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琢瑛 作品数:32 被引量:154 H指数:7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电子电信 更多>>
妊娠合并卵巢良恶性肿瘤相关急腹症的诊治 被引量:3 2007年 胡琢瑛 卞度宏关键词:合并妊娠 肿瘤相关 急腹症 良恶性 诊治 剖宫产率上升 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自发破裂1例 2014年 1病例报告
患者,58岁,G2P2,绝经11年。因下腹胀痛10^+小时于2013年2月13日入我院。患者于2月13日0时无诱因出现持续性下腹胀痛,休息后无缓解,无转移性腹痛,无腹泻、发热、寒战,无阴道流血等。8时患者自觉下腹胀痛加重,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有肛门坠胀感,既往未使用任何激素替代治疗。 黄琳娟 叶之美 袁瑞 胡琢瑛 周勤关键词:绝经后 下腹胀痛 激素替代治疗 转移性腹痛 肛门坠胀感 类固醇生成因子-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基因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亚硫酸氢测序、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EC患者的术后标本、3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基因的表达,分析SF-1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EC组织中SF-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2)SF-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分级和病理类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和DNMT3b在E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4)EC组织中S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胞嘧啶百分比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2%vs 40.9%,P<0.05)。结论:EC组织中SF-1启动子呈低甲基化,SF-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SF-1蛋白异常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促进EC的发生、发展。 贾明珠 黄祯 蒋鹏 邓颖 丁珊珊 赖荔 胡琢瑛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类固醇生成因子-1 DNA甲基化 经腹腔镜缝合阴道残端与经阴道缝合阴道残端的疗效比较 2021年 探讨经腹腔镜与经阴道对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愈合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其阴道残端愈合情况。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 采用经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者;对照组:40例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者。比较两组术后1月、3月、6月其阴道清洁度、残端裂开、残端息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阴道清洁度较好,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阴道裂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来说,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采用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更佳。 吴宁 胡琢瑛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阴道残端 结合临床参数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分析影响早期(Ⅰ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6 2020年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好,但是仍有部分早期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复发,复发成为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病检制定术后管理方案,并且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研究预测子宫内膜癌复发风险的危险因素,但其中部分因素存在争议并未达成共识,并且多数局限于临床参数,导致其临床应用有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组化标志物纳入影响早期子宫内膜患者复发的研究范围,有不少研究者认为结合免疫组化标志物及临床参数有助于提高预测复发的准确性。本文结合免疫组化标志物及临床参数分析影响早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予以综述。 贾明珠 胡琢瑛关键词:早期子宫内膜癌 复发 不同输卵管系膜状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术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差异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输卵管系膜状态与卵巢囊肿剥除术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隆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卵管系膜是否粘连分为2组,系膜与囊肿或附件发生粘连者作为观察组(n=31),无粘连者作为对照组(n=43)。2组患者均给予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剥除囊肿的组织学形态;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观察2组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剥除囊肿直径和囊肿壁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构成囊肿壁的主要细胞是卵巢间质细胞,囊壁上有明显的纤维化,且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存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卵泡存在率分别为41.94%(13/31)、48.84%(21/43),2组患者卵泡存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周,2组患者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12个月血清AMH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2周(P<0.05),2组患者术后3、12个月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12个月血清AM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周,2组患者窦卵泡计数(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AFC显著低于术前2周(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AFC低于术前2周,对照组患者AFC显著高于术前2周(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AFC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12个月A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输卵管系膜粘连患者行囊肿剥除术后血清AMH水平大幅下降,临床应实时监测AMH水平并加强干预。 魏佳 卢春梅 邵勇 胡琢瑛 喻杨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输卵管系膜 卵巢囊肿剥除术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 NLR、PLR及D-二聚体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时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血小板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D-二聚体及临床因素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患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转阴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绒毛膜癌及侵袭性葡萄胎患者共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34岁,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前次妊娠性质、距前次妊娠终止时间、肿瘤分期、FIGO评分、化疗方案、治疗前hCG、NLR、PLR及D-二聚体与血hCG转阴时间的关系。结果患者hCG中位转阴时间为64 d,妊娠性质、距妊娠终止时间、FIGO评分、化疗方案、治疗前hCG、NLR、PLR及D-二聚体与hCG转阴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评分高危(HR=12.368)、极高危(HR=4.205),hCG≥10000 IU/L(HR=2.582),NLR≥2.29(HR=1.675),EMA-CO方案(HR=6.183)及MTX转EMA-CO方案(HR=4.472)是延长转阴时间的危险因素,对EMA-CO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FIGO评分高危(HR=7.759)、极高危(HR=3.633),hCG≥10000 IU/L(HR=2.535),NLR≥2.29(HR=2.29)是延长该亚组hCG转阴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与GTN患者血hCG转阴时间相关,治疗前NLR越高,GTN患者血hCG转阴时间越长。 赖荔 胡琢瑛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转阴时间 D-二聚体 孕激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2 2000年 目的 探讨孕激素 (P)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用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进行体外培养 ,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P的培养液 ,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 ,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 ,终末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计数凋亡细胞 ,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细胞内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P浓度为 1× 10 -7~ 1× 10 -5mol/L时 ,作用 2 4、48、72h均明显抑制HO8910细胞的增殖 (P均 <0 .0 1) ,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作用后G0 /G1期细胞增加 ,并伴随G0 /G1期细胞的增加 ,出现细胞凋亡峰和凋亡率的升高 (P <0 .0 1) ;当P浓度为 1× 10 -6、1× 10 -5mol/L时 ,作用 72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 .38%和 35 .78%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凋亡细胞计数 ,当P浓度为 1× 10 -5mol/L时 ,8孔中 7孔 (7/ 8)为凋亡细胞阳性 ,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内bcl- 2蛋白表达检测显示 ,当P浓度为 1× 10 -6mol/L时 ,bcl 2蛋白表达率为 6 1.2 5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71.0 7% 胡琢瑛 邓晓谷关键词:卵巢肿瘤 孕酮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宫腔镜在常规取环失败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常规取环失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7年8月45例因常规方法宫内取环失败而行宫腔镜诊断、取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常规取环失败中有42例经宫腔镜成功取出,1例第二次成功取出,2例宫腔内未见节育环失败,后经剖腹探查取出,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常规方法宫内取环失败后,改用宫腔镜下取环是解决常规取环失败的好措施,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余琴 曹毅 胡琢瑛 肖琳关键词:宫腔镜检查 节育环 Ⅰ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简易评分系统的建立 2025年 目的:构建Ⅰ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简易评分系统为临床提供参考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21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患者复发及死亡相关的影响因子。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简易评分系统,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评分系统和单一预测因子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准确度。利用X-title软件确定评分系统的截值点并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预后分布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复发:Waldχ^(2)=4.482,P=0.034;死亡:Waldχ^(2)=8.401,P=0.004)、病理分型(复发:Waldχ^(2)=6.692,P=0.010;死亡:Waldχ^(2)=4.222,P=0.040)、肌层浸润情况(复发:Waldχ^(2)=6.372,P=0.034;死亡:Waldχ^(2)=7.183,P=0.007)、淋巴脉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复发:Waldχ^(2)=13.396,P<0.001;死亡:Waldχ^(2)=8.449,P=0.004)、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复发:Waldχ^(2)=7.679,P=0.006;死亡:Waldχ^(2)=8.532,P=0.003)及P53表达(复发:Waldχ^(2)=7.886,P=0.005;死亡:Waldχ^(2)=7.174,P=0.007)均是患者复发及死亡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6个因素成功构建评估患者预后的简易评分系统,ROC曲线显示评分系统的AUC值大于单一预测因子。X-title软件确定了评分系统的截值点并自动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1分)、中风险组(2~3分)及高风险组(4~6分),3组患者之间总体预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简易评分系统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丁珊珊 蒋鹏 袁瑞 胡琢瑛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预后 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