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志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针
  • 4篇缺血
  • 4篇祖细胞
  • 4篇脑缺血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祖细胞
  • 3篇再灌注
  • 3篇针刺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源性
  • 2篇内源
  • 2篇内源性
  • 2篇频域分析
  • 2篇频域分析方法
  • 2篇面肌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肌电
  • 2篇EPCS

机构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7篇王秀志
  • 3篇井明鑫
  • 3篇张莉
  • 3篇张莉
  • 2篇于文娟
  • 2篇赵瑛
  • 2篇蔡绍皙
  • 2篇赵艳玲
  • 2篇陈斯佳
  • 1篇张彤
  • 1篇唐安科
  • 1篇林涛
  • 1篇刘毅

传媒

  • 2篇中国针灸学会...
  • 1篇针刺研究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第八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内源性内皮祖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后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组分24、48、72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大鼠单侧"足三里""曲池",针刺30min,每日1次。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外周血EPCs数量和血清TNOS、iNOS活力都明显升高(P<0.01,P<0.05);48h时,针刺组EPCs数量升高,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72h时,针刺组EPCs数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针刺组在各时间点血清中VEGF含量都高于其它各组(P<0.01,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EPCs数量和血清iNOS活力增加。电针能够影响脑缺再灌注损伤大鼠内源性EPCs,该作用可能与VEGF表达上调有关。
蔡绍皙于文娟张莉王秀志赵瑛陈斯佳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祖细胞不同时间点变化的影响
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我国传统针刺疗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脑缺血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证明针刺可以促进脑缺...
王秀志
关键词:电针疗法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
文献传递
表面肌电及频域分析方法在针刺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表面肌电的分析方法有时、频域分析,幅频联合分析,小波分析法,肌电复杂度等,其中时、频域分析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的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其常被用作评价肌肉功能和肌肉恢复情况。在中医临床领域中正在逐渐被认识。
井明鑫张莉赵艳玲王秀志
文献传递
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EPCs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0
2010年
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ACO)模型,观察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电针改善脑缺血中的作用。实验证明:MACO模型稳定性高,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了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以24 h最为明显,这可能与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机体自身修复有关;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活性,减轻脑缺血的炎症反应、减缓损伤,同时调节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再灌注后24 h明显增加,48 h最为明显(P<0.01);脑缺血后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有所升高,反映了脑缺血刺激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机体的应激反应,针刺使血中VEGF含量更高,推测这种VEGF的高表达可能对EPCs起到了动员作用,促使梗死后的EPCs的趋化、归巢。此外,在调节外周血EPCs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细胞因子也发挥了相应作用。总之,针刺通过动员外周血中EPCs数量、降低iNOS活性和VEGF的高表达,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来改善脑缺血,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诸多途径之一。
赵瑛陈斯佳于文娟蔡绍皙张莉王秀志唐安科
关键词:脑缺血内皮祖细胞血清细胞因子
针刀治疗肩周炎手术入路的初步探讨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包括肩肱关节腔,肱二头肌长头腱鞘,肩胛下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三角肌下滑囊等部位,是多滑囊的炎症性病变。1934年Co...
张莉井明鑫王秀志
文献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和血浆中EPCs及VEGF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研究电针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将大鼠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将大鼠造模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第12,24,48小时分别将各组大鼠留取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的百分比变化。用ELISA法检测骨髓和血清中VEGF的浓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较正常大鼠的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电针预处理过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较未经过预处理的大鼠的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随着电针预处理后时间的延长,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越多。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通过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VEGF的浓度,VEGF作用于EPCs的表面受体VEGFR2,从而加速EPCs的动员和迁移入血。
张彤林涛王秀志刘毅张莉
关键词:电针内皮祖细胞预处理
表面肌电及频域分析方法在针刺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表面肌电的分析方法有时、频域分析,幅频联合分析,小波分析法,肌电复杂度等,其中时、频域分析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的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其常被用作评价肌肉功能和肌肉恢复情况.在中医临床领域中正在逐渐被认识。本...
井明鑫张莉赵艳玲王秀志
关键词:表面肌电频域分析法针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