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宇伟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感染
  • 1篇电图
  • 1篇新生儿早期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血浆
  • 1篇血浆氨基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酶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参数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胡宇伟
  • 5篇周传新
  • 3篇刘增香
  • 1篇魏斌
  • 1篇袁君君
  • 1篇杨志伟
  • 1篇熊嗣玉
  • 1篇郝虎
  • 1篇陈莉桦
  • 1篇汤聪
  • 1篇杨朝霞
  • 1篇李思涛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以颅神经症状为首发症状的EB病毒性脑膜脑炎一例
2003年
胡宇伟周传新熊嗣玉
关键词:EB病毒脑膜脑炎颅神经症状首发症状CT脑电图
两种水合氯醛给药方法用于儿科镇静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一次性使用采血针在儿科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和口服水合氯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门诊92例需行MRI、脑CT、脑电图、心脏超彩超等检查的不合作患儿,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采血针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对照组采用10%水合氯醛口服镇静,用药后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8%,对照组为82.6%。结论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儿科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无副作用,能顺利完成各种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刘增香袁君君胡宇伟
关键词: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口服
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早产儿新生儿早期血浆氨基酸分布特征
目的 探讨早产儿新生儿早期血浆氨基酸谱变化的特征,为早产儿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串联质谱法检测114例早期新生儿血浆中编码氨基酸的浓度,分别比较不同日龄早产儿与足月儿血浆中各种氨基酸浓度的分布,从而发现有...
胡宇伟郝虎李思涛周传新肖昕
关键词:新生儿足月儿早产儿代谢组学
血小板参数对川崎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并分析其对KD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对确诊为KD病的23例患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即入院发热时及恢复早期即热退1周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同时测定33例同期年龄相仿发热患儿(非KD及血液系统疾病)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KD患儿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有和无冠状动脉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D患儿PLT、PCT升高,恢复早期较急性期更显著(P<0.001)。冠状动脉异常患儿与无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58,0.268Pa<0.05);MPV与PDW,PLT与PCT呈正相关(r=0.428,0.945Pa<0.001);MPV与PCT无相关性(r=0.071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KD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但是否能以血小板参数变化程度来判断病情恢复程度及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胡宇伟周传新陈莉桦
关键词:川崎病血小板参数预后
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门、急诊手足口病患儿15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6例,两纽性别、症状轻重无显著差异。两组均予以利巴韦林及补充维生素和退热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口服和外用,与对照纽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1.5%、总有效率92.3%,对照纽显效率31.6%、总有效率71.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胡宇伟刘增香周传新
关键词:康复新液手足口病
新生儿窒息早期血清酶与窒息程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患儿早期血清酶活性变化与缺氧窒息程度的关系,探讨新生儿早期血清酶变化对评估窒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间89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的生后3h内血清酶活性变化,比较轻度缺氧和重度缺氧新生儿血清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生后3h内重度窒息组的血清酶(AST、LDH、CK、HBD)的均数均较轻度窒息组高,其中LDH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ST、CK、HBD差异不甚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窒息可致血清酶活性增高,且增高程度与窒息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但血清酶改变在生后数小时内还未达到高峰,故不能仅根据此时的酶学结果来评估脏器缺氧缺血性损害的程度,而需动态观察。
胡宇伟周传新刘增香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窒息血清酶
胆道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的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我院近4年胆道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87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87例患者胆汁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94株细菌, 阳性率67.6%;革兰阴性杆菌126株(64.9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8株(35.05%)、肺炎克雷伯菌26株(13.4%)、铜绿假单胞菌14株(7.22%)等;革兰阳性球菌57株(29.38%),依次为肠球菌30株(15.46%)、葡萄球菌属16株(8.25%)、链球菌5株(2.58%)等;真菌11株(5.67%).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最高的是万古霉素.真菌对二性霉素敏感率最高.结论:胆道感染病原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革兰阳性球茵、真菌也占有一定比例.根据胆汁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治疗胆道感染的关键.
魏斌杨志伟胡宇伟杨朝霞汤聪
关键词:胆道感染致病菌分布药敏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