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浮躁的人性——《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的主题思想探析
- 2007年
- 廉斯·田纳西的代表剧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的主题思想多重且深邃,剧中人物的个性、行为体现了经济利益对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和人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微观——“猫咪”一家人再现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人性的虚伪与贪婪,以及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
- 岳欣王玉华
- 关键词:主题思想镜像
- 罗兰·巴特阅读理论观CBI模式下英语思辨阅读教学被引量:1
- 2019年
-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改革大潮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面临着课时压缩、阅读输入量不足、学生阅读水平提升缓慢等问题。结合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需要,引进CBI教学理念,通过以内容为依托的课程设计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实现学科知识构建与英语技能习得双赢的教学目标。
- 王玉华
- 关键词:罗兰·巴特文本CBI
- 后现代视野下科技理性对主体的倾覆——以《时震》和《最后一幕》为例
- 2020年
- 科技理性彰显了人类作为理性主体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成为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然而,人类对科技理性的过度追求却反过来导致自身主体意识的消隐和主体地位的崩塌。后现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关注到人类主体在科技理性至上的世界中所遭遇的危机和困境,深入探讨了失去伦理价值制衡的科技对人类主体性的扭曲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损毁。虽然两位作家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和论述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迫切地呼吁人类重视科技理性的警示作用,共同思索在科技与人类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合理途径,体现了两位作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刻反思和关切。
- 王玉华
- 关键词:《时震》
- 莫里森《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碎片被引量:4
- 2007年
- 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写作手法,是后现代主义作家解构传统意义,颠覆传统文学模式的有力武器。在莫里森的《宠儿》中,拼贴手法与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产生了碰撞,并最终获得了一种完美的结合。文章着重从片断的文本体现到这些碎片所体现出的内在联系入手,由表及里地向读者展示拼贴的特殊魅力。
- 王玉华杜松
- 关键词:拼贴莫里森《宠儿》主题
- 交互阅读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在探讨了英语阅读的本质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交互模式等三种阅读模式的对比和分析,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与阅读目的和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阅读兴趣,并运用相关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 王玉华
- 关键词:阅读教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高校
-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究被引量:3
- 2022年
- 在新文科建设的进程中,英语类专业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思路,力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质量保障,对英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借鉴意义,有利于产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
- 徐文培王玉华
- 关键词:英语类专业
- 《白雪公主后传》的文本间性解读被引量:1
- 2011年
- 文章定位于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经典作品《白雪公主后传》,着重分析了在20世纪60年代对大众文化进行强烈批判的大背景中,作家如何通过"文本间性"(或"互文性")这一后现代文本策略大胆地借助拼贴和戏仿的写作手法,将代表着大众文化的经典童话故事加以解构和重组,以碎片式的语言、人物和叙事揭示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批判大众文化对现代社会人们的桎梏。
- 杜松王玉华
- 关键词: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后传》文本间性大众文化
- 冯内古特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
- 2020年
- 冯内古特在多部小说中探讨科学发展和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揭示出缺乏伦理意识和制约、无限度发展的科学和技术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还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自动钢琴》的故事警醒人类:科学必须在伦理的积极影响下,才能帮助人类社会走向健康、和谐的未来;如果人类任由科技无度、无序地发展,将自食物极必反的恶果。
- 徐文培王玉华
- 关键词:伦理冯内古特
- 破碎的古菱花镜 ——巴塞尔姆小说的拼贴艺术
-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作品以反体裁的写作特点而闻名于世。唐纳德·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但是与其它的写作特征相比,拼贴是巴塞尔姆最擅长使用的...
- 王玉华
- 关键词:巴塞尔姆后现代主义拼贴片断
- 文献传递
- 罗兰·巴特对人类个体的符号学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立足于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从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对人类个体的生存境况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在生理层面,巴特从语言和身体两个方面揭示去中心后的人类个体的生存状态,探寻在失去主体特权之后构建人类个体的生存意义;在精神层面,巴特借助文化符号学在对意识形态去神秘化的过程中激发人类个体的能动意识,对基于共同价值的人类文化意义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建构。研究巴特的符号学思想对人类文化的认同和传播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力,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效能。
- 王玉华
-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学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