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淑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脑损伤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早产儿脑损伤
  • 2篇细胞生成素
  • 2篇红细胞生成
  • 2篇红细胞生成素
  • 2篇促红细胞生成...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行为发育
  • 1篇血清
  • 1篇血性
  • 1篇婴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早期微量喂养
  • 1篇神经行为

机构

  • 6篇汕头市第二人...

作者

  • 6篇谢淑华
  • 5篇凌华
  • 2篇林琳
  • 1篇吴雄娟
  • 1篇陈志伟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情况。结果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情况比较,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P<0.01);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脑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发育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早产儿远期的脑损伤。
凌华詹群亮谢淑华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早产儿脑损伤
以磁共振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龄〈36周164例早产儿在生后4-14d进行头颅MRI检查,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64例早产儿中有76例出现脑损伤,发生率为46.34%,其中出血性脑损伤64例,发生率为39.02%.缺血性脑损伤37例,发生率为22.56%,同时合并两种类型脑损伤25例,发生率为15.24%。脑损伤发生与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难产是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因素。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围生期的诊疗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凌华谢淑华吴雄娟
关键词: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影响因素
早期微量喂养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45例,按收治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为2012年住院的患儿,对照组22例为2011年住院的患儿,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比较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23例发生喂养不耐受5例,发生率为21.74%;对照组22例发生喂养不耐受16例,发生率为72.73%。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45,P〈0.05)。两组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比较:观察组(28.22±1.97)d,对照组(34.23±3.10)d,观察组较对照组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0,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较快地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凌华谢淑华
PCT与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PCT与CRP联合用于新生儿院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儿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出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出现院内感染将其分入到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对两组新生儿进行PCT检测和CRP检测,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检测结果、PCT联合CRP检测对院内感染早期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等指标值。结果感染组新生儿的CRP和PCT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经治疗后,感染控制3、7d时的CRP值、PCT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随着感染得到控制,CRP值和PCT值逐渐趋于正常(P<0.05);PCT+CRP检测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诊断的特异度93.08%明显高于PCT检测诊断特异度86.15%和CRP诊断特异度76.92%(P<0.05);三种检测方法诊断院内感染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特异度高,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利于临床医师早期干预治疗,同时还可以指导医师的治疗,便于医师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詹群亮林琳谢淑华
关键词:特异度灵敏度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200 IU/kg,(3次/周,连续2周)。胎龄纠正至40周时行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严格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1岁时行头颅MRI、运动和语言发育指数等检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为(39.21±0.32)分,对照组为(35.78±0.6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头颅MRI检测,观察组发育正常52例,发育异常8例;对照组发育正常46例,发育异常16例,观察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分别为(86.78±6.35)分和(82.36±5.68)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75.62±5.36)分和(72.36±5.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减少早产脑瘫患儿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詹群亮凌华谢淑华林琳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脑损伤
151例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测定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新生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1名新生儿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检测,分析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性别住院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测定结果。结果:早期早产、中期早产、晚期早产、足月住院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中期早产住院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及血清25羟维生素D不足占比较足月住院新生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正常体重住院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住院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多存在缺乏或不足现象,不同胎龄、不同性别住院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之间差异性不明显,但不同出生体重住院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之间差异较大,需要加强重视以及关注。
陈志伟谢淑华凌华
关键词: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