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贺川

作品数:45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脑梗
  • 22篇脑梗死
  • 22篇梗死
  • 12篇脑梗死患者
  • 11篇急性
  • 8篇蛋白
  • 7篇动脉
  • 6篇一氧化碳
  • 6篇一氧化碳中毒
  • 6篇中毒
  • 6篇颈动脉
  • 6篇激素
  • 5篇性激素
  • 5篇缺血
  • 5篇脑梗塞
  • 5篇绝经后女性
  • 5篇梗塞
  • 5篇超声
  • 4篇电图
  • 4篇血管

机构

  • 40篇华北煤炭医学...
  • 9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二...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唐山市乐亭县...

作者

  • 44篇臧贺川
  • 20篇刘斌
  • 10篇李世英
  • 9篇伊红丽
  • 9篇郝礼森
  • 9篇刘昊
  • 8篇石秋艳
  • 7篇张晋霞
  • 5篇王大力
  • 4篇刘和亮
  • 4篇李玉荣
  • 4篇冯云
  • 3篇宁树成
  • 3篇贾磊华
  • 3篇陈桂华
  • 3篇张宇
  • 3篇穆永茂
  • 2篇赵庆锁
  • 2篇闫冰
  • 2篇李峥

传媒

  • 13篇中国煤炭工业...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4篇临床荟萃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综合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BAD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迟发性脑病模型中Bad蛋白在大鼠额叶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取腹腔注射纯CO制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于1、3、7、14、21d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细胞的B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d蛋白表达在第1天表达明显,以后逐渐降低至染毒后21d,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ad蛋白作为一种促凋亡因子表达活跃,可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穆永茂臧贺川刘和亮李世英冯云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BAD蛋白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36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石秋艳张国志韩翼刘斌臧贺川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高TG、高apoB和高Fib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呈正相关,高HDL-C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高TG、高APOB和高Fib,保护因素有高HDL-C。
刘斌张晋霞陈桂华徐应军臧贺川刘昊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狭窄脑血管超声
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动态测定及预后判别方程的建立
1998年
急性脑血管病病后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简称WBC)计数的变化,但关于脑出血病后WBC计数动态变化,国内少有专题报道.本文经263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WBC计数对脑出血患者的预测价值,建立判别方程式,以供临床参考.
王大力臧贺川任爱国韩向午边进东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外周血白细胞预后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相关性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26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单发和多发脑梗死组,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和复发脑梗死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脑梗死组。结果:①多发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140/153)高于单发脑梗死组(92/1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93,P<0.05),多发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单发脑梗死组(χ2=4.80,P<0.05)。②复发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首发脑梗死组(χ2=4.02,P<0.05),复发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首发脑梗死组(χ2=5.04,P<0.05)。③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略高于轻型脑梗死组,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略严重于轻型脑梗死组。结论:①多发脑梗死和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高,狭窄程度重。
刘斌李海涛李世英伊红丽刘昊臧贺川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多发复发首发
男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01年
1目的 探讨血清雌二醇 (Estradiol,E2 )、睾酮 (Testosterone,T)在男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动态检测 62例男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E2 、T浓度 ,分析其与梗死病程、部位、梗死灶大小及病情的关系。 3结果 1男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E2 值升高 ,T值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恢复期血清 E2 、T值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2急性期皮质下梗死组血清 E2 、T值均低于皮质梗死组 (P<0 .0 5 )。 3急性期梗死灶体积大者血清 E2 值低于梗死灶体积小者 (P<0 .0 5 ) ,而 T值变化不大。 4急性期重型脑梗死患者 E2 、T值均低于轻型患者 (P<0 .0 5 )。 4结论 男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性激素 (E2 、T)失衡现象 ,血清性激素 (E2 、T)值的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的病程、梗死部位。
刘斌臧贺川梁永平张强唐启群石秋艳赵黔鲁刘昊刘信荣
关键词:脑梗死雌二醇睾酮
外伤性脑梗塞(附13例报告)
1996年
头颅外伤继发脑梗塞,临床少见.现将1989年1月~199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20岁以下8例(其中婴幼儿5例),20~60岁3例,60岁以上2例.1.2 外伤史 13例均有明确的头颅外伤史,其中坠落伤5例,车祸伤3例,冲撞伤2例,打击伤2例,跌伤1例.受伤着力点:额顶部2例,额部3例,后枕部2例,颞部1例,余5例无详细记载.外伤后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时间:24/小时以内6例,24~48小时3例,48小时以上4例,最短时间为外伤后20分钟,最长时间为外伤后8天.1.3 临床表现 伤后有短暂意识障碍4例(持续10分~1小时),头痛7例,头晕2例,呕吐3例,言语障碍6例(运动性失语5例,混合性失语1例),肢体瘫痪12例(单瘫2例,偏瘫9例,四肢瘫痪1例).病理征:单侧阳性11例.双侧阳性2例.均无脑膜刺激征.
刘斌臧贺川常瑞明魏福凤
关键词:脑梗塞外伤病例报告
多发性脑梗塞(附52例临床分析)
1993年
我院自1987年7月~1990年12月共收治多发性脑梗塞52例,结合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52例全部为我科住院病人,均经CT 证实有2个或2个以上梗塞灶,占同期住院病人(464)的11.2%。其中死亡3例,占多发性梗塞的5.8%。1.性别与年龄:男31例,女21例。年龄27~76岁,以50岁以上多见(48例),占92.3%;
臧贺川王大力
关键词:脑栓塞多发性
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雌二醇及睾酮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血清雌二醇 (estradiolE_2 )、睾酮 (testosteroneT)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 1 1 0例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E_2 、T的水平。分析其与病程、病情、梗死部位及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 ①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E_2值下降 ,T值升高 ,E_2/T值下降 ,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恢复期血清E_2 、T及E2 /T值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②急性期中、重型组血清E2 、T值明显高于轻型组 (P <0 .0 5)。③急性期单发梗死组与多发梗死组比较 ,皮质组、皮质下组、混合组比较 ,梗死范围≥ 2cm× 2cm× 2cm组与梗死范围 <2cm×2cm× 2cm组比较 ,血清E2 、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性激素 (E_2 、T)改变 ,而随着疾病的恢复趋于正常。且这种改变不受梗死部位、梗死范围及多发或单发梗死的影响 ,而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郝礼森臧贺川刘斌
关键词:脑梗死雌二醇睾酮绝经妇女
实验性大鼠急性脑缺血细胞凋亡与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p53,Bcl-2蛋白家族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形态实验室完成。54只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脑缺血组(42只)、假手术组(6只)和正常组(6只)。脑缺血组又分为7组:即缺血2h再灌注1,3,6,12,24,48和72h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凋亡细胞[(7.83±1.72)个/高倍视野],24~48h达高峰[(43.33±5.20)个/高倍视野,(48.50±6.25)个/高倍视野],72h开始下降[(26.67±3.56)个/高倍视野](P<0.05,P<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p53蛋白阳性细胞[(14.35±1.92)个/高倍视野],24h达高峰[(48.00±6.42)个/高倍视野],48h后开始下降[(31.00±6.60)个/高倍视野](P<0.05,P<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Bcl-2蛋白阳性细胞[(28.62±6.80)个/高倍视野],3h达高峰[(56.50±7.87)个/高倍视野],6h后开始下降[(45.00±6.63)个/高倍视野](P<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Bax蛋白阳性细胞[(45.83±4.07)个/高倍视野],24h达高峰[(61.00±8.88)个/高倍视野],48h开始逐渐下降[(45.83±6.49)个/高倍视野](P<0.
刘斌张宇臧贺川刘昊李世英张晋霞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细胞凋亡P53BCL-2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