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毅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椎体
  • 3篇骨水泥
  • 2篇神经根
  • 2篇神经根型
  • 2篇神经根型颈椎...
  • 2篇生物力学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成形
  • 2篇疗效
  • 2篇磷酸三钙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根型颈椎病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机构

  • 9篇广东省中医院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秦毅
  • 5篇江建明
  • 5篇李振宇
  • 5篇秦杰
  • 3篇唐上德
  • 3篇瞿东滨
  • 2篇李勇
  • 2篇林青
  • 1篇刘鹏
  • 1篇鲁尧
  • 1篇黄勇斌
  • 1篇陈茂水
  • 1篇朱青安
  • 1篇杨勇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后路固定、联合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5月~2011年10月,选择1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6~57岁,平均50.1岁,病变节段:T10-T11椎体结核3例,T11-T12椎体结核9例,T12-L1,2椎体结核2例。测量术前胸腰段后凸Cobb角度23°~40°,平均(32±5)。。术前口服异烟肼300mg/d,利福平450mg/d,吡嗪酰胺750mg/d,每日顿服,链霉素0.75g肌注,每日1次;治疗3周。均采用后路椎旁双侧微创小切口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四联药物抗结核治疗3个月,分别口服和链霉素0.75g肌注(每日1次);3个月后异烟肼300mg/d,利福平450mg/d,吡嗪酰胺750mg/d,每日顿服,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0ml。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无窦道形成,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后凸Cobb角13°-18°,平均(17±5)°。14例均获随访,随访24~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术后9个月,患者的ESR和CRP均恢复正常。经影像学x线片及CT检查,14例均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0个月。术后内固定无脱落及断裂。随访时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结论]微创后路固定、联合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有效减少创伤、矫正脊柱后突畸形、彻底病灶清除,达到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前后路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微创”手术方法。
秦毅李勇李振宇唐上德陈茂水
关键词:脊柱结核
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皮肤缺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报道利用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利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仪,在创缘周围探测腓动脉发出的穿支,以其中最合适的穿支为旋转点及血管蒂,沿腓浅神经轴线切取穿支蒂皮瓣逆向转位修复外踝部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的创面。结果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5 cm~7 cm×11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6 cm~8 cm×12 cm。皮瓣存活良好,颜色正常,修复效果好。平均随访两个月,患者步态正常,无疼痛,但其中2例患者抱怨小腿外侧区及足背有麻木感。结论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适于修复外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一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支蒂皮瓣相结合的优良皮瓣。
秦毅江建明秦杰
关键词:腓浅神经穿支蒂皮瓣外踝
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配,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牵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评定2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自身差值比较:治疗组在颈肩部的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远端感觉、肌力、spurlnig试验自身积分差值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工作和生活能力受影响、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旋转手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秦毅李振宇鲁尧秦杰江建明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膝后内侧入路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被引量:12
2008年
林青唐上德秦毅李振宇黄勇斌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内固定术后内侧入路
PMMA骨水泥与BCC骨水泥对猪肺栓塞后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BCC骨水泥)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造成猪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海南五指山小型种猪12只,分为BCC组与PMMA组,每组6只。PMMA组:经猪肺动脉干注入2 ml PMMA骨水泥;BCC组:经猪肺动脉干注入2 ml BCC骨水泥。分别于骨水泥注入后的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等不同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心率(HR)。[结果]猪肺栓塞模型成功后,BCC组于注入骨水泥后各时间点的MABP、HR下降幅度以及MPAP的升高幅度均小于PMMA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较之PMMA骨水泥,BCC骨水泥致实验猪肺栓塞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为平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秦毅秦杰江建明瞿东滨
关键词:Β-磷酸三钙骨水泥血流动力学
新型带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经单、双侧椎弓根注入椎体成形:渗漏及填充椎体的力学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新型带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在恢复椎体力学性能的同时,可进一步降低传统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目的:观察新型带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经单、双侧椎弓根椎体成形的渗漏和椎体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8具老年男性尸体骨质疏松胸腰椎标本,建立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模型,将连续的2个椎体标本配成对子交叉分配到单、双侧组。单侧组行4mL新型带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成形;双侧组行4mL新型带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经双侧椎弓根椎体成形,每侧2mL。结果与结论:单侧组骨水泥混合渗漏高于双侧组(P<0.05)。两组椎体成形治疗后最大载荷与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行新型带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最好择双侧穿刺,减少每侧注入骨水泥移植材料的剂量有利于降低渗漏风险;经单、双侧注入填充椎体的生物力学无明显差异。
秦毅江建明朱青安瞿东滨杨勇刘鹏
关键词: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
补肾活血中药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骨质疏松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成为公共健康事业中的突出问题。据预测我国约有88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12亿,每年医疗费用按保守估计需要150亿人民币[1]。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主要是依赖药物,但是西药的副作用、安全性及长期的经济负担使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
秦杰秦毅谢冠豪李振宇
关键词:补肾活血中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有限元
BCC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比较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BCC骨水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BCC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可能性。方法采用4具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建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分别以2 ml/min注入BCC组和PMMA组的骨水泥,测试术前、术后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的变化。结果 BCC组和PMMA组骨折前与骨折治疗后最大载荷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最大载荷均高于骨折前;而BCC组和PMMA组骨折前与骨折治疗后刚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C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达到生物力学要求。
秦毅秦杰江建明瞿东滨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生物力学
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对4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引起下腰疼痛的患者行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7-01—2010-01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46例均采用后路PLIF腰椎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48个月,5~7个月椎间植骨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下腰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根据日本矫形协会(JOA)评分标准判定疗效:术前JOA评分11分,末次随访时25分,优良率91%。结论 PLIF腰椎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手段。
秦毅李勇李振宇唐上德林青
关键词:腰椎滑脱腰椎融合内固定退行性改变
颈椎自体牵引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颈椎自体牵引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1992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颈椎病分型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颈椎自体牵...
秦毅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生物力学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