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渊 作品数:22 被引量:10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海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交通运输工程 水利工程 更多>>
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快速沉积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珠江三角洲代表性钻孔资料以及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形成发育过程中的快速沉积现象,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快速沉积体的概念,并且对典型快速沉积体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快速沉积体有明确的沉积环境和特定的沉积动力成因,沉积速率为每年厘米级,研究它可以深入地揭示珠江三角洲基本沉积单元的形成过程,为探索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发育机制打下基础。初步发现的快速沉积体有古汇潮点快速沉积体、古涨潮射流快速沉积体和台地周边快速沉积体。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沉积体的形成多与特定的地形边界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尺度动力结构有关,具有高度的时空变化。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形边界的特点、变化过程及其作用下的中、小尺度动力结构是研究珠江三角洲快速沉积体的关键。 贾良文 何志刚 莫文渊 吴超羽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人工岛建设对海口湾西海岸岸滩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8 2015年 人工岛是一种新兴的海洋工程,在海湾中进行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淤积和冲刷问题已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以海口湾南海明珠人工岛为例,通过数值计算和类比的方法,分析了人工岛建设对海口湾西海岸岸滩稳定性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相关研究和工程实例表明,在海湾中填海建设人工岛后,通常会造成人工岛所对应岸滩形成向海突出的舌状岸线,而其两侧会出现海岸侵蚀。对于冲刷部分,可采取海滩补沙等工程措施加以控制或恢复。 石萍 曹玲珑 莫文渊 谢健关键词:人工岛 岸滩 稳定性 海南陵水土福湾岸滩侵蚀和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海南陵水土福湾位于海棠湾北部,属于典型的波浪作用为主的河口砂坝海岸,近年来由于河口东岸英州渔港防护突堤的修建,造成河口西岸出现较严重的岸滩侵蚀现象。本文主要从土福湾附近的水文气象条件、岸滩地貌形成过程、河口地貌及水下地形演变等多方面对土福湾岸滩侵蚀原因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岸滩防护措施。 谢琳 陈斌 莫文渊潜堤在海滩整治与改造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014年 文中以三亚三美湾海滩整治与改造工程为例,从潜堤的平面布置、结构型式、潜堤顶高程的确定、潜堤的透射系数数值模拟及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对比等多方面探讨了潜堤在U型高能海湾海滩整治与改造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谢琳 陈斌 莫文渊关键词:潜堤 透射系数 模块化波浪能发电及人工鱼礁浮式平台集成结构系统 本发明属于海洋空间及海洋能利用领域,提出模块化波浪能发电及人工鱼礁浮式平台集成结构系统。该集成结构系统包括正六边形浮式平台模块、框架形人工浮式鱼礁模块、张力腿系统、具有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模块连接器。将浮式鱼礁与六边形浮体结... 任年鑫 李延巍 欧进萍 李想 于曰旻 莫文渊6ka以来广州溺谷湾形成演变的数值模拟和地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9 2008年 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6ka以来长期保持其活跃的水系.为了探讨溺谷湾的地貌动力演变机制,应用长周期数值模型对区域的水系和地貌演变进行了模拟和钻孔验证以及地貌动力分析.PRD-LTMM是一个本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建立在流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高分辨率(10a)的千年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以193个可以明确辨识出最大海侵面的钻孔资料为基础,重建了距今6k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并作为PRD-LTMM模型模拟的初始边界.同时以广州溺谷湾中"门"这一独特的地貌动力单元作为切入点讨论广州溺谷湾的地貌动力的耦合演进过程.模型计算结果应用27个测年钻孔资料进行验证,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2.4%.通过比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河网机构和口门相当符合,表明PRD-LTMM的长周期模拟珠江河网、广州溺谷湾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行而且比较可信.根据长周期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表明:广州溺谷湾的形态和"门"地貌单元是造成其活跃水动力的主导因素,尤其是"门"地形所造成的双向射流系统的存在对广州溺谷湾的水系演变格局起了控制性的作用;根据广州溺谷湾水动力结构、淤积过程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可将其演变划分为石门期、陈村期、黄埔期和珠江潮汐通道期. 韦惺 吴超羽 任杰 莫文渊 包芸关键词:长周期 一种以球面网壳为结构的渔业养殖网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球面网壳为结构的渔业养殖网箱,本体为一倒置的半球体,半球体的顶面设置有浮架,半球体为网壳结构。半球体的网壳结构采用空心管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网壳结构的网格形式采用凯威特型、肋环型或短程线型,网壳结构中... 姜宝石 曹宝珠 莫文渊 陈浩森 祝海燕文献传递 珠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探讨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沉积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将全新世珠江三角洲划分为4个阶段、12个区域,并根据92个钻孔,分别统计计算了不同阶段和区域的沉积速率。研究表明:(1)珠江三角洲在全新世4个阶段中的平均沉积速率有较大变幅,其中在10.0~7.5 ka BP最小,仅为1.27 mm/a,在7.5~5.0 ka BP阶段最大,为2.34mm/a。这主要受沉积基底地形、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沉积空间的差异性所导致;(2)距今2 500年以来虽然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使珠江来沙量增多,但由于河湾中河道的形成、束窄,沉积物被输运到外海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得该时期平均沉积速率并不是全新世各期中最大;(3)由于三角洲复杂边界对河流和海洋动力的改造和重塑,高海面期三角洲的沉积中心同时分布在中部不同区域。表明三角洲的进积模式不同于其它大型三角洲———三角洲的发育并非单一自河口向外海逐渐发展,而是不同区域的沉积体同时多向发育。 韦惺 莫文渊 吴超羽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全新世 沉积速率 沉积环境 8.2~6.2ka B.P.海平面变化对海南岛周边潮汐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琼州海峡在8.5~6.0ka B.P.开始贯通至形成现今形态,海平面的上升和琼州海峡不断冲刷使得海南岛周围潮汐发生不断的变化.本文构建8.2ka前琼州海峡和海南岛周边海域的古地形,应用高分辨率、验证良好的Delft 3D潮流泥沙模型,研究8.2ka以来海南岛周边海域的潮汐对不同时期海平面上升(约20m)的响应.模型采用现代海洋水文资料进行验证,研究了潮汐对琼州海峡贯通、海平面上升的响应.模拟结果显示海平面上升会引起潮汐的显著变化,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靠近越南的无潮点会不断地往南移动.同时,在相同的海平面条件下,假设琼州海峡封闭,研究琼州海峡的贯通对海南四周海域潮汐的影响.研究表明,琼州海峡的贯通对海南岛周边海域的潮汐特征具有显著影响:K1、O1全日分潮的无潮点位置较未阻断情况偏北,且其在北部湾的振幅较未阻断情况偏小. 王发云 王道儒 莫文渊关键词:地貌 3D模型 琼州海峡 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海鸥沙形成过程的地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海鸥沙是珠江三角洲一个极富特色的沉积砂体。本文基于钻孔资料并结合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从沉积学和地貌动力学角度对全新世以来海鸥沙的形成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海欧沙在全新世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河流相、河口湾浅海相和三角洲相。全新世海侵盛期以来,虎门涨潮射流和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是影响海鸥沙形成演变的主要动力。6000—2500a BP,受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的影响,海鸥沙中北部地区一直处于冲刷无沉积状态,由虎门涨潮射流带来的泥沙主要在海鸥沙南部沉积,沉积速率约为0.67mm·a^-1;2500—1700a BP,随着番禺平原的发育,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逐渐消弱,海鸥沙进入一个快速沉积期,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5mm·a^-1,沉积由两端向中间发展;1700—600a BP,随着沙湾水道的形成,海鸥沙中部迅速发展,至600a BP 左右,海鸥沙基本形成并出露水面。 莫文渊 莫文渊 韦惺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全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