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茜芸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营养的关系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系统性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营养的关系。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透析充分性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71例及透析不充分组(Kt/V<1.2)3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应激指标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比较两组残存肾功能(RRF)、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透析频率(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分析Kt/V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充分组外周血CRP、IL-6水平显著低于透析不充分组(P<0.01);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组RRF水平、Hb水平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外周血ALB水平、平均Kt/V值显著高于透析不充分组(P<0.05)。患者Kt/V值与RRF(r=0.449,P<0.01)、透析频次(r=0.683,P<0.01)、Hb水平(r=0.399,P<0.01)及ALB水平(r=0.664,P<0.01)均呈正相关;与CRP(r=-0.694,P<0.01)及IL-6水平(r=-0.681,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透析不充分可导致接受维持性透析的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应激水平升高,且与患者透析频次、残存肾功能及营养状态相关。
- 赵茜芸刘桂凌
- 关键词:残存肾功能透析充分性透析频率营养
- 两种回血方法对血透患者失血的影响
- 目的 通过两种不同回血方法的比较,寻找一种最佳的回血方法,使病人丢失的红细胞减少到最低值.方法 选择我院2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排除凝血机制异常的无肝素透析患者及血液成分异常的血液高凝、高黏患者或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压力过高...
- 赵茜芸郝丽
- 合肥市2019名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合肥市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4个行政区中的8个社区内15~69岁2019名居民,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总分149.21±28.69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分别为健康责任行为(19.83±6.35)分、运动锻炼行为(22.57±5.13)分、饮食营养行为(25.38±5.56)分、人际关系行为(25.87±6.14)分、压力应对行为(26.85±5.64)分和自我实现(28.71±5.38)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和是否接受过健康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可共同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20.6%的变异量。结论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学历和是否接受过健康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是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需面向不同人群在社区内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以改善居民的健康行为,年龄在40岁以上和中专以下学历人群更是健康行为指导的重点人群。
- 包满珍吴丹米钰任娟赵茜芸姚海燕
- 分阶段目标教学应用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带教中的成效探讨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分阶段目标教学应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带教中的成效。方法 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修时间为3个月的进修护士37名作为观察对象,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将2020年1—12月的18名进修护士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的19名进修护士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进修护士开展血液净化中心分阶段目标教学,对照组进修护士则接受传统护理带教。在教学前后,对两组中进修护士的理论、实践进行量化评分,以数据来评价进修护士的个人能力,并比较两组进修护士在教学前后的差异;同时,对两组进修护士的责任心、积极性进行评分,分别比较教学前后两组进修护士的评分结果。另外,结合进修护士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估两组进修护士对于护理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教学前两组进修护士个人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进修护士个人能力评分大于对照组进修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前两组进修护士责任心、积极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进修护士责任心、积极性评分大于对照组进修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修护士对带教工作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进修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净化中心进修护士开展分阶段目标教学的效果较好,可以帮助进修护士显著提升其个人能力,掌握更全面的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还能增强进修护士的职业素养,并且提升进修护士对于带教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高。
- 赵茜芸赵欣舒琳王金梅
-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进修护士护理带教
- 两种回血方法对血透患者失血的影响
-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回血方法的比较,寻找一种最佳的回血方法,使病人丢失的红细胞减少到最低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血液透析的20名患者(排除凝血机制异常的无肝素透析患者及血液成分...
- 赵茜芸吴丹
- 关键词:回血方法血液透析失血量红细胞
- 不同封管方法对降低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对中心静脉置管的血透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封管,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7月~2010年8月我院血透室129例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实验组67例。对照组采用肝素100mg+生理盐水1ml封管,实验组采用肝素100mg+林可霉素4mg封管,并在插管口滴入庆大霉素8万U。比较两组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肝素+林可霉素封管可以明显降低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 赵茜芸郝丽葛家云
-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的护理
- 2012年
- 目的探讨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并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透析室2009年月~2011年9月为119名患者行10625次透析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共有47例患者发生过低血糖反应,共计次数为67次。原因为透析前2h未进食32次,进食过少30次,透析当日早晨用胰岛素治疗者5次。所有患者平稳度过透析。结论做好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饮食护理及病情观察,可预防或及时处理患者透析中低血糖的发生。
- 赵茜芸
-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糖护理
- 25例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保证临床血浆置换治疗的顺利完成。方法对本组25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共53次,采用Prismaflex系统CRRT机,TPE-2000血浆分离器,将患者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同时代之以1000-3000m L新鲜冰冻血浆,通过对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的观察,总结出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 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1例出现低血压;1例发生低血钙;未见穿刺针脱出滑出、出血倾向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中的密切观察护理可以预防血浆置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血浆置换顺利完成的关键。
- 赵茜芸
- 关键词:血浆置换并发症低血压低血钙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进展被引量:18
- 2014年
-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命的最基本保证[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每周透析3次,这意味着要用16号的粗针每周穿刺6针。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逐渐延长,如何选择一种最佳的穿刺方法,如何能够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如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 赵茜芸鲁业芳陆婷婷舒琳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血液透析
- 一种新型血液透析导管固定带的临床效果评估
- 2024年
- 目的 评估新型血液透析导管固定带在临床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9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2023年5月20日—6月20日给予患者常规胶带(A固定法)固定透析管路,2023年6月21日—7月21日给予患者新型血液透析导管固定带(B固定法)固定透析管路。比较2种固定法的穿刺针/中心静脉导管移位或滑脱情况、固定稳定性以及护士、患者满意度。结果 B固定法的穿刺针/中心静脉导管移位率低于A固定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种固定法的穿刺针/中心静脉导管滑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固定法的固定稳定性高于A固定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对B固定法的满意度(有利于活动、舒适度)高于A固定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对B固定法的满意度(有利于清洁、便捷操作)高于A固定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相较于传统胶带固定法,新型血液透析导管固定带能有效固定导管,且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提高护士、患者的满意度。
- 赵茜芸王德光包满珍张淼任娟于晓玲李启玉杨锡瑶
- 关键词:血液透析透析管路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