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 作品数:43 被引量:34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鲍尔斯—金迪斯与布迪厄的教育阶层化理论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不同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阶层化机制,在以知识为主要力量的先进工业社会中,人力资本及文化资本成为先进工业社会中阶层化的主要力量,因此,教育成为分派个人于社会阶层的主要机制。鲍尔斯—金迪斯的"符应理论"(correspondence)与布迪厄的再生产机制(reproduction)分别从经济因素和文化层面解释了教育与阶层化之间的关联。分析两者论述观点之间的异同,可使我们对教育阶层化机制及近代阶层产生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获得崭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
- 王秀丽
- 关键词:布迪厄
- 日本民众最爱中餐、茶和大熊猫——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问卷调查之四被引量:1
- 2018年
- 为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影响力,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2016年底在日本进行了大样本概率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熊猫、中国烹饪和长城在日本民众中的认知度最高,中国烹饪、茶和大熊猫是日本民众最喜欢的三个中国文化符号。
- 王秀丽梁云祥
- 关键词:抽样问卷调查日本民众大熊猫中华文化中餐中国文化
- 媒介使用行为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 2024年
-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年数据(N=3783),本文旨在从微观与宏观视角厘清媒介使用行为与国民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传统媒体使用、新兴媒体使用、社会信任感知、社会公平感知均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第二,社会信任感知与社会公平感知均可部分中介传统媒体使用—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第三,新兴媒体使用频率越高,社会信任感知与社会公平感知越低;第四,社会公平感知可完全中介新兴媒体使用—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第五,社会交往可分别调节社会信任感知、社会公平感知与因变量间的关系。同时,本文结合健康传播研究和实践的主要目的,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 罗龙翔王秀丽
-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心态社会交往
- 本能反射、犯罪行为及补钙——就“缺钙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与罗新安先生商榷
- 2003年
- 罗新安先生在《缺钙: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生理因素》《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抑制反射和本能反射的生理原理,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观点:缺钙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以“树大自然直”
- 孙国华王秀丽
- 关键词: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犯罪原因本能行为
- 中国公益组织的社会化媒体使用及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为公益组织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传播平台,但囿于自身能力和人力物力资源的局限,中国公益组织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并不普遍。文章通过采用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中国公益组织使用社会化媒体的目的、现状及效果评估等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公益组织运营社会化媒体的目标包括形象建构、信息披露、社会动员、资源筹措等复合目标;平台选择以“微博+微信”组合为主,配合使用视频分享网站和在线捐款平台;日常运营有一定规律,但缺乏人员与经费的支持。同时,公益组织虽具备一定的评估意识,但在社会化媒体效果评估的方法、指标和工具的选取和使用上存在较大困难。
- 王秀丽张隽罗龙翔王兵
- 关键词:公益组织社会化媒体基金会
- 中国健康传播的研究对象、学科建设与方法:基于范式建构理论的内容分析(2009—2018)被引量:12
- 2019年
- 论文从范式建构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知网核心期刊库中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回答了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的领域、议题、层级、期刊、导向、文献与理论来源、科研力量、研究机构和主要方法等关键问题。研究发现,国内健康传播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级且议题多元;主要理论与研究者多来自于传播学、公共卫生学和医学等学科,绝大多数论文缺乏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文章同时对促进国内健康传播研究提出了相应建议。
- 王秀丽罗龙翔赵雯雯
- 关键词:范式
- 合作共赢还是竞争威胁?——从2009年中铝力拓收购案看中澳报媒的国家利益导向被引量:2
- 2011年
- 从《环球时报》和《澳大利亚人报》对2009年中铝收购力拓公司失败这一商业收购案的报道与分析中,可以看出中澳报媒在新闻报道中所折射的各自国家利益。
- 王秀丽张旻
- 关键词:力拓
- 社交媒体和电视信息接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行为的影响 ——基于风险感知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的语境下,厘清用户在社交媒体和电视这两类媒体平台的信息接收、用户有关疫情的个人层面风险感知和社会层面风险感知、戴口罩与“宅在家”两种意向及相应预防行为等变量间的关系。方法:用问卷调查法搜集相关数据,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535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社交媒体信息接收与两种意向呈正相关,但电视信息接收与两组意向呈负相关;两类媒体的信息接收与两个层面的风险感知均呈正相关;社会层面风险感知与两种意向正相关,且它可以分别中介影响社交媒体信息接收与两种意向间的关系;人际影响、个人健康史、个人旅行史、年龄、性别、收入和教育程度等变量,均可调节社会层面风险感知与两种意向间的关系;两种意向与相应预防行为呈正相关。结论:两类媒介信息接收均能对用户的新冠肺炎预防行为产生积极作用,但背后的心理作用机制复杂;社会层面风险感知是预测新冠肺炎预防行为的重要因素。
- 罗龙翔王秀丽
- 关键词:风险感知社交媒体电视第三人效果
- 人机传播的失灵与修复:家庭成员“共同媒介参与”的视频分析研究
- 2024年
- 为弥补人机传播研究在理论和视角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结合人际传播理论,探究了家庭成员在智能音箱“共同媒介参与”过程中面临的“失灵”现象及采取的“修复”措施。录像分析与对视频内容的质性分析结果(N=74)显示:智能音箱在识别灵敏性、互动稳定性、语料多元性、内容与功能丰富性上的缺陷,以及儿童语言机能水平和智识发展水平较低是造成人机互动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修复过程中,智能音箱会采用负面型和正面型两类措施,儿童会采取语音和语义修复及非口头语言措施,父母会辅助性地采取鼓励引导、提供建议、行为示范和直接修复等措施;与一般常识不同的是,在人机传播过程中,多数时候是用户在适应机器的逻辑。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过程”是人际传播与人机传播的重要结合点,且“发展的”取向的人际传播理论更适用于人机传播语境。本文同时对人机关系、人机文明和技术政治等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
- 罗龙翔王兵王秀丽
- 关键词:人际传播人机关系
- 网络口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从两种心理学理论进行解析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从两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实例易得性法则和光环现象)的角度分析了网络口碑对学生选课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一个2×2的析因实验,作者发现学生对教授的态度和选修其所授课程的可能性同时受到网上评论数量多少和褒贬程度的影响。此外,学生对教授的态度也左右了其对教授所在大学、院系、所授课程以及提供评论的网站的态度。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高等教育事业不可忽视网络口碑传播可能造成的潜在冲击。
- 王秀丽李聪
- 关键词:网络口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