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大为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杭州湾地区生态-气候监测预警系统及其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基于3S技术、中尺度模式及动态植被模式建立了生态-气候监测预警系统,其中包括4个子系统: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系统、城市热岛动态监测系统、城市气候监测系统和植被NPP模拟与监测系统。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系统可以精确地获取各种土地覆盖类型,并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系统结果、Landsat-TM红外影像及常规气象资料构建城市热岛监测系统,分析该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对改变下垫面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构建城市气候监测系统;利用LPJ模拟杭州湾地区植被NPP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构建植被NPP模拟与监测系统。生态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地覆盖、城市热岛、城市气候、植被NPP变化,对保护耕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持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 孙善磊周锁铨薛根元吉宗伟李强荆大为
- 关键词:城市热岛城市气候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 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 杭州湾地区作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沿地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引发的包括城市热岛效应在内的气候问题不容忽视。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重要方面。城市群的出现将会使城市热岛效应怎样发展。本文将对杭州湾城市热岛效应进行...
- 荆大为
- 关键词:城市热岛热岛效应区域气候气候影响温度观测
- 文献传递
- 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热岛效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气象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应用WRF模式,从热岛效应及其引发的辐合、辐散和降水变化等方面,对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的热岛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根据近年杭州湾地区的地面遥感图像确定城市下垫面的范围,再结合相应的GIS数据,确定若干年后可能的城市范围;根据模拟数据计算得到月平均气候资料。结果表明,城市群扩张后,在杭州市附近出现了明显的气温高值区。夜间的城市热岛效应要比昼间明显。在杭州市附近出现不同方向的风矢量聚集,杭州市附近风向和风速改变较大。风场在城市扩张区域有较大的差值。城市热岛效应对降水量变化影响不大,但降水量有增大的趋势。
- 荆大为周锁铨
- 关键词:热岛效应区域气候数值模拟城市群
- 鄱阳湖流域典型树种夏季气孔导度模型及影响因素比较被引量:9
- 2010年
- 植物气孔是调控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环节,其变化对植物蒸腾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对环境湿度和温度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鄱阳湖流域5种典型树种叶片气体交换观测数据,对14种组合的气孔导度模型〔Jarvis模型12种,Ball-Berry-Leuning(BBL)模型2种〕的参数进行了拟合,筛选出5种典型树种夏季最优气孔导度模型;结合多元逐步回归技术,分析了大气温度(Ta)、叶片与空气间饱和水汽压差(De)、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4种环境因子对气孔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的最优模型均为BBL-B2模型;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的最优模型为BBL-B1模型;柑桔(Citrusreticulata)的最优模型为Jarvis-J12模型;饱和水汽压差(De)为影响鄱阳湖流域5种典型树种夏季气孔导度的最敏感因素.
- 石建红周锁铨余华孙善磊荆大为
- 关键词:气孔导度鄱阳湖流域
- 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热岛效应的模拟研究
- 本文应用WRF模式模拟了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的热到效应。根据近年杭州湾地区的地面遥感图像,确定城市下垫面的范围,以及相应的GIS数据,确定若干年前的城市范围,模拟得到月平均气候资料,部分参数将白天与黑夜区分开来以研究城市群扩...
- 周锁铨荆大为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模式城市群
- 文献传递
- 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热岛效应的模拟研究
- 本文应用WRF模式模拟了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的热岛效应。根据近年杭州湾地区的地面遥感图像,确定城市下垫面的范围,以及相应的GIS数据,确定若干年前的城市范围,模拟得到月平均气候资料,部分参数将白天与黑夜区分开来以研究城市群扩...
- 周锁铨荆大为
- 关键词:气候变化热岛效应降水模拟
- 文献传递
- 杭州湾城市群热岛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利用1970-2006年的常规气象站温度观测数据和Landsat-5TM影像,选取杭州湾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站和乡村站,根据亮度温度计算模型反演三个研究区域的亮度温度,研究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显著增强,热岛强度以0.13℃/10年的速率加剧,热岛强度在2001年最强。分析三个地区1970-2006年的热岛强度时间演变,杭州地区最强、绍兴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2)杭州地区、绍兴地区、宁波地区热岛强度与人口的关系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0.8366、0.9287,表明城市热岛强度变化与城市人口变化呈线性正相关关系;(3)三个地区城市热岛强度的空间特征表明,绍兴地区的热岛强度明显强于其他两个地区,杭州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
- 李强周锁铨向亮荆大为顾婷婷石建红
-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亮度温度热岛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