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草炭与珍珠岩对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究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为今后土壤种子库应用于植被恢复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借鉴日本植被恢复的先进经验,采用温室萌发法探究有机基质(草炭)、无机基质(珍珠岩)及混合基质(草炭与珍珠岩)添加对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草炭与珍珠岩混合基质对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多样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当混合基质与表土配比为20%和30%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种子库密度分别达到最高值;种子库萌发曲线中,混合基质组的萌发效果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其他组;种子库密度与土壤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中,C,N,P,K元素均对种子库密度影响显著,进一步通过CCA排序法,分析发现大部分植物均对土壤含水率和C,N,P,K等元素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结论]向表土中添加混合基质作为一种人工措施,能有效地促进种子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可为植被恢复工程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 赵娜贺梦璇李洪远
-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典范对应分析
-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土壤种子库萌发影响因素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土壤种子库(Soil Seed Bank)是土壤及土壤表面落叶层中所有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的总和,是植被天然更新的种源贮备库。选取表土铺设厚度、覆盖物厚度、引入乔木种子数量3个因素设置正交试验,分析正交试验后土壤种子库的特征,采用极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指标体系法对不同方案的土壤种子库萌发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相比于空白试验,正交试验的设计明显增加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及物种丰富度,正交试验土壤种子库中萌发植物的总数为3 519株(约为空白试验的3.04倍),物种数高达39种(约为空白试验的1.22倍);(2)表土铺设厚度是3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引入乔木种子的效果并不明显;(3)采用极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指标体系法来评估不同方案的土壤种子库萌发效果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3种评价方法都存在不足,因此综合考虑3种评价方法可以提高评价效果的合理性。经过综合分析,8号恢复方案(A3B2C1,即表土铺设厚度为5 cm,覆盖物厚度为3 cm,引入种子数量为100ind·m-2)具有最佳恢复效果,可以为植被恢复提供借鉴。
- 赵娜贺梦璇李洪远莫训强
-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正交试验主成分分析指标体系
- 重金属铅和汞单一和联合对绿豆发芽和根伸长抑制的毒性效应
- 种子发芽和根伸长实验有很好的适用性,能够用于水体、废水、沉积物和底泥的实验当中,是环境生物监测最简单的方法之一。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是植物对外界有所反应的开始,也是植物对外界反应的敏感期,对毒物的毒性较敏感。且方法简单,持...
- 赵娜黄碧捷朱琳
- 关键词:汞绿豆发芽根伸长
- 文献传递
- 基于不同铺装条件下的生境片断化对城市绿地中臭椿幼苗自然更新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城市绿地受人工干扰形成的生境片断化造成植物种群隔离,影响环境质量以及植物种群的扩散、迁移和生物多样性.基于不同铺装条件造成的臭椿更新苗生境片断化调查数据,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空间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分析等方法研究臭椿更新苗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一侧铺装类型地径级范围最大,最大地径在[9 mm,10 mm](D9级)范围内,最大值为9.86 mm;无铺装影响的非片断化样地更新苗多集中在低径级;紧贴母树范围内更新苗更新较差,距母树3-6 m范围内更新现象明显;铺装样地幼苗更新距离明显大于无铺装样地.在自相关关系计算中发现,距离母树越近,空间自相关越明显,Ⅱ、Ⅲ类样地在1-2尺度级上均表现为正相关;大距离尺度上更新苗呈现空间负相关,距离尺度越大,更新苗分离趋势越明显,且空间自相关系数不大.上述结果表明生境片断化对母树周围更新苗数量变化有较显著影响,可根据片断化影响下种群不同的更新距离及分离趋势进行有效的人工保护及利用.
- 万媛媛李洪远贺梦璇赵娜
- 关键词:生境片断化城市绿地自然更新铺装
- 不同pH值条件下Cr^(6+)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重金属Cr6+对淡水绿藻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毒性效应,为我国水质量基准和标准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依据OECD-201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指南,以72h藻生物量为测试终点进行藻类抑制实验。结果:两种藻在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的生长潜势不同,小球藻的最适pH值为7.0,而斜生栅藻的最适pH值为9.0。在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Cr6+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作用均为低浓度(<0.1mg·L-1)刺激而高浓度(>0.5mg·L-1)抑制,且浓度越大抑制率越高。对于小球藻Cr6+在pH值=7.0时毒性最小,在pH值=8.0时毒性最大;对于斜生栅藻Cr6+在pH值=9.0时毒性最小,在pH值=7.0时毒性最大。结论:Cr6+在藻的最适pH值条件下毒性最小。
- 赵娜冯鸣凤朱琳
- 关键词:小球藻斜生栅藻PH值
- 天津芦苇湿地影响碳储量关键参数的模拟优化
- 2017年
-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位、氮沉降、电导率等单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及三因素对土壤碳储量交互影响的响应面优化,并得到了土壤碳储量最大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对于单因素试验而言,过高或过低的水位及氮沉降梯度均会对土壤呼吸造成不利影响,而电导率的增加对土壤呼吸呈显著抑制作用,当水位、氮沉降、电导率分别为-9 cm、20 g/m2、0.3 d S/m时,土壤90 d累积呼吸总量最大,分别为84.95μmol/(m2·s)、92.88μmol/(m2·s)和85.70μmol/(m2·s);响应面优化分析中,北大港芦苇湿地碳储量的最优方案为水位-5.49 cm,电导率3.52 ds/m,氮沉降13.40 g/m2,在此条件下预测的理论碳储量最大值为8.62 g/kg。该优化方案可为天津滨海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湿地保育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 赵娜贺梦璇孟伟庆李洪远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氮沉降碳储量响应面优化
- 双酚A暴露对斑马鱼胚胎期代谢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运用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以受精卵在双酚A(BPA)中暴露4d后的斑马鱼胚胎为对象,研究了其体内挥发性和半挥发性代谢组分变化.暴露浓度设定为0,0.5,1.5,4.5mg/L,包括USEPA假定的"安全水平"(1.5mg/L).结果表明,1.5mg/LBPA暴露能使斑马鱼体内花生四烯酸和胆固醇的相对百分含量极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和肌糖的相对百分含量显著升高.因此,1.5mg/LBPA能干扰斑马鱼胚胎期的正常代谢.
- 端正花朱琳赵娜卜文俊Lam Siew HongGong Zhiyuan邹莉李巍Ong Eng ShiOng Choon Nam
- 关键词:代谢组学双酚A斑马鱼GC/MS
- 不同pH下对硝基酚(p-NP)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被引量:8
- 2011年
- 为研究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基准,考虑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生物效应的影响,选取生长速率(μ),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半抑制浓度(EC50)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7,8和9)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以及对对硝基酚(p-NP)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7~9时,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均可正常生长,但各自最适生长的pH不同,小球藻的最适生长pH为8,而斜生栅藻的最适生长pH为9.p-NP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均随pH的增大而降低,pH为9时毒性最小,但p-NP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比对小球藻的大,即斜生栅藻对p-NP要比小球藻更敏感.因此,在研究p-NP的水生态基准时,应该考虑pH的影响.
- 冯鸣凤赵娜王轲王林同朱琳
- 关键词:对硝基酚PH小球藻斜生栅藻
- 混合基质添加对土壤种子库萌发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探究基质添加在土壤种子库用于植被恢复方面的可行性,参考日本种子库应用的实践经验,以草炭与珍珠岩、稻壳炭与蛭石为混合基质,探究混合基质间体积比、混合基质与表土配比等因素对土壤种子库萌发特征的影响,并利用冗余分析法(RDA)分析基质添加后土壤环境因子与植物种类、基质配方的关系.结果表明:1混合基质的添加对土壤种子库密度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草炭与珍珠岩混合基质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更有利于植被恢复的进行,尤其是当草炭与珍珠岩体积比为1∶1并与表土配比为30%时,土壤种子库密度达到最大值(36.3×105粒/m2),其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比对照组增加了73.15%;2土壤环境因子与植物种类的冗余分析中,土壤含水率和w(TC)(TC为全碳)对植物种类的影响有显著性解释作用(占全部变量解释方差的72.34%),并且植物物种对土壤环境因子有明显偏好;3土壤环境因子与基质配方的冗余分析中,稻壳炭与蛭石混合基质能更好地改善土壤含水率、w(TC)、w(AP)(AP为速效磷)、w(AK)(AK为速效钾)等土壤环境因子.研究显示,混合基质的添加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目标物种的萌发.
- 赵娜贺梦璇李洪远
- 关键词:混合基质土壤种子库
- 不同pH条件下Cr^6+对3种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前我国水质量生态基准的研究较为零星、分散.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Cr6+对3种藻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我国水生态基准的科学制定以及基准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选取小球藻、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3种典型的藻种,在pH为7.0,8.0和9.0三个条件下,依据OECD-201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指南,以72h藻生物量为测试终点,计算3种藻的比生长率,以及Cr6+对3种藻产生毒性效应的NOEC、LOEC、EC10和EC20值.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在不同pH条件下藻种生长不同,小球藻的最适pH值为7.0,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的最适pH值为9.0;在不同pH条件下,Cr6+对小球藻、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作用不同,Cr6+对小球藻在pH=7.0时毒性最小,对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在pH=9.0时的毒性最小.在藻最适生长的pH条件下,Cr6+的毒性可以达到最小程度;铜绿微囊藻对Cr6+比斜生栅藻和小球藻更加敏感.
- 赵娜朱琳冯鸣凤
- 关键词: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NO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