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桂英

作品数:115 被引量:812H指数:1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农业科学
  • 23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滴灌
  • 31篇小麦
  • 26篇春小麦
  • 22篇滴灌春小麦
  • 21篇棉花
  • 10篇教学
  • 10篇根系
  • 9篇土壤
  • 9篇连作
  • 9篇加工番茄
  • 9篇番茄
  • 8篇农学
  • 8篇农学专业
  • 8篇作物
  • 8篇高产
  • 7篇油葵
  • 7篇栽培
  • 7篇水分
  • 7篇复播
  • 6篇利用率

机构

  • 109篇石河子大学
  • 5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石河子气象局
  • 1篇石河子市农业...
  • 1篇无锡立信职业...
  • 1篇新疆石达赛特...

作者

  • 111篇蒋桂英
  • 37篇刘建国
  • 13篇李鲁华
  • 9篇马富裕
  • 9篇孙文庆
  • 7篇赖先齐
  • 7篇康亚龙
  • 6篇白丽
  • 6篇罗宏海
  • 6篇吕新
  • 6篇樊华
  • 6篇冉辉
  • 5篇王江丽
  • 4篇帕尼古丽
  • 4篇李蒙春
  • 4篇刁明
  • 4篇王秀琴
  • 3篇刘彦荣
  • 3篇桂萍
  • 3篇魏建军

传媒

  • 13篇教育教学论坛
  • 8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新疆农业科学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新疆农垦科技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3篇中国校外教育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棉花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农机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滴灌春小麦根系形态特征及内源激素含量对花期干旱及复水的响应被引量:5
2023年
为探明北疆地区不同抗旱性滴灌春小麦品种根系形态及内源激素在开花期干旱后复水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以春小麦耐旱性强品种新春6号和耐旱性弱品种新春22号为材料,在土柱栽培下设置常规灌溉(CK)、开花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3种水分条件,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复水条件下不同耐旱性小麦品种根系形态特征、渗透调节物质及内源激素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根长密度(RLD)、根体积密度(RVD)、根表面积密度(RSAD)、可溶性糖(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生长素(IAA)含量、赤霉素(GA3)含量、玉米素(ZT)含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SDM)以及产量均在干旱复水后随时间呈先增后降趋势,以轻度干旱后复水条件下表现最佳。两个品种比较,在轻度干旱后复水条件下新春6号的RLD、RVD、RSAD、SS含量、Pro含量、IAA含量、GA3含量、ZT含量、ABA含量、SDM及产量较新春22号平均高出3.38%、4.30%、4.29%、21.84%、10.81%、5.99%、10.02%、16.05%、3.13%、6.86%和3.47%。经相关分析,两个品种于各处理下的RLD、RVD、RSAD、SS含量、Pro含量与IAA含量、GA3含量和ZT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较优的根系生长及生理代谢是春小麦具有较高抗旱性的原因;轻度干旱后复水可调节滴灌春小麦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而优化根系形态,促进干物质向穗部转运及产量形成,可作为新疆滴灌春小麦灌溉模式。
王荣荣谢冰莹王海琪蒋桂英尹豪杰张婷
关键词:滴灌小麦根系形态内源激素
喷施氟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小区试验探究喷施氟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为研究区开展化学打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主栽棉花品种新陆早4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处理,测定了棉花生育期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对氟节胺化学打顶技术进行了综合的技术评价,结果表明:化学打顶棉花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处理(P<0.05);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与人工打顶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打顶后显著降低了棉株的主茎节数,且化学打顶显著高于人工打顶(P<0.05);化学打顶后植株果枝数比人工打顶提高59.9%,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P<0.05),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没有差异。
刘涛荣马海英蒋桂英
关键词:棉花农艺性状
减量施氮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9
2021年
为探明新疆滴灌春小麦氮高效利用特征,于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对强筋型小麦品种新春38号和中筋型品种新春49号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春38号和新春49号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各器官及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随减氮比例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在CF_(2)(较正常施氮减1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转运量及花后氮素积累量均随减氮比例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均在正常施氮(CK_(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花前氮素转运效率和花前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呈增大趋势。新春38号和新春49号的氮肥利用效率均随减氮比例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CF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37.53%和35.91%,比CK_(1)提高12.36%和10.21%。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减少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CF 2处理下最大,与不施氮(CK_(2))相比,各施氮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新春38号和新春49号分别提高24.04%~39.22%和32.05%~45.38%。综合考虑,推荐较正常施氮减氮10%(CF 2,270 kg·hm^(-2))为新疆滴灌春小麦栽培模式的适宜施氮量。
孔丽婷蒋桂英杨灵威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氮肥利用率滴灌春小麦
滴灌免耕对小麦茬后复播油葵土壤物理特性及产量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滴灌免耕、滴灌翻耕、漫灌免耕和漫灌翻耕等4种处理措施对土壤紧实度、密度、土壤贮水量以及复播油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免耕栽培技术与常规翻耕漫灌相比,免耕使得耕作层土壤密度、土壤紧实度略有增加。滴灌处理耕层土壤贮水量高于漫灌处理。滴灌免耕能增强土壤入渗性能,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滴灌免耕产量较常规翻耕漫灌增加11.9%,生育期耗水量节省了3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9.1%。
蒋桂英刘建国张全枝周贵龙焦晓玲杨宏伟
关键词:滴灌免耕复播油葵土壤物理特性
连作对加工番茄植株生理活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加工番茄是新疆"红色产业"的基础,但随着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的发展,连作障碍突出,严重制约着当地加工番茄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于2013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以当地主栽的加工番茄品种‘里格尔87-5’为试验材料,以3年休闲土壤为正茬对照,选取相邻的连作3年、5年和7年加工番茄种植地块,研究连作对加工番茄植株保护酶活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试图从植株的生理生态特性入手探明加工番茄连作障碍的原因。结果表明:加工番茄连作3年后,在其整个生育进程中均表现出连作障碍效应且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呈显著增强现象。同一生育时期,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POD活性先增大后减小,CAT和SOD活性及根系活力不断降低,同时MDA含量显著增加,且连作对根系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叶片。在试验的年限范围内,连作条件下加工番茄的物质生产力降低,其中连作7年土壤栽培与对照相比差异最显著,其开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转移率和贡献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7.3%、21%和35.6%;连作条件下加工番茄物质生产力的降低最终导致其产量下降,连作3年、5年和7年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9.4%、15.6%和33.9%;连作条件下加工番茄根冠比对其产量有直接影响,二者呈一元二次显著相关(R2=0.973 5)。说明加工番茄长期连作种植条件下,植株体内保护酶系统受到破坏,组织器官老化,最终导致植株生产库源关系的失调是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大田生产应合理轮作,避免多年连作,同时调控花果期适宜群体叶面积,建立合理的根冠比,从而减轻连作障碍效应,保证加工番茄获得高产高质。
康亚龙刘彦荣刘建国李梦格郝梦超蒋桂英
关键词:连作加工番茄保护酶丙二醛库源关系
加工番茄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通过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开展加工番茄连作(种植1 a、连作3 a、5 a和7 a)定点微区试验,于花果期和成熟期采集根际土壤,利用聚合酶链-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加工番茄根际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番茄连作年限的延长,根际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均有所降低,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升高,且成熟期>花果期。连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明显,说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比较均匀。连作明显改变了土壤中土著细菌的群落结构,一些土著细菌优势种群数量减少或消失;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随连作年限的变化较大,某些真菌类群大量富集,而另一些真菌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其中,加工番茄连作5年时土壤中新出现的真菌优势种群最多,且与其他真菌种群的数量差异较大。加工番茄连作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失衡可能是产生连作障碍问题的重要因素。从条带测序结果看,各连作处理土样中细菌优势种群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ramosu)、α-变形杆菌(Alpha proteobacterium)、不可培养的α-变形杆菌(Uncultured Alpha proteobacterium)和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真菌优势种群属于不可培养真菌(Uncultured fungus)、Geosmithia putterillii、淀粉丝菌(Amylomyces rouxii)、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和漆斑菌属(Myrothecium sp)。总之,加工番茄连作导致根际有益菌数量减少而病原菌大量滋生,从而降低了加工番茄抵御病害的能力。
孙文庆康亚龙刘建国蒋桂英
关键词:加工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连作
石河子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被引量:3
2019年
石河子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经历了多次改革,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并为推动区域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物栽培学课程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方面内容和方式上的探索,研究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相关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实际的、有价值的参考。
蒋桂英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一种麦茬滴灌带再利用复播作物的双滴栽培方法
一种麦茬滴灌带再利用复播作物的双滴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地准备;(2)前茬作物选择;(3)前茬作物预处理;(4)复播作物免耕播种;(5)出苗水。本发明之麦茬滴灌带再利用复播作物的双滴栽培方法可实现滴灌带二次利用...
刘建国蒋桂英景峰王江丽刁明
文献传递
新疆棉花超高产光合生理基础研究被引量:23
1999年
1996~ 1999年对新疆棉花超高产 (皮棉 2 2 50kg·hm-2 以上 )光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盛铃期群体光合速率 (CAP)生育期变化为单峰型曲线 ,盛花结铃期达最大值 4 .0 5gCO2 ·m-2 h-1 ,平均值为 2 .63gCO2 ·m-2 h-1 ,盛花、结铃、吐絮期的 CAP 与生物学产量、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盛铃期叶面积指数最大值为 3 .7~ 3 .9。一天内棉叶净光合时间长达 13 .5h,早晚比普遍棉田光合延长 2 0min左右。未发现光合午休和光饱和现象。高产棉田夜间 (2 1:2 0 )呼吸速率最大值为 4 .33mgCO2 ·dm-2 h-1 ,平均值为 3 .0 0mgCO2 ·dm-2 h-1 ,分别比普通棉田低2 2 %和 17.6 % ,扣除呼吸消耗 ,净光合比普通棉田高 58.4 %。其呼吸消耗占白天总光合的 8.4 %。低于普通棉田 15.5 % ,也低于内地棉区 12 %~ 2 0 %。新疆高产棉田群体的库容量增加 ,光合产物的贮备能力强 ,生物学产量高达 1.14× 10 4~ 1.44× 10 4kg·hm-2 ,有效铃 (5g以上 )高达 12 0×10 4个·hm-2 ,经济系数 41.52 %~ 44 .1% ;单位叶面积的果节数、有效铃、生殖器官干重分别为10 4~ 137个·m-2 ,32~ 49个·m-2 ,0 .2 30 3~0 .3361kg·m-2 。源强库大 ,源库协调是新疆棉花高产的生理基础。
李蒙春张旺锋马富裕吕新蒋桂英王克如李正尚李正河薛兆良杨建武段瑞平刘忠元陈忠良
关键词:棉花超高产光合生理
新疆滴灌小麦高产技术与效益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四八团,通过实施宽窄行种植、水肥一体化和氮肥后移技术,1586.7hm^2滴灌小麦常年平均单产达到8500kg/hm^2以上,特别是2013年平均单产为9087kg/hm^2。成本效益分析得出,滴灌小麦高产田净利润达到7002.45~7524.75元/hm^2;技术分析表明,高产田选用高地力和高产稳产品种,集成合理密植、宽窄行配置、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和氮肥后移等关键技术,构建高产高效的光、穗、叶和根、水、土系统,为新疆滴灌小麦高产和稳产栽培提供范例。
程子梦王荣荣罗雪梅蒋桂英
关键词:小麦高产纪录滴灌技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