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川南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临床医学技术应用项目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剂量口服白消安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处理患者口服大剂量白消安(Bu)的药动学特征。方法allo-HSCT预处理患者口服Bu1mg·kg-1,q6h,共16剂。在首剂和第9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Bu浓度;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首剂和第9剂给药后Bu在allo-HSCT预处理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33.0±30.6)与(131.4±28.2)min,Ke(0.005±0.001)与(0.006±0.001)min-1,Vd/F(0.56±0.12)与(0.46±0.08)L·kg-1,CL/F(0.003±0.001)与(0.002±0.001)L·min-1·kg-1,AUC0-t(910.3±146.9)与(1158.5±139.0)μmol·min·L-1,AUC0-∞(1401.9±243.2)与(1689.0±312.4)μmol·min·L-1;Bu平均稳态血浆浓度为(3.29±0.39)μmol·L-1。结论口服大剂量Bu在allo-HSCT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符合一室药动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多次给药后药物清除率发生改变。
- 张善堂孙自敏会兰方焱耿良权唐丽琴吴云谯川南屈建
- 关键词:白消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药动学
- 静脉输注白消安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处理患者静脉输注大剂量白消安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7例allo-HSCT预处理患者静脉输注白消安0.8 mg.kg-1,q6h,共16剂。在首剂和第9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白消安浓度,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首剂和第9剂静脉滴注给药后白消安在allo-HSCT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L(0.004 2±0.001 8)与(0.002 8±0.001 3)L.min-1.kg-1、AUC0-t(612.3±182.8)与(1 005.4±286.2)μmol.min.L-1、AUC0-∞(899.5±298.6)与(1 484.4±623.0)μmol.min.L-1;ρmax(2.95±0.81)与(4.53±1.42)μmol.L-1。不同性别患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滴注白消安在allo-HSCT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符合二室药动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且与性别有关,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仍有必要。
- 张善堂方焱孙自敏刘会兰耿良权唐丽琴孙言才吴云谯川南屈建
- 关键词:白消安药动学
- HSCT极期口腔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紫外线局部照射联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所致口腔黏膜炎(OM)的效果,并与常规使用的口腔药膜比较。方法:随机将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发生OM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在口腔溃疡处用1%的碘甘油和锡类散交替外涂,并定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用紫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半小时后再予GM-CSF局部外涂或将其稀释后直接含漱,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的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同部位,程度相似的OM在愈合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紫外线局部照射并联合使用GM—CSF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所致的OM的作用优于常规的口腔药膜治疗。
- 顾道琴李娟谯川南吴云何绵玲杨晓慧李杨
- 关键词:紫外线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移植口腔炎
-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 吴云谯川南毛久英王辉华青李杨毕姗姗
- 关键词:长春新碱疼痛麻痹性肠梗阻肠外营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