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格红

作品数:31 被引量:120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淋巴
  • 21篇淋巴瘤
  • 13篇细胞
  • 12篇病理
  • 9篇细胞淋巴瘤
  • 8篇临床病理
  • 8篇病理学
  • 7篇淋巴组织
  • 5篇预后
  • 5篇原位
  • 5篇原位杂交
  • 5篇免疫
  • 4篇易位
  • 4篇荧光
  • 4篇肿瘤
  • 4篇组织化学
  • 4篇黏膜
  • 4篇黏膜相关
  • 4篇黏膜相关淋巴...
  • 4篇免疫组织

机构

  • 22篇北京大学
  • 20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桂林医学院
  • 3篇剑桥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玉林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作者

  • 31篇董格红
  • 22篇高子芬
  • 14篇宫丽平
  • 14篇黄欣
  • 13篇李敏
  • 12篇刘翠苓
  • 11篇刘红刚
  • 7篇何春燕
  • 6篇饶晓松
  • 6篇时云飞
  • 5篇黄雪彪
  • 5篇黄远洁
  • 4篇尹文娟
  • 4篇董丽娜
  • 4篇叶洪涛
  • 4篇郑杰
  • 3篇崔荣丽
  • 3篇韩志惠
  • 3篇朴颖实
  • 3篇周春菊

传媒

  • 9篇白血病.淋巴...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淋巴瘤与淋巴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淋巴瘤与淋巴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特点。方法收集3例原发性宫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4例宫颈淋巴瘤样病变,从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临床资料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宫颈淋巴瘤与淋巴瘤样病变均为具有异型性的中等大小或体积较大的B细胞致密增生浸润(CD2+0,CD7+9a,CD-3),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增生指数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在两种病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κ、λ的表达与分布在两种病变有所不同,3例宫颈淋巴瘤均表现为κ阳性而λ阴性,而宫颈淋巴瘤样病变κ、λ均为阳性且κ、λ阳性细胞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IgH基因重排检测证实IgH基因在宫颈淋巴瘤发生了单克隆重排,而淋巴瘤样病变没有。结论宫颈淋巴瘤样病变在病理组织学、免疫表达方面与宫颈淋巴瘤相似,PCR-IgH重排和免疫组化κ、λ的标记检测有助于宫颈B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刘翠苓李敏黄欣董格红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样病变
BCL10的核表达与胃MALT淋巴瘤的抗Hp治疗
目的探讨国人胃 MALT 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抗 Hp 治疗的效果,并寻求对抗 Hp 治疗反应性的蛋白水平及分子遗传学的提示指标。方法收集胃 MALT 淋巴瘤胃镜活检病例共12例。选用了 CD20、CD79a、CD3...
董格红刘翠苓李敏黄欣饶晓松时云飞韩志惠高子芬宫丽平黄雪彪金珠崔荣丽杜明清
关键词:淋巴瘤BCL10核表达
PCR和FISH技术在子宫颈淋巴瘤与淋巴瘤样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PCR和FISH检测技术在原发性子宫颈淋巴瘤与淋巴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例原发性子宫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2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进行PCR-IgH重排及FISH检测。结果PCR检测显示3例DLBCL和1例淋巴瘤样病变中出现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间期FISH检测显示3例DLBCL均发生了IgH和bcl-6基因断裂,而2例淋巴瘤样病变均未检测到特定的染色体断裂。结论PCR—IgH重排并非仅见于子宫颈细胞淋巴瘤。间期FISH检测IgH和bcl-6基因的断裂对于子宫颈B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刘翠苓李敏黄欣董格红张燕高子芬
关键词:非霍奇金弥漫型淋巴瘤样病变
用荧光原位杂交在石蜡切片上检测t(11;18)和涉及bcl-10基因染色体易位的方法被引量:27
2007年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细胞染色体变化及基因异常的一种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FISH染色所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在提取的细胞核上进行和直接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上进行。然而,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细胞核进行FISH的方法复杂、耗时,而且所需组织较多,
王桂秋周英琼宫丽平冯震博董格红高子芬叶洪涛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易位石蜡切片石蜡包埋组织分子生物学方法染色体变化
胃B细胞淋巴瘤抗Hp治疗及病因发病机制研究
董格红
关键词: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BCL10
鼻腔鼻窦原发分泌性癌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鼻腔鼻窦原发SC,采用PAS、DPAS染色、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CK、vimentin、S-100蛋白、SOX10、Mamaglobin、Calponin、DOG1、p63等的表达,并应用FISH法检测ETV6基因断裂。结果镜下肿瘤呈腺泡状、管状、实性及微囊状生长。细胞形态一致、温和,核小至中等大小,有时可见小核仁。胞质丰富呈泡状,核分裂象罕见,可见嗜酸性、胶样分泌物。PAS染色结果示瘤细胞内未见酶原颗粒,胶样分泌物阳性。瘤细胞弥漫表达CK、vimentin、S-100蛋白、SOX10、PAS,Mamaglobin、Calponin及p63不表达。FISH检测显示ETV6基因断裂。手术局部切除后,分别随访41、53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性SC属于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部分涎腺肿瘤相似,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岳常丽董格红赵晓丽韩一丁赵艺哗刘红刚
关键词:鼻腔肿瘤临床病理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bcl-10核表达与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远期效果及bcl-10在肿瘤对抗Hp治疗的反应性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例Hp阳性胃MALT淋巴瘤,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bcl-10表达的情况,给予规范抗Hp治疗,并密切进行内窥镜随访。结果在单纯抗Hp治疗后6例获得完全缓解(CR),无一例检测到bcl-10核表达。余6例未达CR的病例中4例检测到bcl-10核表达。提示瘤细胞存在bcl-10的核表达,证明肿瘤的发展已与Hp作用无关,也提示临床,目前抗Hp治疗并非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这12例单纯抗Hp治疗CR率为50%(6/12),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抗Hp后获得CR中位时间1.5个月,最长为6个月。至今,CR持续中位时间为14个月,最长达2年。结论抗Hp治疗可以使相当一部分胃MALT淋巴瘤患者获得CR,bcl-10核表达可能与肿瘤对抗Hp治疗不反应密切相关,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证实。
董格红宫丽平黄雪彪刘翠苓李敏黄欣饶晓松金珠韩志惠高子芬
关键词:核表达随访研究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克晓燕高子芬董菲王晶景红梅饶晓松董格红黄雪彪宫丽平王继军赵伟赵灵芝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部分患者可无需化疗及手术,特别是对于早期的患者通过单纯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即可完全治愈,成为肿瘤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革命。判断患者对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反应性决定了这一治疗模式能否成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治疗
中国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染色体易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L)中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217例不同部位MALTL的t(11;18)(q21;q21)/AP12-MALT1、t(1;14)(p22;q32)/IGH—BCL10、t(14;18)(q32;q21)/IGH—MALT1和涉及BCL6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结果染色体易位的总发生率为21%(46/217)。全部病例共检测出4种主要染色体异常,其中第1种13%(29/217)为t(11;18)(q21;q21)/AP12-MALT1,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肺47%(8/17)和小肠29%(4/14),其次为唾液腺1/6例、胃14%(12/84)和眼附属器6%(4/68)。第2种1%(3/217)为t(1;14)(p22;q32)/IGH-BCL10,仅见于肺12%(2/17)和胃1%(1/84)。第3种1%(2/217)为t(14;18)(q32;q21)/IGH-MALT1,仅见于肺6%(1/17)和眼附属器2%(1/68)。第4种2%(4/217)为BCL6基因涉及的染色体易位,见于唾液腺1/6例和胃4%(3/84)。4%(8/217)为涉及IGH基因但未知与其易位的伙伴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结论以上4种染色体易位在中国人不同解剖部位的MALTL中的发生率有明显不同,与欧美国家所报道的染色体易位的发生率相比较,分布稍有差异。
董格红王桂秋宫丽平王晋芬莫祥兰刘红刚董丽娜周英琼张雪梅冯振博高子芬叶洪涛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染色体畸变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995—2007年37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石蜡组织标本(其中5例为反应性增生性病变,32例为淋巴瘤),依据2001年WHO肿瘤分类标准对32例淋巴瘤标本重新诊断分类。采用IgH、MALT1、bcl-6、c—Myc、bcl-2、CCND1、bcl-10、FOXP1双色分离重排探针、IgH/bcl-2双色融合易位探针和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检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32例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28例(87.5%),滤泡性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60.7%(17/28)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携带分子遗传学异常。其中,IgH基因断裂1例,但未找到与其发生相互易位的伙伴基因;基因3拷贝者16例,其中MALT1基因、bcl-6基因和c-Myc基因3拷贝的发生率分别为25%(7/28)、43%(12/28)和7%(2/28)。16例基因3拷贝病例中,两种基因3拷贝合并存在者5例,其中bcl-6基因合并MALT1基因3拷贝者4例,bcl-6基因合并c-Myc基因3拷贝者1例。进一步研究显示,MALT1基因3拷贝者均存在18号染色体三体。2例滤泡性淋巴瘤都携带t(14;18)(q32;q21)/IgH—bcl-2。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均存在遗传学异常,1例表现为bcl-6基因3拷贝合并18号染色体三体,另1例表现为bcl-6基因3拷贝合并IgH和c-Myc基因双断裂。5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标本均未见分子遗传学异常。结论MALT淋巴瘤是眼附属器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间期FISH有助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及淋巴瘤的分类;MALT1基因3拷贝者由18号染色体三体所致;18号染色体三体和bcl-6基因3拷贝(可能为3号染色体三体所致
董丽娜刘红刚金哈斯叶洪涛高子芬周小鸽董格红张丹丹宫丽平
关键词:眼肿瘤原位杂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