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宛莉

作品数:2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双光子
  • 6篇双光子吸收
  • 6篇光子
  • 5篇分子
  • 4篇苯乙烯
  • 3篇荧光
  • 3篇双光子荧光
  • 3篇人工晶体
  • 3篇晶体
  • 3篇发光
  • 3篇氨基
  • 3篇噁二唑
  • 2篇电荷
  • 2篇电荷转移
  • 2篇电致发光
  • 2篇性能研究
  • 2篇乙烯
  • 2篇乙烯基
  • 2篇有机电致发光
  • 2篇三苯

机构

  • 20篇山东大学
  • 13篇苏州大学
  • 2篇济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0篇蒋宛莉
  • 14篇王筱梅
  • 6篇杨平
  • 3篇施琴芬
  • 2篇姚明明
  • 2篇卢萍
  • 2篇郭晓稚
  • 2篇许贵宝
  • 2篇孙国新
  • 2篇蒋雪璋
  • 2篇夏光明
  • 2篇张唯舟
  • 2篇陈庆
  • 2篇丁雪霞
  • 1篇周玉芳
  • 1篇赵显
  • 1篇徐现刚
  • 1篇闫永莉
  • 1篇闻荻江
  • 1篇钱世雄

传媒

  • 5篇功能材料
  • 3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感光科学与光...
  • 2篇化学学报
  • 2篇信息记录材料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人工晶体研究发展历程浅谈基础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
2023年
人工晶体是信息社会中关系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关键材料。我国人工晶体研究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晶体居国际领先地位,特别是系列“中国牌”晶体的发明和发现引领了人工晶体发展方向,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本文作为山东大学“主题教育”的研习成果,立足于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60余年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我国人工晶体的发展历程以及实验室近年来的部分先进成果,“管中窥豹”,浅谈了基础理论研究对学科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给我国人工晶体乃至自然学科的发展策略和方向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曲刚赵希波蒋宛莉王泽岩孙洵于浩海徐现刚
关键词:人工晶体
初论中国古代对晶体的认识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在广泛调研中国古代文献中古代对晶体认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古代对于晶体及其基本特性的认识,特别是对晶体形态、对称性及其特征性质的认识。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于晶体的认识虽然丰富,但多停留在表面,从而失去了发展现代晶体学的基础和机遇。
蒋宛莉张熙维
关键词:形貌
硫杂芴-三苯胺树枝形分子的合成与电致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选择硫杂芴为π-中心、三苯胺为"枝",合成了新型硫杂芴-三苯胺树枝形分子-2,8-双-[4-三苯胺乙烯基-4’,4’’-二(三苯胺乙烯基)]硫杂芴(简称ST-G2),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表征。以硫芴-三苯胺树枝形分子(简称ST-G2)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TCTA/ST-G2/BCP/Mg∶Ag的3层发光器件,测试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该器件在6V开启,12V电压下亮度和效率接近1000cd/m2和0.2lm/W。
周懋怡王筱梅蒋宛莉王德强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
三苯胺多枝化合物光谱性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研究了含三苯胺多枝化合物———4 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1)、双(4 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2)和三(4 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3)溶液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在三苯胺对位进行单枝化(T1)、双枝化(T2)和三枝化(T3)后,摩尔吸光系数增大且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但红移幅度依次减小,表明经多枝化处理后分子能带带隙趋于接近.在不同的溶剂中,T1—T3荧光行为有所不同:在环己烷中相对荧光强度的顺序为T3>T2>T1;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强度顺序发生反转,为T1>T2>T3.量子产率数值(Φf)表明,随着溶剂的极性增大,T1和T2、T3的量子产率变化顺序也不同:T1的Φf值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增大,而T3的Φf值则基本是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依次减小.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ICT和TICT两发光态在极性不同的溶剂中相互转化、平衡移动所致.
杨天赦杨平王筱梅施琴芬蒋宛莉吴正颖孙庭
四(4,4′,4″,4N,N-二乙氨基)四苯乙烯光致发光与分子的构象效应被引量:8
2003年
利用还原偶联方法合成出新化合物四 (4,4′ ,4″ ,4 N ,N 二乙氨基 )四苯乙烯 (TDETE) .通过测定该化合物在溶液、掺杂聚合物中及晶体粉末的稳态 -瞬态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和辐射衰变速率常数等 ,讨论了分子的构象效应等因素对TDETE光致发光行为的影响 .在一定浓度下TDETE溶液存在着三个发光带 ,分别为全扭曲构象分子 (位于 3 4 5nm附近的发光I带 )、半扭曲构象分子 (位于 43 0nm附近的发光II带 )和激基缔合物 (53 0nm发光III带 )的辐射衰变所致 .在聚合物(PMMA)中 ,一方面由于分子单键的自由旋转扭曲受到遏制 ,表现为II带的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kf 值 )增大、同时非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knf值 )减小 ;另一方面 ,TDETE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得到加强而有利于缔合物形成 ,结果 ,使发光II带和III带合二为一出现了强而宽的发射峰 ,荧光量子产率从溶液中的 0 0 55提高到 0 855.此外 ,在PMMA介质中观测到TDETE分子聚集体在 62 6nm处的发光带 (IV) ,粉末态中聚集体IV带的强度骤增 ,峰值波长红移至
王筱梅杨平施琴芬蒋宛莉程晶磊
关键词:光致发光分子激基缔合物
卟啉多枝分子合成与分子内能量转移、双光子吸收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以三苯胺或硝基苯为端基,合成了三个卟啉多枝分子:5-(4-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10,15,20-三-(4-溴苯基)卟啉(TPP-NO2)、5-(4-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10,15,20-三-(4-二苯胺基-1-苯乙烯基)苯基卟啉(TPP-X3)和5,10,15,20-四-(4-二苯胺基-1-苯乙烯基)苯基卟啉(TPP-X4),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表征.比较研究了分子“枝”、“核”不同键合方式与不同对称结构对分子的线性光谱、非线性光谱以及分子内能量转移行为的影响.在钛宝石激光器(800nm)和Nd∶YAG倍频光(532nm)泵浦下,样品溶液均发出卟啉环特有的红色荧光——前者系双光子吸收机制“上转换”荧光,后者则为双光子吸收与分子内能量转移机制“下转换”荧光.飞秒Z-scan技术测得样品双光子吸收截面最大可达130GM,与四苯基卟啉(TPP)同等测试条件下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相比增大了两个数量级.
王保柱王筱梅蒋宛莉王正平杨平胡大伟闫永莉钱世雄
关键词:双光子吸收双光子荧光
立方硅氧烷多枝分子合成与双光子吸收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自制立方硅氧烷(OPS)为"核",合成4种立方硅氧烷多枝分子实现了有机/无机分子杂化。在800nm Ti蓝宝石激光器泵浦下开孔z扫描技术测得多枝分子sample 3、4具有明显的双光子吸收,吸收系数分别为1.4×10-11和2.0×10-11cm/W;CCD光谱仪记录到两样品的上转换荧光峰位在600nm左右。经过立方硅氧烷杂化的多枝分子热分解温度最高可达377℃。
陈庆蒋宛莉杨平郭晓稚王筱梅
关键词:双光子吸收上转换荧光热稳定性
以萘为π-中心的双芪类衍生物双光子上转换荧光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研究了2个新的双光子上转换荧光分子-1,4-双-(9-乙基咔唑基)萘(简称为BECVN)和1,4- 双-(4’-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萘(简称为BMABN)的单光子、双光子光谱性质。在-375 nm Xe灯 光源激发下,两样品的DMF溶液发出很强的蓝、绿色荧光(峰位492-541 nm),视感效果非常明显。 BMABN分子的线性吸收/发射光谱的峰位与BECVN分子相比,均发生红移;相对荧光量子产率(φf)比 BECVN降低了7.4倍。在飞秒钛宝石激光器泵浦下(760 nm),两样品的DMF溶液发出强的双光子上转换 荧光发射,峰位与单光子荧光峰位相比发生红移(500-556 nm)。BMABN的双光子荧光强度和双光子吸收 截面分别是BECVN的3倍和30.4倍。
施琴芬王筱梅蒋宛莉杨平蒋雪璋闻荻江许贵宝
关键词:双光子吸收
强双光子吸收化合物NT-G1和NO-G1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选择氮杂芴(咔唑)为π中心,分别以三苯胺和二唑取代基为“枝”,合成了两个强双光子吸收的氮杂芴衍生物2,8 双(4 三苯胺乙烯基) N 乙基氮杂芴(简称NT G1)和2,8 双(2 (4’乙氧基) 5 (4’苯乙烯) 1,3,4 二唑) N 基氮杂芴(简称NO G1),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表征。飞秒钛宝石激光器泵浦下,NT G1 和NO G1 溶液发出强双光子上转换荧光,且后者的双光子荧光发射截面是前者的7倍;双光子荧光法计算出NT G1 和NO G1 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215GM和454GM。分子构型优化表明,NT G1分子中心“氮杂芴”所在平面与两端苯环呈螺旋桨式排布;而NO G1 分子共轭长度增大,且中心的“氮杂芴”与两端延伸的“枝”呈平面构型;从结构上看,NO G1分子属“D A πA D”型,具有明显的pn 结模式,这些都使NO G1 分子具有更好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因而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刘国华杨平蒋宛莉郭晓稚许贵宝蒋雪璋沈梁王筱梅
关键词:双光子吸收双光子荧光
对位取代苯乙烯吡啶衍生物分子内电荷转移与双光子吸收效应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以对位取代苯乙烯碘化吡啶为体系,进行了“D-π-A”型化合物分子内电荷转移(ICT)与双光子吸收效应关系的研究.在锁模Nd:YAG脉冲激光器(1064nm,40 ps脉宽)抽运下,通过开孔Z-扫描技术测量双光子吸收截面、双通道能量计测试输入/输出(或透过)曲线和双光子上转换激射效率、条纹相机记录双光子荧光寿命和双光子上转换激射谱等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双光子机制导致的双光子吸收效应,如光限幅特性、双光子上转换荧光及双光子上转换激射等光物理性能,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对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
王筱梅周玉芳王春蒋宛莉赵显刘志强蒋民华孙真荣丁良恩
关键词:电荷转移光限幅吸收截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