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小平

作品数:3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翻译
  • 2篇文化研究
  • 2篇翻译研究
  • 1篇学术价值
  • 1篇女权
  • 1篇女权主义
  • 1篇权力
  • 1篇权力机制
  • 1篇文化批评
  • 1篇西蒙
  • 1篇后殖民主义翻...
  • 1篇话语权
  • 1篇话语权力
  • 1篇汉语
  • 1篇汉语文
  • 1篇汉语文化
  • 1篇翻译理论
  • 1篇翻译政治
  • 1篇反抗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费小平

传媒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权力与反抗被引量:40
2003年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简称'后殖民主义译论')是在后殖民批评语境下所建构的一系列有关翻译的概念、判断及喻说,其知识谱系至少可追溯至老牌后殖民批评家萨依德那里,霍米@巴巴、斯皮瓦克也卓有建树.但作为一个命题的正式提出,它应归功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罗宾孙、巴斯奈特、坎泼斯等人.它主要关注翻译在殖民化过程中所播散的权力机制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抵抗的历史'、挪用的历史、间隙的空间、分裂的空间等.后殖民主义译论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批评话语.
费小平
关键词:翻译理论权力机制反抗文化批评话语权力汉语文化
“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出现应归功于西方语言学者奈达、韦内、达贝奈特、穆南、威尔斯等人,但自70年代以后,通过霍尔姆斯、勒菲费尔、伊汶-佐哈、图里、巴斯奈特等人的努力,发生了“范式转移”,与文化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并在90年代后殖民批评家斯皮瓦克、妮南贾娜和女权主义批评家谢莉·西蒙等人手中达到极致。这一“文化转向”昭示着翻译是浸透了时代欲望和社会关系的文化政治实践,并促使我们对传统译论有所反思。
费小平
关键词: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女权主义
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本论文系后结构研究视角,通过研读大量的第一手英文文献并兼涉部分中文文献,清理贯穿于翻译中的有意识或无意识权力层面,对中西语境中的翻译政治进行溯源追踪和学理讨论。  本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翻译的政治问题检讨;第二章翻译中...
费小平
关键词:翻译政治文化研究学术价值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