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蓉

作品数:28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5篇麻疹
  • 4篇疫苗
  • 4篇种群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抗药
  • 4篇抗药性
  • 3篇伊蚊
  • 3篇杀虫
  • 3篇杀虫剂
  • 3篇种群遗传
  • 3篇种群遗传多样...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麻疹流行
  • 3篇麻疹流行病学
  • 3篇白纹伊蚊
  • 2篇血蜱
  • 2篇沿江
  • 2篇生态学

机构

  • 25篇淮安市疾病预...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淮安海关

作者

  • 25篇蔡蓉
  • 9篇范刚
  • 8篇苏琦
  • 6篇刘纯成
  • 5篇高强
  • 5篇陈跃
  • 5篇杨鹏飞
  • 4篇邢亚东
  • 4篇胡锦流
  • 4篇邵宗贤
  • 4篇姚海波
  • 4篇燕清丽
  • 2篇李卓
  • 2篇张文艺
  • 2篇成旭
  • 2篇王仪
  • 2篇邵忠贤
  • 2篇唐丽
  • 1篇张飙
  • 1篇曹晓梅

传媒

  • 5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职业与健康
  • 3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淮安市白纹伊蚊生态学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2023年
目的 分析淮安市2021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孳生习性以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登革热传播风险评估和杀虫剂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布雷图指数(BI)法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2021年淮安市共计调查居民2 696户,白纹伊蚊阳性容器121个,BI平均值为4.49;洪泽区年平均BI值最高,为8.00;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变化,居民区(入户)和居民区外环境高峰分别为7月和9月,农村自然村高峰则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贮水池、缸、盆作为白纹伊蚊孳生地积水容器阳性率最高,为23.11%。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抗性,对毒死蜱和残杀威表现敏感。结论 淮安市应加强白纹伊蚊生态学监测,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提高控制效果。
周小青陈夕鹏吕蒙蒙罗晶唐勇蔡蓉
关键词: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抗药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市2021—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拭子标本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病毒载量分析。结果纳入121例病例,确诊病例占54.5%。确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不同性别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6,P=0.006);不同年龄组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3,P=0.008)。在病毒载量方面,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Z=1.124,P=0.261)。年龄≥60岁的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的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7,P=0.033),两组病毒载量中位数M(P25,P75)分别为12466.5(1861.3,168323.6)、3256.3(972.8,42043.3)copies/ml。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0岁年龄组确诊病例的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感染者,提示老年病例中病毒载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孙敏马建陈大伟蔡蓉王玮明何芳杨鹏飞
关键词:确诊病例病毒载量
2004—2013年淮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淮安市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完善病毒性肝炎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淮安市2004—2013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淮安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4 464例,其发病率为34.67/10万-60.9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及未分型肝炎发病率下降显著,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型别,20-55岁年龄组为乙型肝炎的发病高峰。结论该市应继续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落实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成人免疫策略,规范管理慢性感染者。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减少医源性感染,探讨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和规划。
蔡蓉陈跃范刚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淮安市2017年蚊生态学及抗药性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淮安市2017年蚊生态学及3个年度淡色库蚊抗药性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蚊密度、种群、抗药性现状,为蚊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开展监测,浸渍法测定蚊幼虫抗药性。结果淮安市常见蚊种及构成比分别为淡色库蚊50.45%、三带喙库蚊43.98%、中华按蚊2.89%、白纹伊蚊1.47%、骚扰阿蚊1.19%,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是优势种群,共占捕获蚊虫的94.42%;全市的蚊密度季节消长为单峰曲线,蚊密度最高峰出现在7月,为5.14只/(灯·h);在监测的5种生境中,居民区、公园、医院主要以淡色库蚊为主,构成比分别为79.60%、77.57%、90.12%,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主,构成比为70.56%,农户以淡色库蚊(59.20%)和三带喙库蚊(32.50%)为主,不同生境的蚊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淡色库蚊幼虫对双硫磷产生中度抗性(13倍),对仲丁威产生低度抗性(4.21倍);2016年,对双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均产生低度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75、5.28、2.25倍。结论淮安市蚊虫种群丰富,有明显的季节高峰;持续开展抗药性监测并科学指导灭蚊,蚊虫抗药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继续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合理使用杀虫剂,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和物业公司培训以及宣传教育等综合性措施。
蔡蓉邵宗贤苏琦胡锦流陈跃
关键词:种群结构抗药性
一种具有文丘里结构的简易安全捕鼠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文丘里结构的简易安全捕鼠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顶端设有端盖(2);所述外壳内套设有内胆筒体(3);所述内胆筒体底部设为内胆锥底(4);所述内胆筒体(3)中上部设为文丘里构型(5)...
陈夕鹏蔡蓉周小青吕蒙蒙袁爱菊朱海洋
2013年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淮安市7个年龄组共474人,检测血清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12%,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630.4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4岁抗体阳性率为100%,GMC为1 350.02mIU/ml;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F=14.51;P均〈0.01)。8月龄~14岁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30%,GMC为1 218.41mIU/ml,均显著高于15~40岁组(χ2=12.36,F=30.83;P均=0.00)。男性抗体GMC显著高于女性(F=4.47,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期妇女抗体GMC明显低于非育龄期妇女(F=16.72,P〈0.01)。外来工作人群抗体GMC显著高于户籍人口(F=10.54,P〈0.01),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接种不同剂次人群之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淮安市麻疹抗体水平总体较高,需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接种质量,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消除麻疹免疫空白,开展关注≥15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提高相应人群的免疫力,更好地建立免疫屏障。
蔡蓉苏琦成旭范炜
关键词:麻疹抗体疫苗
淮安市1955~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了解淮安市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与措施.方法:分析1955~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结果:疫苗前阶段(1955~1965年)、预防接种初期(1966~1978年)、计划免疫阶段(1979~1985年)、规范化门诊阶段(1986~2005年)的麻疹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13.08/10万、539.81/10万、55.56/10万、10.20/10万,呈显著下降趋势,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冬春季高峰,且有后移趋势;<10岁发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0.27%,年龄分布由小年龄组模式向混合模式转移.结论:加强麻疹疫情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报告并处理疫情,避免疫情爆发;提高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率;开展强化免疫.
蔡蓉王仪范刚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控制策略
蟑螂密度监测及侵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淮安市城区蟑螂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及侵害状况,为合理灭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每月监测一次。结果布放粘蟑纸6 480张,回收张数6 245张,阳性张数163张,粘捕蟑螂数590只,密度0.10只/张,侵害率2.52%。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结论淮安市城区蟑螂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侵害率以农贸市场和宾馆较高,应进一步加强优势种群的监测与抗药性监测的调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邵宗贤蔡蓉苏琦范刚
关键词:蟑螂侵害状况
MMR纳入免疫规划前后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掌握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MMR)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前后,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淮安市2004—2007年(纳入免疫规划前)、2008—2011年(纳入免疫规划后)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4—2007年、2008—2011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4/10万、4.78/10万;"三间"分布流行病学特征未改变,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发病前2位县(区)位次未改变,5~1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结论 MMR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对淮安市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成效显著。应继续落实好MMR免疫接种策略,提高免疫接种率,减少发病数;加大腮腺炎疫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控制疫情暴发。
陈跃刘林飞蔡蓉张文艺苏琪高强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2010—2013年淮安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淮安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10—2013年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淮安市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319例,死亡6例;重症病例中≤3岁儿童占94.67%,男性发病率为24.63%,女性为12.90%;散居儿童占87.15%。在时间分布上形成5—7和9—10月2个高峰。78.06%的重症病例发生在盱眙县;EV71感染的重症病例占73.95%。结论该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地区差异明显手足口病的防制应观注重症病例,以降低病死率。
蔡蓉苏琦高强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