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俊杰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移植
  • 3篇移植后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1篇蛋白A免疫吸...
  • 1篇蛋白尿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方式
  • 1篇血液透析滤过
  • 1篇移植后糖尿病
  • 1篇移植肾
  • 1篇移植肾功能
  • 1篇移植肾功能延...
  • 1篇移植肾功能延...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中毒
  • 1篇肾功能

机构

  • 5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5篇胡俊杰
  • 3篇王素静
  • 3篇李玉华
  • 2篇苗书斋
  • 2篇曲青山
  • 2篇邢利
  • 1篇谢红梅
  • 1篇蒋欣
  • 1篇蔡文莉
  • 1篇王亚静
  • 1篇李晓燕
  • 1篇钟敏
  • 1篇郭晓芳
  • 1篇杨磊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与移植肾功能的延迟恢复被引量:10
2012年
背景: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形式,大多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等原因所致,血液净化作为治疗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基本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法对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提高移植效果。方法:5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分别应用血液透析(n=25),血液透析滤过(n=21)和腹膜透析(n=10)治疗,观察应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疗前后血压、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结果与结论:56例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均带肾存活。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腹膜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血液透析滤过组肾功能恢复时间短于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P均<0.01)。血液透析滤过组透析后4h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透析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血液透析组透析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经血液透析滤过后血液动力学稳定,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时间。
沈蓓莉曲青山苗书斋李玉华胡俊杰王素静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伏立康唑在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早期应用伏立康唑,同时辅以相关支持治疗。结果 3例确诊患者中,2例治愈;11例临床诊断患者9例治愈;3例拟诊患者2例治愈,平均治愈率为76.5%。结论无论确诊、临床诊断或拟诊的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尽早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均能改善症状并提高治愈率。
邢利苗书斋曲青山蒋欣李玉华胡俊杰
关键词:伏立康唑肾移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例
2011年
背景: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受者的内分泌和糖类、脂类代谢也发生了变化,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已成为影响患者移植后短期及长期存活率的一项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人肾存活。目的:分析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的相关因素,总结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郑州人民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18例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肾移植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均为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病史者16例。酮症发生的时间为肾移植后3d~2.5年。早期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肌肉酸痛、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快出现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对症给予小剂量胰岛素,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去除诱因以及针对并发症等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成功13例,人/肾存活良好,成功率72%;3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7%;2例患者救治成功,但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提示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与抗排斥药物及移植肾功能密切相关的严重的肾移植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处理不当易致严重后果,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沈蓓莉蔡文莉邢利胡俊杰王亚静钟敏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肾移植糖尿病免疫抑制排斥反应
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2011年
背景: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是一类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常导致移植物丧失功能。目前,强效免疫抑制剂和B淋巴细胞抑制剂的应用使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逆转率明显提高。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例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给予抗胸腺球蛋白、蛋白A免疫吸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在蛋白A免疫吸附初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留血标本测定群体反应性抗体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均有效逆转。随访48个月,1例患者在移植后5个月时因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而停用免疫抑制剂,继而发生剧烈的急性排斥反应而行移植肾切除,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至随访终点时平均血肌酐浓度为(132.6±44.2)μmol/L。提示,抗胸细胞球蛋白联合蛋白A免疫吸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逆转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并不影响移植肾的预后。
沈蓓莉李玉华胡俊杰王素静胡盟培李晓燕
关键词:肾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蛋白A免疫吸附血液透析随访
肾移植后的蛋白尿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蛋白尿的发生与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直接相关,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导致肾移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后蛋白尿的效果。方法:选择肾移植后出现蛋白尿患者45例,分为3组,在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基础上,治疗组采用2倍剂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雷公藤多苷1mg/(kg·d)、雷公藤多苷组采用雷公藤多苷1mg/(kg·d),对照组仅维持原有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和雷公藤多苷组24h尿蛋白定量、环孢素A血药浓度、环孢素A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素氮、肌酐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雷公藤多苷能明显减少肾移植后蛋白尿的出现,且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对移植肾起保护作用。
沈蓓莉杨磊胡俊杰王素静谢红梅郭晓芳
关键词:肾移植蛋白尿雷公藤多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