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松鹤

作品数:251 被引量:1,267H指数:2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75篇会议论文
  • 3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6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9篇康复
  • 41篇电针
  • 40篇脊髓
  • 38篇针刺
  • 30篇针灸
  • 25篇脊髓损伤
  • 18篇穴位
  • 16篇神经病
  • 16篇神经病理
  • 16篇疗效
  • 16篇大鼠脊髓
  • 14篇神经病理性
  • 14篇受体
  • 13篇神经病理性疼...
  • 13篇疼痛
  • 13篇卒中
  • 13篇细胞
  • 13篇脑卒中
  • 12篇推拿
  • 9篇针灸疗法

机构

  • 13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03篇温州医科大学
  • 63篇温州医学院
  • 17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武汉大学
  • 3篇浙江中医学院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俄亥俄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 1篇厦门市第五医...

作者

  • 251篇蒋松鹤
  • 73篇屠文展
  • 51篇楼新法
  • 33篇郑余银
  • 30篇张丹迎
  • 28篇程博
  • 17篇陈海丽
  • 13篇卢君艳
  • 12篇叶天申
  • 12篇张瑞峰
  • 12篇李劲民
  • 11篇程瑞动
  • 11篇李莎莎
  • 11篇何蓉
  • 10篇杨新东
  • 9篇崔怀瑞
  • 9篇林海燕
  • 9篇吴龙溪
  • 8篇庄进飞
  • 8篇郑洁容

传媒

  • 18篇中国针灸
  • 13篇针灸临床杂志
  • 1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1篇针刺研究
  • 11篇中国康复医学...
  • 7篇中华物理医学...
  • 7篇温州医学院学...
  • 6篇中国中医急症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数理医药学杂...
  • 3篇江苏中医药
  • 3篇中国康复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2014浙江...
  • 3篇2015浙江...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江西中医药
  • 2篇按摩与导引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13篇2015
  • 15篇2014
  • 14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20篇2010
  • 17篇2009
  • 17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2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学留学生针灸推拿精要式教学探讨
目的:寻求提高短期留学生针灸推拿授课效率的方法,进一步增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方法:从学生"喜动手,惧理论"的现象出发,分析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结果:提出"转译针推的关键术语"和"层层提炼针推的精髓内容",辅以"加...
蒋松鹤楼新法张丹迎
关键词:针灸推拿教学
文献传递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以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为研究热点。胶质细胞活化后通过信号转导通路和释放...
李思思屠文展蒋松鹤
关键词:神经胶质细胞电针神经病理性疼痛
医学留学生针灸推拿精要式教学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索提高短期留学生针灸推拿授课效率的方法,进一步增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方法从学生"喜动手,惧理论"的现象出发,分析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结果提出"转译针推的关键术语"和"层层提炼针推的精髓内容",辅以"加强实际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精要式教学方法。结论精要式授课方法较为适合短期留学生的针灸推拿教学。
蒋松鹤楼新法张丹迎
关键词:留学生针灸推拿教学
一种用于实验鼠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设备
一种用于实验鼠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设备,完成实验鼠水中高强度间隙训练,能够根据实验鼠训练状态,实时调整难度调整,减少实验鼠运动劳损,并能够统计实验鼠训练状态信息。对实验鼠高强度训练后,辅助进行理疗按摩,缓解实验鼠运动疲劳。
陈海军姜方琦李盛村陈亮蒋松鹤
神经胶质细胞在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6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之一,大量文献研究显示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神经胶质细胞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各种神经活性物质,发挥信号转导通路功能,在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作用,电针刺激可通过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镇痛效应。本文就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国内外最新文献研究,对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及其参与电针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思思屠文展钟燕彪姜霞蒋松鹤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电针镇痛神经胶质细胞
类风关巴布剂毒理学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观察动物对类风关巴布剂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①家兔6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反应。②家兔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的皮肤急性毒性反应。③豚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皮肤过敏反应。结果 类风关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无任何刺激性反应,也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豚鼠皮肤未见过敏反应。结论 类风关巴布剂是一个安全无毒的药物。
金可可叶天申蒋松鹤王万铁
关键词:类风关巴布剂毒理学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毒性反应自身免疫病
穴位高密集区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1
2003年
目的 :探讨穴位在头顶、颞区、躯干中央部、四肢末端高度密集的可能原因。方法 :层次解剖 15具成人尸体 ,观察头顶、颞区、躯干中央部、四肢末端穴位高密度集区的形态结构。结果 :在上述穴位高密度区均可见厚实连续的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包括腱膜、增厚的深筋膜或两者混合体 ,并有神经终末和伴行血管穿过上述结缔组织结构分布于其表面。结论 :穴位高密集区与含有血管神经终末的结缔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楼新法蒋松鹤徐向党
关键词:穴位解剖学结缔组织血管神经
改良胸腰撑开支具在SCI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早期康复的重要性直立康复训练研究背景两难境地欧美:早期直立康复训练、最大程度降低卧床并发症国内:较长时间卧床以利于恢复椎前缘高度专利研制研制胸腰椎撑开支具外固定于胸...
蒋松鹤
三九天不同强度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基于三九天不同强度的穴位贴敷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变应性患者随机分为生姜组、蜂蜜组及安慰剂组,每组60例,均采用三九天灸方(穴取大椎、风门、肺俞等),生姜组及蜂蜜组分别以新鲜姜汁、蜂蜜调和中药方,安慰剂组采用蜂蜜调和小米粉进行穴位贴敷,每周1次,共4周。采用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积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特异性(S-IgE)并随访半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生姜组、蜂蜜组与治疗前比较,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安慰剂组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姜组与蜂蜜组比较,生姜组积分变化更加明显(P<0.05);3组比较,生姜组、蜂蜜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各组分别与同组治疗前IgE水平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姜组、蜂蜜组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后生姜组、蜂蜜组IgE均稍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4周后、随访半年后疗效比较,治疗4周、随访半年后,生姜组、蜂蜜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P<0.05);生姜组与蜂蜜组比较,生姜组治疗后和半年随访的总有效率均优于蜂蜜组(P<0.05)。结论三九天穴位敷贴法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生姜组、蜂蜜组均能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强刺激组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更优。
庄进飞胡奇妙陈温慈李思思蒋松鹤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穴位敷贴法
穴位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分类被引量:46
2012年
目的:探讨穴位的实质,并进行解剖学分类。方法:在前期大量穴位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经红色乳胶灌注固定成人标本男女各1例,对全身穴位定位后进行层次解剖和断层解剖观察,重点观测穴位的已知结构配布的特异性并据此进行分类。结果:①穴位的配布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富集部,具有气血输注之功能,为穴之内核;二是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隙或隧道,为穴之外壳。人体不同功能状况会影响"穴壳"开合,对"穴核"起节制、调节作用,以调节气血运行。②穴位依据解剖学特征可分为孔隙型、隧道型和终末型穴三类。孔隙型、隧道型穴多见于十二经穴,由"穴核"和"穴壳"构成;终末型穴包括任脉、督脉诸穴和耳穴,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交汇于浅筋膜,是经络气血输注体表的部位。结论:穴位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穿经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道和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在身体中轴的浅出交汇部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体表路径中的节点和终末点。
楼新法蒋松鹤
关键词:穴位研究经络实质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