SARS病例 12 74例 ,经初步订正后为 10 6 2例 ,死亡 4 3例 ,病死率 4 0 5 % ;有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与无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比较 ,Ig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可溯源病例比例和IgG阳性率随疫情变化逐月下降 ,但在 3月中旬以前均在 5 0 %以上 ;病人接触者和动物接触者的IgG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0 36 %和 37 5 0 % )明显高于疑似病例和健康对照人群 (分别为 1 95 %和 0 92 % )。结论 广州SARS病例病死率低于全球病死率 ;可能存在临床上症状轻微的不典型病例 ,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有隐性感染。可溯源病例的比例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变动 ,可用于SARS疫情流行态势监测和预测。血清学结果提示 ,引起人类发病的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间的冠状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可能并不相同。
- 王鸣杜琳周端华秦鹏哲罗雷高阳刘于飞徐慧芳刘维斯胡文穗邱季春刘小宁狄飚李泽荣郭荣同俞守义
- 关键词: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
- 广州市2000~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广州市 2 0 0 0~ 2 0 0 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资料 ,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HFRS抗体与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病毒分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广州市 2 0 0 0~ 2 0 0 3年共检出HFRS病人 2 4 7例 ,年发病率 0 5 9/ 10万~ 0 6 3/ 10万。病例多为青壮年男性民工、农民 ,主要分布于天河、海珠、番禺等地 ,春季为流行高峰。鼠间疫情监测显示鼠密度为 6 78% ,总带毒率 5 4 % (187/ 346 3) ,均为Ⅱ型 (家鼠型 )汉坦病毒。优势鼠为褐家鼠 ,带毒率 6 1% (181/ 2 94 6 )。带毒鼠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与人间疫情分布大致相同。结论 广州HFRS疫情平稳 ,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应加强疫情监测。
- 陈芳邱季春鲁恩洁熊远梁彩云狄飚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7
- 2004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人群血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非疫点、疫点蚊媒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2002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423例,发病率为20.14/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以城市居民区为主,随后向城郊、农村扩散,最后涉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共102个行政街(镇)。以街(镇)为单位计算,最高的发病率达212.4/10万。流行季节为5月中旬~11月下旬,高峰为7~9月;3~12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0~19.8;病毒为登革Ⅰ型;潜伏期为2~8d;爆发疫点人群隐性感染率达17%;各年龄组人群均易感,但低年龄组发病率略低。结论2002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其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为广州市历史之最,总体流行态势处于半自然状态。早期病例未及时诊断,疫情发现迟,疫情控制不力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近3年连续流行同一型别病毒,登革热是否有本地化趋势应密切关注。
- 周端华王鸣邱季春刘于飞陈小霜李泽荣高阳何丽娟严子锵
-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流行病学
- 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广州市1984至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性特征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广州市1984~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的季节特征。方法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广州市近20年来HFRS疫情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集中度法表明广州市历年HFRS发生的季节性不明显(M=0.2413<0.3);圆形分布平均角计算和检验假设表明广州市历年HFRS存在一定的季节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上半年(12月中旬至次年的7月上旬);1984~1992年和1993~2003年HFRS季节分布差异不明显(M均<0.3),两个时期病例发生的季节特征亦无差别。结论广州市历年HFRS的发生呈散在分布,无明显的季节高峰;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并未根本改变广州市HFRS流行特征。
- 罗雷王鸣周端华刘于飞邱季春陈小霜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集中度流动人口病例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人血清抗体产生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高阳王鸣狄飚杜琳张伟陈芳陈小霜邱季春鲁恩洁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血清抗体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