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骅 作品数:26 被引量:130 H指数:7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的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通过干扰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 ,探索糖皮质激素所致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机制。 方法 :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并传代的小鼠成骨样细胞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比色法检测半胱天冬酶Caspase 3的活性以及EMSA检测核因子KappaB(NF κB)活性。 结果 :地塞米松使成骨样细胞存活数量下降 ,Caspase 3活性升高 ,NF κB活性下降。 结论 :地塞米松对原代未转化的成骨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且是Caspase 3依赖性的 ,但NF κB似乎不参与该过程。 赵建宁 包倪荣 王与荣 吴苏稼 周利武 曾晓峰 王骏骅关键词:成骨样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体外培养 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分离,接种于自制基础培养基中分离传代。于基础培养基中传至第二代时改换诱导培养基,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培养2~4周,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 Kossa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结果:大鼠脂肪中能够分离培养出生长旺盛的脂肪基质干细胞;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 Kossa染色阳性,证实细胞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大鼠脂肪组织可分离培养出脂肪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相似,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王骏骅 杨惠林 耿德春 唐天驷 陈亮关键词:脂肪组织 脂肪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及治疗特征分析 目的对老年(≥65岁)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特征及治疗进行分析,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受伤原因、合并骨折、内科并发症、手术方式、治疗结局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统计骨... 王骏骅 徐耀增 杨惠林 耿德春文献传递 组织工程技术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05年 组织工程技术是材料工程学与生命科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项新技术,即是将生物材料、种子细胞及细胞因子相结合,修复受损组织的技术。近年来在骨缺损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损伤修复创伤的治疗模式,并表现出明显优势。动物实验表明,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明显优于其它各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转基因技术运用于组织工程后,显著提高了受损骨组织的修复效率。临床实验证实组织工程骨在受损部位能稳定存在,且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因此,组织工程技术已成为骨缺损修复的一种新治疗手段,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耿德春 杨惠林 王骏骅关键词:骨缺损修复 组织工程骨 骨组织 生命科学 转基因技术 磨损微粒在无菌性松动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的超微结构 ,了解磨损微粒的形态及其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特征。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发生无菌性松动病例 ,于翻修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区法采取假体周围界膜组织 ,以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统计各区磨损微粒数目。结果 界膜组织标本含有大量胶原纤维 ,其间可见大量黑色磨损微粒。其中髋臼分区三区磨损微粒聚积数明显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一区、七区中磨损微粒明显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结论 磨损微粒的产生。 赵建宁 王骏骅 王与荣 吴苏稼 周利武 曾晓峰 郭亭 包倪荣关键词:磨损微粒 人工关节 骨溶解 血清骨代谢标记物P1NP和β-CrossLaps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6 2015年 背景:研究发现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2种骨代谢标记物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骨代谢标记物与骨密度的联合检测对诊断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临床意义,是预测骨折的理想指标,能弥补骨密度检查的不足。目的:介绍20年来国内外关于骨代谢标记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功效监测和骨折风险的预测这两方面的应用,探讨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评估中的检测意义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骨代谢标记物(Serum bone metabolic markers);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为检测词,检索CNKI数据库和SCI数据库2000至2014年相关研究文献,筛选后纳入4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文章分析了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的来源与检测机制,对比检测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变化在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估中的优势。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不仅可以反映骨代谢的动态平衡状况,而且其水平的改变显著早于骨密度的变化,特别是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判定都有重要价值。 邹俊 袁晨曦 朱红军 路瀛 林敏 陈奕佳 王骏骅 许家轩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胶原 骨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调控RANKL/RANK通路抑制钛颗粒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钛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治疗作用以及COX-2与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NF~KB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通路的关系。方法雌性BALB/c小鼠45只,其中15只作为颅骨供体,其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钛颗粒诱导小鼠骨溶解模型,药物组建模前2d注射帕瑞昔布(6mg·kg^-1~·d^-1),持续至建模后2周。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staining,TRAP)染色检测成熟破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和RANKL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囊壁中前列腺素E2(dinoprostone,PGE2)、IL-1β和TNF—α含量;定量RT—PCR检测COX~2、IL-1β、TNF—α RANK和RANKL基因mRNA含量。结果TRAP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TRAP阳性区域面积占植入骨片面积比例为(0.27±0.03)%,与对照组[(0.60±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钛颗粒植入后囊壁内COX-2和RANKL深染区域增多;药物组RANKL阳性区域减少,但COX-2表达未见明显减少。RT—PCR结果显示,钛颗粒上调COX-2、IL-1β、TNF-α、RANK和RANKL基因mRNA表达水平,药物组RANK和RANKL基因mRNA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显示,药物组PGE2含量为(202.62±11.49)pg/ml,与对照组[(407.60±13.55)pg/m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IL-1β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能下调RANKL/RANK的表达,减少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减轻骨溶解;但对COX-2以及TNF—Or.和IL-1β的表达未产生明显影响。 耿德春 徐耀增 杨惠林 朱雪松 毛海青 王骏骅 孟斌 陈亮关键词:人工关节 破骨细胞 环氧化酶2 组织工程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005年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将细胞和材料构建成工程骨用作骨移植替代材料。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培养技术较为成熟,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使得其分化增殖能力得到增强,更利于骨组织的再生。现有多种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支架材料均未能达到理想的要求,需应用新技术工艺对其进行修饰和改性以降低免疫原性,增强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吸附、分化、增殖能力,并在工程骨构建过程中引入生长因子,利于新骨形成。组织工程骨初步进入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将逐步实现产品产业化生产。 王骏骅 杨惠林 耿德春关键词:组织工程骨 增殖能力 细胞 新骨形成 分化 改性 假体周围骨保护素表达与磨损微粒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在假体周围各区的浓度变化 ,研究各区OPG表达与磨损微粒聚积之间的关系。 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 ,于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区法 ,采取松动假体周围各区的反应界膜组织 ,采用羊抗人OPG多克隆抗体对界膜进行免疫标记 ,比较OPG在各个分区中的浓度 ,并以电镜观察统计界膜各个分区中磨损微粒聚积的数目。 结果 :髋臼分区中OPG阳性细胞数目三区显著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OPG的阳性细胞数目一区、六区和七区显著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髋臼分区中三区磨损微粒聚积数明显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一区、七区中黑色磨损微粒均匀弥漫存在 ,明显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 结论 :假体周围OPG的表达具有一定规律性 ,并与磨损微粒的局部聚积密切相关。 王骏骅 赵建宁 王与荣 吴苏稼 周利武 曾晓峰 郭亭 包倪荣关键词:磨损微粒 骨溶解 骨保护素 人工关节 磨损微粒诱导的局部生物学反应 被引量:1 2003年 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研究表明 ,这和假体长期磨损产生的微粒作用于周围的巨噬细胞而诱发的生物学反应有关。磨损微粒激活假体周围组织细胞释放前炎症介质 ,诱导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引发假体周围的骨溶解。充分地认识这个过程 ,对减少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王骏骅 赵建宁 王与荣 吴苏稼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假体 磨损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