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适
- 作品数:23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血浆ET表达、颅内压(ICP)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血浆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预后良好7例、轻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T分泌,降低ICP有关。
- 陆弘盈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谭适张文佳周铭臻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内皮素
-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及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2例高血压脑出血者给予显微手术且作为观察组,再选取70例予以常规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数据的有效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4.00±2.00)d、恢复率95.83%、并发症发生率4.17%,对照组(26.50±3.00)d、恢复率65.71%、并发症发生率20.00%,上述三项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后,显微手术是处理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
- 谭适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陆弘盈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42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主要研究经枕下-乙状窦后路对听神经瘤进行切除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所选的42例患者均经过CT或者MRI证实为桥脑小脑角区的肿瘤,在经过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后,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术前、术后的面神经及听神经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有31例患者为肿瘤全切除,占73.8%;11例患者为次全切除,占26.2%。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进行听神经瘤的切除手术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使听神经及面神经的功能得到保留,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发生率较低。
- 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谭适陆弘盈周铭臻
-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手术
- 二孔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附46例报告)被引量:10
- 2005年
- 李强辉周维模谭适
- 关键词: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腹股沟斜疝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血浆ET表达、颅内压(ICP)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血浆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7例、轻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T分泌、降低ICP有关。
- 陆弘盈覃重桥余松祚谭适张文佳周铭臻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内皮素
-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对比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接受GDC栓塞治疗(栓塞组)14例,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夹闭组)1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瘤闭塞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栓塞组预后良好9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而夹闭组分别为10例、4例、2例、2例、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64.3%(9/14),明显低于夹闭组的94.7%(18/19)(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4),明显低于夹闭组的36.8%(7/19)(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夹闭组(P<0.05)。结论 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相似,但GD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 陆弘盈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谭适张文佳周铭臻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显微手术夹闭疗效并发症
-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阶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7例再次手术,其中3例血肿发生在术后6 h内;预后良好者52例,预后恶劣者10例,颅内压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 覃重桥陆伟水罗红伟余松祚谭适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
- 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对比观察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BGH的患者180例,将其中接受经额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经颞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血肿清除率;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手术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经颞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经额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提高HBGH患者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且能更好地改善预后。
- 谭适覃重桥余松祚
-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 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被引量:6
- 2010年
- 余松祚陆伟水覃重桥谭适陆弘盈
- 关键词:脑外伤
- 颅内蛛网膜囊肿45例的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总结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结果神经内镜下囊肿壁部分切除及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脑室造瘘术34例,显微镜下开颅囊肿壁切除术8例,囊肿-腹腔分流术3例。45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33例,改善10例,无变化2例。术后3~6个月复查CT或MRI,见囊肿消失8例,明显缩小35例,无改变2例。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应根据囊肿部位、大小、症状、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罗红伟陆伟水甘渭河汤树洪覃重桥余松祚谭适陆弘盈
-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