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海军

作品数:28 被引量:242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水稻
  • 11篇植酸
  • 11篇基因
  • 7篇突变体
  • 6篇植物
  • 5篇愈伤
  • 5篇愈伤组织
  • 5篇水稻愈伤组织
  • 5篇种子
  • 4篇叶片
  • 4篇引物
  • 4篇诱变
  • 4篇植物表达
  • 4篇植物表达载体
  • 4篇种子胚
  • 4篇苗期
  • 4篇苗期叶片
  • 4篇基因型
  • 3篇性状
  • 3篇育种

机构

  • 24篇浙江大学
  • 8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嘉兴市农业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无锡求是生物...
  • 1篇贵州省烟草科...

作者

  • 28篇赵海军
  • 16篇舒庆尧
  • 6篇吴殿星
  • 5篇马传喜
  • 4篇刘庆龙
  • 4篇崔海瑞
  • 4篇李文旭
  • 3篇司红起
  • 3篇谭瑗瑗
  • 3篇杨朝柱
  • 2篇富昊伟
  • 2篇李瑞清
  • 2篇夏英武
  • 2篇卢海平
  • 2篇武立权
  • 2篇张琳琳
  • 2篇谭媛媛
  • 2篇徐秀红
  • 2篇李珊
  • 2篇宋悦

传媒

  • 5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烟草学报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变异及优质基因的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分析了50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碱性水保持力和膨胀势等品质性状的变异,分别用PCR特异扩增和SDS-PAGE对1Dx5、1Dy10亚基基因和糯质基因进行了检测。筛选出一批高蛋白、强面筋的小麦品种,如MW18、安农9043、安农91168和安农9267,都含有1D5+10亚基基因。筛选出碱性水保持力和蛋白质含量都较低的小麦品种Tincurrin、皖麦48和Caldwell,推荐作为软质小麦育种的亲本使用。鉴定出小麦品种扬97-65和川96003缺Wx-B1,#445缺Wx-A1。试验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5+10亚基基因在现有小麦品种中已有较高的比例,而糯质蛋白基因缺失型品种尚少见。
黄兴峰马传喜司红起赵海军
关键词:性状变异SDS-PAGE高分子量麦谷蛋白SDS沉降值小麦育种面筋
一种鉴定水稻低植酸突变体zju-lpa2杂交后代基因型的引物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水稻低植酸突变体zju-lpa2杂交后代基因型的引物及方法,所述引物为引物ZHJ1、引物ZHJ2或它们的组合,所述方法包括:(1)提取水稻样品苗期叶片总DNA;(2)以所述总DNA为模板,利用权利要求...
舒庆尧赵海军徐秀红
水稻植酸相关基因ZJU-LPA1及培育低植酸水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植酸相关基因ZJU-LPA1及培育低植酸水稻的方法,该基因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培育低植酸水稻的方法,包括:构建包含水稻ZJU-LPA1基因的发夹结构单元;将所述发夹结...
赵海军舒庆尧刘庆龙崔海瑞李珊
文献传递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G_9的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60Coγ射线离体诱变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获得一个新的白化转绿突变体G9。该突变体从出苗到4叶1心期,叶色表现出明显的白化现象,从第4新生叶开始,新老叶片开始转为正常绿色,到6叶1心时秧苗完全转绿;在2叶期,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极少,随着叶色转绿,叶绿素含量开始显著增加,4叶期约为亲本的1/4,而至6叶期,突变体和亲本的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叶色白化转绿变异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用144个SSR标记分析了突变体和亲本的SSR组型,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说明该突变体确系诱发突变而来,两者存在很好的近等基因特性。对G9/AM6的F4代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发现突变基因对幼苗总根数、白根数、最长根长度和苗期株高均有显著影响;对植株分蘖能力、成熟期株高、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有效穗数无明显影响。
李瑞清武立权舒庆尧赵海军吴殿星王荣富
关键词:水稻叶绿体
燃煤电厂联合脱硝技术自主研发与应用
唐建城周俊虎韩斌桥徐芙蓉许跃军刘丽梅王松峰周国民李振忠向丽晖刘茂省王晶晶赵海军
本项目属燃煤电厂环保新技术领域。本项目综合应用了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各自的优点,克服了锅炉无脱硝预留空间的局限,将燃煤锅炉NOx控制在100mg/Nm<'3...
关键词:
关键词:烟气脱硝燃煤电厂
水稻Os09g24220基因插入突变体的分子鉴定与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同源搜索从水稻Tos17插入突变体库中获得单拷贝Os09g24220基因的突变体,利用3引物PCR和RT-PCR对该基因的3个插入突变体NF9010,NF7784和ND6011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分析.3引物PCR结果证实了Tos17的插入,而且它们都是纯合的插入突变体.RT-PCR分析显示,在突变体NF9010和NF7784的幼苗中,利用扩增片段位于插入位点前的引物可检测到Os09g24220 mRNA转录片段,而利用跨越插入位点或位于插入位点之后的引物则检测不到转录产物,说明尽管这2个突变体中具有截短的转录产物,但缺乏全长和有功能的Os09g24220 mRNA;而在突变体ND6011中,利用所有位于功能区上游、中部和下游的引物均能检测到Os09g24220转录产物,利用跨越插入位点的引物则检测不到转录产物,表明ND6011具有功能性Os09g24220mRNA,但不是全长mRNA.对3个插入突变体的株高、有效分蘖数、穗长、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并与其野生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每个突变体至少有1个性状发生了显著改变.突变体ND6011仅结实率显著降低(P<0.05),而NF7784和NF9010的穗长和结实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而且NF9010的株高也显著降低.总之,Os09g24220基因的Tos17插入突变体具有突变表型,部分农艺性状发生了显著改变,而且不同突变体具有不同的突变表型,与Tos17插入不同位置对Os09g24220基因功能的影响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水稻DNA修复中的功能和探讨这类突变体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袁兵崔海瑞富昊伟蒋萌李瑞清赵海军舒庆尧
关键词:水稻分子鉴定农艺性状
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被引量:74
2004年
以我国主栽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为起始材料 ,利用 30 0Gy的6 0 Co γ射线辐照干种子 ,经多代选择选育了一个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的新型不育系玉兔S。该不育系苗期性状明显比原亲本培矮 6 4S差 ,但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育性特征、配合力、抗病性及稻米品质均与培矮 6 4S相仿。补偿性生理机制研究表明 ,在分蘖、拔节和开花阶段玉兔S叶绿体内腺苷酸激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要比培矮 6 4S高。遗传研究表明 ,白化转绿型突变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 ,并在幼苗阶段特异性表达。对不育系玉兔S在两系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赵海军吴殿星舒庆尧沈圣泉马传喜
关键词: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选育
米成分(功能性成分)改良与设计育种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用优质水稻改良存在的问题,工业专用优质稻米和功能稻米等需加强研究内容,包括选育高含2-乙酰基呲和2-乙酰基呲啶香米、抗大米淀粉“回生”或“老化”、低解脂酶和低脂肪氧合酶稻米、低植酸高铁、高锌、高伽玛氨基丁...
张琳琳王雪艳杨朝柱赵海军吴殿星
关键词:水稻
文献传递
一种鉴定水稻低植酸突变体zju-lpa2杂交后代基因型的引物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水稻低植酸突变体zju-lpa2杂交后代基因型的引物及方法,所述引物为引物ZHJ1、引物ZHJ2或它们的组合,所述方法包括:(1)提取水稻样品苗期叶片总DNA;(2)以所述总DNA为模板,利用权利要求...
舒庆尧赵海军徐秀红
文献传递
植物DNA断裂修复基因对农杆菌T-DNA整合的作用
2015年
转基因植物在作物新品种培育和生物制药中已发挥了巨大作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广泛用于基因组分析的强大工具,也是获得转基因植物的主导技术。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许多农杆菌和植物的遗传因子协同参与完成。经过20多年的研究,人们对T-DNA产生和转运的分子机制以及农杆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已有所了解。T-DNA整合是农杆菌介导转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但对于其整合机制所知仍有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寄主植物细胞的DNA断裂修复基因对农杆菌T-DNA整合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先介绍T-DNA转移的大致过程,重点讨论DNA断裂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对T-DNA整合的作用,为通过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遗传操纵来提高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效率提供参考。
崔海瑞朱斌宋悦赵海军汪庆
关键词:农杆菌植物遗传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