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家荣
- 作品数:70 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圣俗之间:国家“在场”的宗教仪式——云南大理后山村彝族腊罗伯“接密枯”个案
- 2012年
- "圣"与"俗"已普有为当代宗教仪式活动大众化的面相。基于祖先崇拜而源生的云南大理后山彝族腊罗伯"接密枯"仪式,借助其特定的时空场景和行为过程,嵌入性地传递了表述归属于死者和生者的神圣和世俗化内涵。地方权力精英充分动员和亲自参与的切合在"圣"、"俗"之间的仪式行为,因得益于权力资源的"再创造",集体凝注在基于地方本土文化特色来培植财富生产力的这条行政惠民的潜规则上,其恢宏隆重的仪式场景,既神圣表达了文化"持有者"尊祖敬祖的祖荫"情结",同时又巧妙地"嫁接"了地方权力精英基于仪式活动的"主导"而获得更高科层资本的内心诉求。传统的彝族"接密枯"仪式在动摇其文化本质的异境中勃兴发展,衍生出许多异样的文化元素。
- 罗明军谷家荣
- 关键词:彝族宗教仪式神圣世俗
- 涉越通婚边民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意识实证研究——基于云南麻栗坡县铜塔村涉越通婚边民数据分析
- 2015年
- 战争使滇越边民涉越通婚行为及其认同意识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前,滇越边民经由血缘关系构造的共同体生活中曾有较为普遍的跨国通婚行为,民族认同意识较强;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滇越边民自由交往的机会和跨国通婚行为缺失,国家认同意识强;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政府务实兴边富民,边境经济社会发展优越于越南,很多越南女性于是选择和中国边民通婚,通婚群体从纯粹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意识中解放出来,更倾向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认同取向,地域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认同意识增强。
- 段雁谷家荣
- 精神共同体:有序边疆社会构造的基础逻辑被引量:1
- 2014年
- 文化和物质利益不仅是主导边境民族构造地方社会的重要因由,而且其作为边民社会的影响力还呈现出极为鲜明的历时性特征。滇越跨境民族基于族群共识的文化而创构出来的地方性社会,被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改造成较具经济理性的工具社会,边境民族在行为时经常困扰在工具理性和文化价值双重因素的选择过程中,价值和工具因素直接摇摆着边境民族心理,民族国家只有基于边境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工具理性层面,才能根植性培养边民的国家认同意识。
- 蒲跃谷家荣
- “老来依然一书生”:费孝通诗作中的乡村关怀
- 2024年
- 1935年,青年费孝通偕新婚妻子王同惠赴广西大瑶山调查,遭遇与妻生死离别的人间悲剧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江苏吴江。“心伤难复愈”,借在家养病闲暇,姐姐费达生介绍他到开弦弓村续做调查以疗心。然而,正是这次没准备的短期调查,后来在费孝通笔下成就了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名作《江村经济》,江苏开弦弓村也因此拥有“江村”这个蜚声海外的学术代名词。自这一学术名称诞生以来,至费孝通离世的七十年时间里,费先生多次回访旧地,写下近百篇有关中国乡村发展的长短篇诗作。跨越久长历史,聚焦开弦弓和“中国农民的生活”,以费孝通先生不同历史时段的乡村研究思想为“脉”,细品诗作,可以助益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费孝通先生的乡村研究心路。
- 谷家荣王慧珍
- 关键词:诗作
- 滇越边境跨境民族生计历谱识察——云南河口瑶山乡蓝靛瑶个案被引量:1
- 2013年
- 古代帝国制度的更变使中国瑶族的经济生活模式呈现出从"走"到"留"的历谱。云南瑶族祖源于桂、黔两地。初入云南的瑶族与原生地民族表达和获取经济及生活资源的进程中,因自身群体的弱势性而缺失了维系生存所需的经济背景,被迫移走滇越边境深山僻野,延续着传统的游耕生活。国家边疆制度的设计,使滇越边境瑶族过上留居的新生活。然而,瑶族传统生计模式被改造的同时,物质理性的经济意识也逐渐占据并成为瑶族的主体性意识,滇越边境瑶区新的忧虑相伴而生。
- 谷家荣罗明军
- 关键词:瑶族
- 关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 2013年
- 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是新世纪一项富有开创性的民族工作实践。利益共同性和意义共同性创建以及切合在这两个双重要素上的社会机会的恒有是深刻认识和创建示范区的关键切入点,它直接关涉实质性建设示范区的科学理念的形成。民族国家只有把边疆民族利益共同性和意义共同性的构造行动切实整合到创建示范区的具体实践行动中,根植性创造边疆民族合理化享有国家边疆政策制度的社会机会,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格局才能成为事实。
- 蒲跃谷家荣
-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 空间化的彝族民居文化——以云南麻栗树村的土掌房为个案被引量:1
- 2006年
- 根据田野调查,以云南麻栗树村花腰彝的土掌房为例,剖析彝族民居,由其民居的表层物质形态入手,从土掌房的选址、构建和它的空间布局来看,它是滇南花腰彝民居建筑汉化的历史产物;而从土掌房的文化内涵角度则可见其体现了家族意识、宗教伦理意识等。
- 谷家荣
- 关键词:民居研究花腰彝土掌房
- “道义”发展:有序边疆社会构造的根本出路被引量:1
- 2013年
- 有序边疆社会构造,主要基于民族国家、权力政府、资本市场以及公民社会有机协调的"道义"发展这个根本前置,只有民族国家根本立足于国家整体建设战略,充分基于社会构成主体自在需求和尊重边疆民族群体人本属性,科学设计边疆政策制度并由权力政府和资本市场共同参与有效实施,从而营造边疆民族群体在权利政治、物质需要和文化诉求方面都能得到合理化满足的社会场景,和谐有序的理想型边疆才具有成为现实的社会基础。
- 谷家荣蒲跃
- 从此岸到彼岸:瑶族传统灵魂观念阅识——广西金秀大瑶山古陈村坳瑶“二次捡骨”葬俗调查被引量:2
- 2010年
- 道教思想在瑶族传统观念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瑶族乡村社会生活是一个有"鬼"的世界。人们坚信,人的灵魂永存,生者世俗性生活中充满的各种"不确定性"都由"彼岸"的祖灵掌控着。然而,瑶族并不视道家"肉体成金"的理念为其终极慕求。他们认为,人的肉体本身是"臭皮囊",人死之后必待肉身腐化才能实现人神之间的跨越,进而完成从"此岸—彼岸—此岸"世界的轮回。瑶族这种传统的灵魂观使广西金秀大瑶山坳瑶至今仍然盛行着"二次捡骨"的葬俗。
- 谷家荣
- 关键词:大瑶山灵魂观
- 仪式与变迁——云南麻栗树村花腰彝祭龙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祭龙是花腰彝的祭祖活动,传统的祭祀仪式神圣而烦琐,随着社会变迁,花腰彝在精简传统祭典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现代内容。祭龙逐渐成为村邻寨友们交流感情、探亲访友的娱神乐民活动,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 谷家荣罗明军
- 关键词:花腰彝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