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伟

作品数:60 被引量:28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5篇内障
  • 25篇白内障
  • 17篇先天
  • 17篇先天性
  • 14篇晶状体
  • 13篇先天性白内障
  • 11篇术后
  • 11篇基因
  • 10篇植入
  • 10篇手术
  • 10篇人工晶状体
  • 9篇家系
  • 8篇超声
  • 7篇摘除
  • 7篇角膜
  • 7篇超声乳化
  • 6篇婴幼
  • 6篇婴幼儿
  • 6篇摘除术
  • 6篇突变

机构

  • 56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沈阳市第四人...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沈阳市第五人...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作者

  • 57篇肖伟
  • 20篇濮伟
  • 19篇赵岱新
  • 7篇张劲松
  • 7篇宋籽浔
  • 6篇王明玥
  • 5篇石磊
  • 5篇张阳
  • 4篇高殿文
  • 4篇华芮
  • 4篇巩雪
  • 4篇庄晓彤
  • 3篇冀海轮
  • 3篇薛龙全
  • 3篇郑坤
  • 3篇梁小芳
  • 2篇陈明
  • 2篇张学
  • 2篇黄韵洁
  • 2篇赵芳

传媒

  • 27篇国际眼科杂志
  • 7篇眼科新进展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幼儿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2014年
婴幼儿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也称为永久增殖性原始玻璃体(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是新生儿出生后就存在的一种先天性眼病,多在婴幼儿时期被发现并严重影响患儿视功能的发育。由于多为单眼发病且发病隐匿或外观不明显,常不能得到及时诊治或被误诊为先天性向内障而被误诊、误治,最后导致患儿盲目或永久性低视力的后果。所以,正确认识PHPV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对及时、正确的挽救这部分患儿的视力是十分必要的。
肖伟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
三种非球面单焦点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三种非球面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在最佳矫正视力及明视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变化,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非球面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7例(90眼)。术前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25例,30眼)植入疏水性染黄色丙烯酸酯人工晶体;B组(28例,30眼)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及C组(24例,30眼)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表面肝素处理人工晶体。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及明视无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各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明视无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标准化后的对比敏感度值:lgCS)显示三组患者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各组之间P均>0.05)。结论上述三种人工晶体植入后视觉质量无明显差异;由于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因此植入染黄色滤过蓝光的人工晶状体是可取的。
冀海轮肖伟赵芳赵岱新濮伟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婴幼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变化的长期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婴幼儿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的变化,为婴幼儿白内障患者植入IOL的屈光度及预留远视屈光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5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婴幼儿白内障患儿38例(65眼),随访时间(3. 55±2. 46) a;按植入IOL时的月龄和植入IOL时的眼轴长度分别分组。通过组间比较、回归分析眼轴长度、植入IOL时年龄、植入IOL度数、预留屈光度、术后屈光状态等的关系。结果年龄≤24个月组及>24个月组两组间植入IOL度数、预留屈光度、末次随访时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IOL植入时眼轴长度、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眼轴长度、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达到理想屈光度±1.00 D内的百分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2.00 D内及±3.00 D内的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植入IOL时眼轴长度<21 mm、21~<22 mm、≥22 mm3组间IOL植入时眼轴长度、植入IOL度数、预留屈光度、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3组间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达到理想屈光度±1.00 D内、±2.00 D内及±3.00 D内的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65眼中28眼(43.1%)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可达到理想屈光度±1.00 D内,44眼(67. 7%)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在预期屈光度±2.00 D内,52眼(80.0%)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在预期屈光度±3.00 D内。术后近视漂移度数与手术时月龄相关,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与末次随访时眼轴长度、IOL植入手术时月龄、末次随访时年龄相关。预留屈光度(Y)与IOL植入时月龄(X_1) IOL植入时眼轴长度(X_2)相关,Y=13.599-0.043X_1-0.427X_2(R2=0.674,F=64.225,P<0.001)。结论根据婴幼
王明玥肖伟濮伟赵岱新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紫外线引起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_2合成增加中的作用
2006年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紫外线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增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PGE2浓度的变化,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紫外线照射可以引起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2的合成明显增加(对照组1h200.0±24.8ng/g,2h253.7±45.7ng/g,4h279.1±21.6ng/g,6h255.6±43.8ng/g,UV组1h613.4±43.5ng/g,2h452.9±87.4ng/g,4h538.2±33.5ng/g,6h776.8±42.0ng/g,P<0.05);照射前给予吲哚美辛可以明显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PGE2升高(UV+Indo组1h93.2±10.8ng/g,2h64.7±12.1ng/g,4h117.2±17.5ng/g,6h132.2±34.3ng/g,P<0.05);事先给予genistein处理也可以明显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PGE2升高(Gen+UV组1h161.2±18.5ng/g,2h240.3±25.0ng/g,4h357.7±28.1ng/g,6h478.6±62.4ng/g,P<0.05)。紫外线照射可以使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增强,并可以被genistein抑制。结论:紫外线引起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2合成增加可能由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诱导。
濮伟陈明肖伟张劲松
关键词:紫外线前列腺素E2酪氨酸蛋白激酶
CTTM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眼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CTTM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眼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我院眼科临床见习的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5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人,采用CTTM结合Sandwich教学法;对照组47人,采用传统带教法。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出科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TM结合Sandwich教学法能提高眼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优越性。
黄韵洁肖伟陈晓隆
关键词:眼科临床见习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及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患儿术后眼前节结构特点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或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的患儿术后眼前节结构的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8年1月于盛京医院行白内障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或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的患儿41例(62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IOL植入组25例(37眼)和二期IOL植入组16例(25眼)。另选取与末次随访时的儿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眼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通过UBM观察眼前节形态。结果一期IOL植入组和相应对照组CCT分别为(542.62±31.79)μm和(539.35±30.1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IOL植入组CCT为(573.56±46.58)μm,显著大于相应对照组(541.92±25.46)μm(P<0.01)。一期IOL植入组ACD为(3.37±0.38)mm,显著大于相应对照组(2.94±0.24)mm;二期IOL植入组ACD为(2.73±0.31)mm,显著小于相应对照组(3.03±0.30)mm(均为P<0.01)。一期和二期IOL植入组的ACA分别为(42.92±4.56)°和(40.58±6.84)°,均显著小于相应对照组ACA(48.73±7.49)°和(48.14±5.71)°(均为P<0.01)。一期IOL植入术后可见皮质增生主要位于IOL前方;二期IOL植入术后皮质增生主要位于IOL后方。结论儿童白内障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或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与正常儿童相比发生了改变。
徐畅宋籽浔王明玥肖伟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眼儿童白内障
CTTM教学法在眼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在眼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学生6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CTTM教学法)与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见习带教,见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TM教学法能改善眼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见习教学模式。
黄韵洁徐晓鹤肖伟陈晓隆
关键词:眼科临床见习
糖皮质激素眼液在流行性角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眼液在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 kerato conjunctivitis,EKC)免疫反应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并发结膜伪膜或(和)角膜上皮下浸润的EKC患者206例359眼,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照组仅做常规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结膜伪膜及角膜上皮下浸润的治疗疗效,并监测眼压变化。结果:治疗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后结膜伪膜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有效率为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角膜上皮下浸润治疗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有效率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KC患者免疫反应期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伪膜形成及角膜上皮下浸润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缩短病程、避免角膜云翳的产生。
刘蕾肖伟陶军徐丽
关键词:免疫反应
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组织中HSP60的表达及功能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HSP60(热休克蛋白60)在大鼠急性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高眼压组60只,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全身及表面麻醉后,将一盛有等渗的生理盐水的储容器相连的7号针头于3∶00位的角膜缘处刺入前房,提升储容器的高度,使眼内压达到110mmHg,但不超过150mmHg,观察大鼠眼前段变白,且视网膜色白,未见红色反光时即为视网膜缺血,缺血1h后再灌注,并于再灌注后2,6,12,24,72,168h将大鼠麻醉过量致死,处死前测眼压,抽血2mL,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使用,分析视网膜组织内HSP60抗原产生的血清中相应抗体水平。并立即取出眼球,同时对鼠眼视网膜组织进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SP60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组眼压明显升高,视网膜组织中的HSP60阳性表达率在术后各时间点,高眼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21,40.72,83.85,95.82,48.63及44.37,均P<0.01)。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中HSP60阳性表达随着眼压升高及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增强,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中也出现较明显的HSP60阳性表达。结论:HSP60表达增强可能在急性高眼压所致的视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沙倩乔喜珍聂庆珠姚志斌王英爽肖伟高殿文
关键词:急性高眼压视网膜HSP6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性白内障合并小角膜的CRYAA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研究一个4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核性白内障伴小角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实验研究.对12例家系成员(6例患者,6例非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并采集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在已知的与先天性白内障伴小角膜相关致病基因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进行基因型分析和连锁分析.对连锁区域内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进行测序.限制性内切酶ApaL Ⅰ法在全部家系成员和正常人群中验证突变.结果 该家系患者表型为先天性核性白内障伴小角膜;在染色体21q22.3区域的D21S1885和D21S1890两个标记,家系患者均有共享基因型,并且两点连锁分析Lod值为2.11,提示该位点与家系致病基因连锁;对此区域内候选基因CRYAA测序发现cDNA序列第34位碱基存在C>T杂合突变(c.34C>T),导致其编码肽链第12位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p.R12C).ApaL Ⅰ酶切验证家系患者均携带c.34C>T突变,家系中及对照正常个体均不携带此突变.结论 CRYAA的p.R12C突变可能是该先天性白内障伴小角膜家系发病的遗传基础.
梁小芳肖伟石磊华芮张学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系谱晶体蛋白质类突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