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航
- 作品数:30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网状气囊取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胰胆管组织细胞学检查的取样装置,由外鞘管和取样内芯组成,取样内芯前段有网状气囊,取样内芯头端为光滑圆锥样,尾端为操作把手,网状气囊外表面粘附一层网状结构,呈纵横交织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
- 宛新建赵航
- 文献传递
- 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一、引言
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secondarysclerosingcholangitis,SS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存在胆道不规则狭窄或扩张,及渐进发展的肝脏纤维化。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不同,SSC可有明确病因可循。
- 赵航陆伦根
-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继发性肝脏纤维化SSC
- 1例以胃结核为肺外结核表现的肾移植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 秦燕张芳赵航李继坤袁琳范昱王泳邱建新
- 异位胰腺致幽门梗阻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异位胰腺又称迷路胰腺或副胰,指在胰腺以外生长、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位置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胰腺组织,常为先天性异常。异位胰腺主要发生在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临床分为梗阻型、出血型、溃疡型、肿瘤型、憩室型和隐匿型。本例患者以胃窦肿块引起的幽门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最终经胃远端大部切除,手术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
- 张汝玲蒋巍亮汪佩文陈聪颖赵航袁琳陆伦根
- 关键词:幽门梗阻异位胰腺先天异常手术
- L-精氨酸诱导实验性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L-精氨酸诱导慢性胰腺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动物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每组10只,间隔1h分两次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溶液造模。造模后相应时间点检测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VanGieson法对胰腺胶原纤维染色。结果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634±890)U/L、(3872±2676)U/L、(3307±2197)U/L和(1561±304)U/L,精氨酸7d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12h和24h组(P〈0.05),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组间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胰腺的病理分值分别为0.8±0.4、5.1±2.6、6.5±2.2和4.5±1.6,精氨酸7d组胰腺病理评分显著低于24h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氨酸7d组胶原染色范围明显增加,其他各组未见明显胶原染色。结论L-精氨酸腹腔注射后7d可引起胰腺组织纤维化及管状复合结构增生,可用于探索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
- 满晓华赵航徐克群龚燕芳高军杜奕奇许爱芳李兆申
- 关键词:胰腺炎慢性精氨酸
- EUS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断术治疗慢性胰腺疼痛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对腹腔神经节阻断术(celiac plexus block,CPB)结合超声内镜(endoscopy ultrasound,EUS)技术缓解慢性胰腺炎及胰腺肿瘤引起的疼痛作一综述.
- 赵航李兆申
- 超声内镜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估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7年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126例,明确诊断前半月内均接受过超声(US)、超声内镜(EUS)及螺旋CT(SCT)检查,术后证实为小胰腺癌(癌块直径≤2cm)28例,癌块直径>2cm者98例。比较术前接受US、SCT和EUS检查的影像学异常发现率、诊断准确率及间接征象准确率等,探讨超声内镜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联合应用EUS及SCT检查,胰腺癌异常影像的发现率、诊断准确率大为提高,与单独应用US、EUS或SC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术后病理报告为标准,在评估胰周组织浸润、血管侵犯等间接征象方面EUS与SCT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小胰腺癌的诊断,EUS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US和SCT(P<0.05)。结论EUS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EUS联合SCT能提高胰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 黄文赵航徐纪平金震东朱伟李兆申
- 关键词:胰腺肿瘤腔内超声检查
- 葡聚糖硫酸钠和偶氮氧甲烷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模型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小鼠模型。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偶氮氧甲烷(AOM)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AOM+DSS组,AoM一次性腹腔注射,DSS喂养1周+普通水2周,如此3个循环共9周。每周称量体重,记录精神状态、大便性状、体毛亮泽及死亡时间,9周末取血用ELISA法检测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炎症及病理类型。结果①小鼠饮用DSS后可出现腹泻、血便、体重下降、精神不振、体毛凌乱等,后期可见肛口肿物脱出。AOM+Dss组第4、7、8、9周末体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俨〈0.05);②DSS两组血浆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HE染色,DSS两组可见炎细胞浸润和(或)淋巴滤泡形成。AOM+DSS组存活小鼠全部成瘤,肿瘤多位于远段结肠,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高度不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另3组未见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结论低剂量AOM一次性腹腔注射联合DSS三循环喂养可建立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模型,该方法时间较短,成瘤率高,病理类型稳定。
- 郑海明赵航郑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肿瘤葡聚糖硫酸钠BALB/C小鼠
- 炎症性肠病化学致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具有癌变倾向特点的疾病,临床研究中存在诸多限制,应用动物模型是较理想的研究途径。在肠炎基础上化学方法诱癌,操作简便、周期短、模拟度高,可阐明癌变的某些重要分子机制,也是研究肠癌形成过程中炎症作用的重要方法,为进一步药物试验创造条件。该方法国外已较成熟,值得推广使用。
- 郑海明赵航郑萍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动物模型化学致癌剂
- 酪蛋白空肠灌注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外分泌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空肠内灌注酪蛋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后2组以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制作ANP模型。造模后24h空肠插管分别灌注酪蛋白溶液(肠内营养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ANP组),每15min收集胰液1次,共6次,记录胰液分泌量和检测胰液蛋白含量。取大鼠延髓孤束核,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蛋白表达。结果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组内各时间段之间胰液分泌量无显著差别,两组相应时间段之间胰液分泌量也无显著差别,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的胰液分泌量(P〈0.05)。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空肠灌注过程中胰液蛋白含量水平稳定,不同时间段间无明显差异,但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空肠灌注后0~15min、15—30min、30~45min、75~90min时间段内胰液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灌注后延髓孤束核c-Fos蛋白表达阳性,而对照组和ANP组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阴性。结论空肠内酪蛋白灌注可促进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但不增加胰液分泌量和胰液蛋白含量。
- 赵航李兆申黄丹丹龚燕芳高峻吴洪玉满晓华许爱芳
-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肠道营养孤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