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楚峰 作品数:92 被引量:378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体位诱发试验中的眼震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体位诱发试验中的眼震特点,提高对后半规管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视频眼震图资料,分析该类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Roll试验和翻身试验中的眼震特征。结果:175例BPPV患者中,左后半规管BPPV 69例(39.4%),右后半规管BPPV 106例(60.6%)。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时,所有患者均记录到垂直向上的眼震,其中扭转成分指向患侧47例(26.9%),指向健侧100例(57.1%),余28例(16.0%)眼震无明显扭转成分;Dix-Hallpike试验坐位时,139例(79.4%)患者可见垂直向下的眼震,其中扭转成分指向患侧40例(22.9%),指向健侧68例(38.9%),无扭转成分者31例(17.7%),余36例(20.6%)患者无明显眼震,仅有短暂眩晕感或头晕感。在Roll试验中,12例右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头右转时出现带旋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震,5例左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头左转时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震。在翻身试验中,左侧卧位变至右侧卧位时,出现垂直方向眼震的有74例(42.3%),30例上跳性眼震中有25例(83.3%)来自右后半规管BPPV,44例下跳性眼震中有36例(81.8%)来自左后半规管BPPV;在该试验中,垂直眼震方向与判断后半规管的左右侧别密切相关(P<0.01)。结论:Dix-Hallpike试验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眼震扭转成分方向不定,其诊断主要依据垂直眼震的方向;Roll滚转试验中出现带垂直上跳性成分为主的旋转性眼震,提示后半规管BPPV可能;利用翻身试验可协助左右侧后半规管的定位诊断。 崔湘凝 冯永 梅凌云 贺楚峰 陆小净 张华 陈红胜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视频眼震图 眼震 对一个新的耳聋候选基因-TECTB的初步研究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作为 β tectorin编码的基因TECTB进行结构分析并探讨它与耳聋发生的关系 ,以鉴定其是否为新的耳聋基因。方法 2 7个语前聋家系病人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突变检测 ;40个语后聋家系则用PCR SSCP进行突变检测 ,对发现异常构象带者进一步行TECTB基因的DNA测序。结果 2 7个语前聋家系病人发现三种核酸改变 ,但通过对这种改变的家系进一步检测时证实这些改变均未与耳聋共分离 ,为正常多态。 40个语后聋家系先证者用SSCP进行突变检测 ,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虽未能最终证明TECTB为耳聋的致病基因 ,但从该基因背景来分析它仍是很好的耳聋候选基因 。 冯永 贺定华 夏昆 李崎 贺楚峰关键词:遗传学 基因 多态 耳聋 42例人工耳蜗植入病例临床特征和经验介绍 目的对在湘雅人工耳蜗植入及言语康复中心4年多完成的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的42例(包括2例再植入术)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经验总结。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进行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的42例(包括2例再植入术... 冯永 贺楚峰 蔡鑫章 梅凌云 陈红胜 田湘娥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多导人工耳蜗 文献传递 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位置的观察 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建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CI)电极的方法,并比较不同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的耳蜗内植入电极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例CI患者全部作术后CT扫描并分别应用多层面重建的容积再现(VR)、平均密度投影(AIP)、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3种方法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耳蜗内电极。结果:3种方法的三维重建图均可直观地显示电极形态、走行及其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和植入电极与内耳的空间关系,并可清晰识别耳蜗内的电极数目。结论: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可直接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可准确判断电极在耳蜗内电极数目,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寒波 冯永 陈登明 蔡鑫章 贺楚峰关键词:耳蜗植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临床及遗传学表型,并筛查常见耳聋致病基因。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测,完成该湖南籍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绘制家系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对最常见的GJB2,SLC26A4和12S r RNA共3个耳聋基因八个位点以及线粒体DNA全组序列进行初步筛查。结果该家系共5代,现存家系成员35人,耳聋患者10人,除两人发病较晚,余均为自幼发病,听力曲线呈盆覆型,造成部分言语功能障碍,进展性加重,起初为中频受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逐渐累积高低频,表现为全频听力损失,发展为重度-极重度耳聋。对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耳聋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进一步将通过新一代测序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其致病基因进行探索。 牛志杰 孙捷 梅凌云 蒋璐 陈红胜 贺楚峰 刘亚兰 王雪萍 文杰 熊俊 冯永关键词:家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湖南地区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及热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湖南地区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中GJB2、SLC26A4基因的突变频率和突变热点,了解线粒体DNA(mtDNA)12SrRNA A1555G突变的频率。方法收集湖南地区汉族NSHL患者共139例,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分别采用直接测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和聚合酶联-限制性片段变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对患者进行GJB2、SLC26 A4基因和mtDNA 12 SrRNA A1555 G突变的检测;对SLC26 A4基因突变者进行回访并行高分辨颞骨CT检查。结果61例(43.9%)NSHL患者至少携带一种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突变,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 G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3%、18.7%和3.6%;共发现6种GJB2和13种SLC26 A4基因已报道致病性突变,235delC和IVS7-2A>G分别是GJB2和SLC26A4基因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分别占这两个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的87.5%和46.5%;与SLC26A4基因突变有关的EVAS的发生率为14.4%,低于该地区GJB2基因相关性耳聋的发生率17.3%。结论湖南地区汉族NSHL中43.9%的患者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反映湖南地区遗传性耳聋高发的现象。GJB2基因突变是该地区NSHL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SLC26A4基因。235delC、IVS7-2A>G和A1555G突变分别是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基因的热点突变,占所有突变的71.2%。通过筛查,为其中35.3%的患者明确了分子病因。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遗传咨询、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陈红胜 梅凌云 贺楚峰 陆小净 崔相凝 张华 蒋璐 冯永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 基因突变 前庭水管 线粒体DNA 数字X线摄片对人工耳蜗植入电极位置的评估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耳蜗数字X线摄片确定人工耳电极的位置。方法13例植入人工耳蜗患者术后第1天行耳蜗数字X线摄片,确定人工耳蜗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结果所有患者电极均有效植入耳蜗内,数字X线片均清楚显示耳蜗内植入的电极排列数目及电极走向,而且能辨认前庭和上半规管的形态,并可以此为标记划出参考线,以帮助计算耳蜗内电极的深度。结论耳蜗数字X线摄片比常规耳蜗位X线片能更清楚地确定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可充分满足耳蜗植入术后影像学检查的需要,是一经济、简便和直观的方法。 伍玉军 陈登明 冯永 贺楚峰 梅凌云 蔡鑫章 陈红胜关键词: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术 面神经膝神经节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经鼓室入路和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的面神经膝神经节显微比较解剖。方法:对6例(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采用1侧模拟经鼓室入路,1侧模拟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的手术操作,对各入路涉及的解剖学标志及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两种手术入路均可达到面神经膝神经节减压的目的。其中,经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鼓室段和膝神经节;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乳突段、鼓室段、膝神经节和迷路段远侧端的(0.94±0.06)mm。两种手术入路均可能需要离断听骨链,确定恒定的解剖标志。结论:经鼓室入路和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对面神经暴露程度不同,存在不同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梅凌云 冯永 贺楚峰关键词:面神经 显微解剖学 手术入路 HRCT指导下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在HRCT扫描重建的引导下,模拟人工耳蜗植入入路主要步骤解剖,作相关的解剖和HRCT数据测量对照以便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学评估提供指导。方法:通过6例儿童颞骨标本解剖,模拟人工耳蜗主要步骤解剖,解剖前后作HRCT横轴位和斜矢状位扫描,观察测量手术解剖和HRCT之间的关系。结果:解剖测量面神经隐窝宽度在蜗窗水平为(3.13±0.34)mm,在前庭窗水平宽度为(4.12±0.44)mm,HRCT测量面神经隐窝宽度在蜗窗水平为(3.20±0.38)mm,在前庭窗水平为(4.14±0.47)mm,斜矢状位HRCT可使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全程显示。解剖测量数据与HRCT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横轴位面神经到外耳道后壁的距离、斜矢状位面神经到蜗窗距离是反映面神经位置关系的很重要的参数,面神经垂直段、外耳道后壁、蜗窗是测量的重要解剖标志,术前作HRCT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测量可用来指导临床手术。 何学斌 冯永 陈登明 梅凌云 贺楚峰 蔡鑫章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HRCT 面神经隐窝 RNA干扰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 CNE-1细胞中 hTERT 基因 RNA 干扰效应的观察,确定 hTERT 基因 RNA 干扰的有效作用位点,探讨 RNA 干扰在鼻咽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体外合成法合成针对 hTERT 基... 贺楚峰 赵素萍 肖健云 王承龙关键词:鼻咽癌 HTERT RNA SIRNA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