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梅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XCL1与免疫损伤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XCL1含量与肝损程度及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探讨XCL1表达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XCL1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半定量指标;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载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1)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轻度)组、慢性乙肝(中度)组、慢性乙肝(重度)组血清XCL1浓度分别为(8.24±1.94)pg/ml、(10.99±1.94)pg/ml、(12.83±2.59)pg/ml、(13.72±3.13)pg/ml,慢性乙肝(轻、中、重度)组血清XCL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重度)组血清XCL1浓度明显高于慢性乙肝(轻度)组(P<0.05);慢性乙肝(中度)组与慢性乙肝(轻、重)度组血清XCL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CL1浓度与ALT、AST、TBIL、DBIL水平呈正相关(r=0.463、0.472、0.413、0.440,P<0.01).(2)乙肝病毒低载量组血清XCL1浓度为(11.43±2.01)pg/ml,与高载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低载量组及高载量组血清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1.26±11.33)%、(33.01±5.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CL1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可反映HBV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状态.
- 左维泽沈兰超许春梅田群买力坎木季榕
- T细胞亚群、IL-32、IL-6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32、IL-6 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疾病谱和HBV 复制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 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
- 许春梅
- 关键词:T细胞亚群乙型肝炎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XCL1、IFN-γ及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XCL1、γ干扰素、T细胞亚群在乙肝病毒所致肝硬化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彩色腹部多普勒B超检查肝脏,测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有无腹水;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XCL1、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XCL1水平分别为(8.29±1.82)ng/mL、(13.18±2.86)ng/mL、(11.86±2.47)ng/mL,IFN-γ水平分别为(19.98±2.92)pg/mL、(37.55±6.15)pg/mL、(31.26±5.44)p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XCL1、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XCL1、IFN-γ水平(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XCL1、IFN-γ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XCL1、IFN-γ水平(P<0.01或0.05);XCL1水平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1);XCL1水平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339,P<0.01);IFN-γ水平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330,P<0.05)。结论 XCL1通过影响IFN-γ从而导致CD4+T/CD8+T比值失衡,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参与肝硬化进程。
- 左维泽沈兰超许春梅买力坎木田群季榕
- 关键词:HBV感染肝硬化IFN-ΓT细胞亚群
- 白介素-32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白介素-32(IL-3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促炎细胞因子,研究发现:无论在抗病原微生物还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症反应中,IL-32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做一综述。
- 许春梅左维泽
- 关键词:白介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促炎细胞因子抗病原微生物炎症反应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XCL1、IFN-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XCL1、γ干扰素的浓度变化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XCL1、IFN-γ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半定量指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1)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血清中XCL1的含量逐渐增加。HBeAg+组与HBeAg-组比较,HBeAg+组血清XCL1浓度显著高于HBeAg-组(P<0.05);HBeAg-组血清IFN-γ浓度显著高于HBeAg+组(P<0.05)。(2)血清XCL1浓度与CD4+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r=-0.336,P=0.017),IFN-γ浓度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0.319,P=0.024)。结论:γ干扰素通过影响XCL1的表达促进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形成与发展,XCL1参与了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
- 沈兰超许春梅左维泽
- 关键词:HBV感染IFN-ΓT细胞亚群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和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32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1)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94,P<0.001),急性乙型肝炎(AHB)组血清IL-32水平最高,慢性乙型肝炎(CHB)组随轻、中、重分型逐渐升高;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56,P<0.001),依AHB、CHB轻、中、重度逐渐升高。(2)HBV DNA阳性组IL-32、IL-6水平较阴性组为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IL-32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 (1)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2、IL-6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推测IL-32、IL-6可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32、IL-6参与了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的过程。(2)血清IL-32、IL-6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水平无关。
- 左维泽许春梅沈兰超
- 关键词:乙型白细胞介素类白细胞介素6
- 白介素-32在HBV感染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白介素-32(IL-3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HBV感染者和30例健康者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的含量,比较IL-32水平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与临床疾病谱和HBV复制水平的关系。结果:(1)急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HBV感染者HBV-DNA阳性组IL-32水平较阴性组为高,但无差异;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水平也无差异(P>0.05)。(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ALT水平组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低、中、高ALT水平组之间与IL-32水平也有统计学意义;IL-32水平与ALT水平正相关。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机体血清IL-32水平的变化,且随炎症加重呈上升趋势,证实IL-32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32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的过程。血清IL-32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水平无关。
- 许春梅左维泽沈兰超
- 关键词:HB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