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雨
- 作品数:49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水稻产量性状QTL研究进展
- 2018年
- 为深入理解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促进水稻产量性状QTL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从QTL初定位群体、QTL验证与分解等方面进行总体概述;对当前水稻主要产量性状的QTL定位、验证与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根据已验证和克隆的水稻产量性状QTL的遗传效应,提出这些QTL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方向。
- 郝留根张宏伟杨占烈甘雨郭慧向关伦潘建慧龚大琨
- 关键词:水稻产量性状多效性
- 一种组织培养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培养装置,包括瓶体和瓶盖,在瓶体内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瓶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腔。本发明通过隔板将瓶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腔,大大地节省了空间,在实验过程中,试验材料...
- 龚大琨黄宗洪向关伦杨占烈甘雨郭慧潘建慧郝留根张宏伟
- 文献传递
-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两优363及在贵州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05年
- 水稻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100万亩左右,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5%,产量却占到了粮食总量的42%.近20年来,杂交水稻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但多数品种米质欠佳.过去,贵州省优质稻生产主要以优质常规稻为主,如曾经被评为全国优质米的金麻粘、光辉、贵辐籼、银桂粘、安粳314等常规稻品种,其米质比杂交稻优良,但产量却相对较低.如何选育出既优质又高产的杂交水稻,是现实赋予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重任.为此,我们从亲本选择入手,利用两系法途径,选育出一个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363,较好地协调了优质和高产的矛盾.该组合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审定(黔审稻225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3060号).
- 黄宗洪陈锋向关伦周维佳罗德强甘雨
- 关键词:优质高产两优363常规稻两系杂交稻米质优质稻生产
- 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11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8年
- 探明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11的高产稳产潜力,为贵州省特色稻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利用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杂交糯稻品种——黔糯优11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黔糯优11在不同生态和栽培环境下,生长周期较为一致,其穗长、结实率表现稳定,而株高、有效穗等受影响较大;有效穗、结实率、实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大;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
- 郝留根张宏伟甘雨郭慧李树杏潘建慧龚大琨
- 关键词:杂交糯稻通径
- 耐寒高产杂交稻黔优18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06年
- 报道了黔优18的主要特征特性和示范试种表现,结合该组合试验示范情况,总结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早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调节等高产栽培技术。
- 甘雨向关伦黄宗洪周维佳杨占烈罗德强潘建慧江学海
-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 美国稻RA73矮生基因等位性测定被引量:2
- 2001年
- 美国稻种 RA73与 6个不同矮生基因品种进行等位性测定表明 ,其矮生基因不仅与 sd- 1基因不等位 ,也与 sd- s( t)、dg( t)、sd- s( g)、d- 1以及小粒特特普、KL90 8等矮生基因不等位 ,是一个新矮源。
- 蒋志谦严宗卜曹绍书甘雨刘建昌
- 关键词:水稻矮生基因
- 早熟耐冷杂交籼稻新组合黔优107的选育和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针对贵州省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中缺乏耐冷杂交稻的状况,采用中9 A与自育恢复系黔恢107配制,选育出早熟耐冷新组合黔优107。经2002年和2003年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8 t/hm2,比对照汕优晚3和金优77平均增产4.0%,抗冷性、抗病性比对照汕优晚3和金优77强,米质比对照汕优63、汕优晚3和金优77优。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推广应用。
- 曹绍书严宗卜蒋志谦陈锋甘雨葛必庆
- 关键词:杂交稻早熟耐冷选育
- 水稻机关报矮源研究与利用
- 蒋志谦严宗卜刘建昌陈锋甘雨
- 该项目以水稻新矮源研究与利用为目的,根据人工诱变是矮源创新的有效途径,它既可加快突变速率,也能大幅度提高突变频率,20多年来采用钴60Υ射线处理水稻地方品种和中矮杆品种,获得突变体100多份,在高杆品种中获得了小料特特普...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矮源人工诱变矮生基因钴60
- 几个水稻新恢复系配合力测定与分析
- 本试验采用10个三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10×5NCII遗传设计方式配制了50个杂交稻组合。分析其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的12个农艺性状(株高、剑叶长度、穗长、有效穗、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着粒密...
- 甘雨
- 关键词:水稻农艺性状杂交稻
- 文献传递
- 应用高代育种株系中的剩余遗传变异定位水稻抽穗期QTL qHd5和qHd10
- 2023年
- 为了研究应用育种群体中的剩余遗传变异开展QTL定位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高代育种株系‘大粒香’/‘Mizuhotigara’中的剩余遗传变异,采用QTL-seq对水稻抽穗期QTL进行检测,利用连锁分析对检测到的QTL进行验证。育种组合‘大粒香’/‘Mizuhotigara’的F5选种圃中的株系G1140的抽穗期表现为连续双峰分布,推测该株系内可能存在主效抽穗期基因的等位变异。从株系G1140中挑选4个单株分别自交得到4套F6群体,其中群体H2的抽穗期表现为连续的双峰分布。利用H2群体中抽穗极早和极晚单株的DNA分别构建DNA混池,采用QTL-seq进行抽穗期QTL定位,在第5染色体0~4.95 Mb和第10染色体16.64~18.27 Mb区间各检测到1个QTL,分别命名为qHd5和qHd10。利用H2群体采用连锁分析法对qHd5和qHd10进行验证,q Hd5的加性效应为2.3 d,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大粒香’,贡献率为4.2%;qHd10的加性效应为3.3 d,增效等位基因来自‘Mizuhotigara’,贡献率为10.7%。本研究结果为作物QTL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凌志张宏伟谢英郝留根王珍珍易崇粉郭慧甘雨向关伦杨占烈
-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数量性状基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