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旭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肪
  • 3篇纤维化
  • 3篇肝炎
  • 2篇乙型
  • 2篇脂肪肝
  • 2篇小鼠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肝病
  • 1篇单纯性脂肪肝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星状细胞
  • 1篇性别差异
  • 1篇血清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麦克马斯特大...

作者

  • 8篇范旭
  • 6篇贾继东
  • 3篇刘天会
  • 3篇丛敏
  • 3篇王萍
  • 3篇刘琳
  • 1篇王民
  • 1篇欧晓娟
  • 1篇王倩怡
  • 1篇赵新颜
  • 1篇孙亚朦

传媒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质网应激传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来源于肝细胞的内质网应激(ERS)信号对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p-HSCs)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利用ERS激动剂衣霉素(TM)刺激小鼠肝细胞系AML1212 h,随后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16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离心(ERS传递条件培养基),加入有p-HSCs的细胞培养皿中继续培养24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S相关指标GRP78、IRE1α、PERK、CHOP的表达,并进一步利用qPCR检测纤维化相关指标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x、Fas和Bcl 2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发现加有TM的AML1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出现细胞皱缩变圆,胞质浓缩,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加有相应ERS传递条件培养基的p-HSCs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生长轻微受抑制。与正常对照相比,经TM刺激后的AML12细胞,ERS相关基因GRP78、PERK分别升高12.4倍和1.5倍,同时ERS相关蛋白GRP78、PERK、P-PERK的表达也增加2.0、1.8、2.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ERS传递的p-HSCs与未接受ERS信号的对照组相比,GRP78、IRE1α、PERK、CHOP基因表达分别升高1.3、1.3、1.18和1.3倍,GRP78、IRE1α、ATF6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1.6、2.0、1.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ERS传递的p-HSCs促凋亡基因Bax、Fas的表达显著上调(分别升高2.2、1.2倍),抑制凋亡基因Bcl 2表达下调(为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纤维化相关基因TGFβ、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ERS可以从肝细胞传递至HSCs,并可诱导HSCs凋亡。
王晓凡谢超刘天会王萍范旭刘琳丛敏
关键词:肝细胞星状细胞内质网应激
重视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8
2010年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NCPH)是指除肝硬化外多种疾病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NCPH常见的原因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肝纤维化和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等。这组疾病的主要特点是门静脉高压相关的表现突出,而肝功能储备相对较好,鉴别该类疾病需要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的深入检查。通过适当的内外科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范旭贾继东
关键词:先天性肝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进展期纤维化危险因素性别差异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对比研究男性及女性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临床、病理及进展期纤维化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回顾性纳入肝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NAFLD患者267例,分为男、女两组,对比两组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NAFLD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1)。男、女两组在人体质量指数、患2型糖尿病比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化学指标:男性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肝脏病理学:男性患者气球样变比例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1),而脂肪性肝炎评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52.0%比61.5%,P=0.283)及进展期肝纤维化比例(14.3%比17.8%,P=0.16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低为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OR=0.984,95%CI:0.978~0.989,P<0.01),2型糖尿病仅为男性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57,95%CI:1.667~25.782,P<0.01)。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仅为女性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6,95%CI:1.003~1.028,P=0.012)。结论NAFLD患者在不同性别之间临床及病理存在一定差异,血小板是男性及女性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共同预测指标,男性患2型糖尿病,女性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可分别作为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罗娟刘立伟刘纪民施漪雯孙亚朦王倩怡王民范旭欧晓娟赵新颜贾继东
关键词: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
铁调素通过抑制PERK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研究目的和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常伴有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升高,但其在NAFLD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hepcidin在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过程中对肝脏脂质代谢发挥的调控作用及其...
王晓凡谢超范旭刘琳刘天会王萍贾继东丛敏
血清高尔基体跨膜糖73蛋白及其他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在AFP阴性小肝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晶状体库氏凝集素反应性甲胎蛋白(AFP-L3)、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des-γ-羧基凝血酶原、甘氨聚糖3(GPC3)、CA199、铁蛋白(FER)、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甲胎蛋白(AFP)阴性的原发性小肝细胞癌(PHC)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和体检健康者45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PHC组(45例)、非PHC组(55例)和健康组(4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并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三组间除FER外,其他生物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中7种生物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其他组(P<0.01)。在个体检测中,GP73的敏感性、准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3%、85.5%和0.834,GPC3的特异性最高为97.0%。7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ROC曲线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和面积分别为84.4%、94.0%、91.7%和0.883。结论联合诊断对AFP阴性的原发性小肝癌具有最优诊断价值,单一指标中GP73具有较优的价值。
范旭单珊刘立伟贾继东
关键词:AFP阴性
血清高尔基糖蛋白73优于APRI、FIB-4对慢性HBV感染患者显著纤维化的诊断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血清血清高尔基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APRI指数、FIB-4指数、肝硬度对未抗病毒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就诊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GP73浓度,计算APRI、FIB-4指数。使用ROC曲线分析GP73、肝硬度、APRI、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差异。DeLong检验比较比较不同ROC曲线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患者肝穿纤维化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随着肝纤维程度增加患者的ALT水平、AST水平、HBV DNA定量、APRI指数、FIB-4指数、LSM、GP73均呈现上升趋势(P均<0.05)。血清GP73诊断显著纤维化(S3-4)的AUC(AUC=0.750,95%CI:0.678~0.824)与LSM相似,显著高于APRI和FIB-4。GP73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最佳诊断切点为89.3 ng/m L,此时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88.5%。GP73诊断进展期纤维化(S2-4)的AUC(AUC=0.714,95%CI:0.634~0.794)优于APRI和FIB-4,诊断效能与LSM也类似。结论血清GP73是一种诊断未接受抗病毒慢乙肝患者显著纤维化的可靠标志物。
范旭单珊刘立伟贾继东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GP7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被引量:2
2010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持续地抑制病毒复制,预防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以及死亡,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徘徊在免疫清除期的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DNA和ALT水平升高的HBeAg阴性CHB患者和肝硬化患者需要立即治疗。选择抗病毒药物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的抗病毒效率、出现耐药的风险、长期治疗的安全性、药物的价格和给药方式。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的长期治疗要关注选择性耐药突变问题。
范旭贾继东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耐药
两种不同造模方法形成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明确两种不同造模方法对酒精性肝病模型小鼠的肝脏脂变、炎症及铁沉积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酒精液体饮食喂养C57BL/6小鼠10 d和8周,分为10 d对照组(对照饮食)、10 d模型组(酒精液体饮食)、8周对照组(对照饮食)、8周模型组(酒精液体饮食),每组10只。造模结束后留取各组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油红O、普鲁士蓝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肝脏炎症、脂变、铁沉积情况。依据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中肝功能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脂质相关生化指标[血清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铁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血清铁调素、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采用Real-time PCR(qPCR)检测肝脏炎症相关基因IL-1β、IL-10以及铁代谢相关基因HAMP的表达。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10 d和8周模型组仅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油红O染色显示10 d及8周模型组较对照组均出现明显脂变;普鲁士蓝染色显示10 d及8周模型组较对照组均无明显铁沉积。10 d模型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以及IL-1β表达均较10 d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L-1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以及IL-1β、IL-10表达与8周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模型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较10 d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模型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模型中血清铁均较对照组均有一定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模型组与10 d对照组T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模型组TS水平较8周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d及8周模型组的TI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模型组与10 d对照组血清�
谢超王晓凡刘天会王萍范旭刘琳丛敏
关键词:酒精小鼠模型脂肪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