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作品数:5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化膜微粒通路的初步探索 2015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的可能途径。方法:将人骨髓MSC经低氧低营养诱导后收集上清,超速离心机分离提取MP,电子显微镜鉴定其形态及大小;流式细胞术检测MP表面标记物及磷脂酰丝氨酸(PS)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HUVEC是否表达PS受体(PSR)。将Di I标记的MP与HUVEC共孵育,体系中加入PSR封闭性抗体,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P的内化过程。结果:MSC在低氧低营养条件下诱导产生的膜微粒高表达PS,内皮细胞表面表达PSR。MP可快速进入内皮细胞,并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周围胞浆。抗体封闭内皮细胞PSR后,HUVEC内化MP的过程明显受抑,抑制率达80%以上。结论:MSC-MP表面的PS与HUVEC表面PSR的特异性结合,是MP内化的关键环节。 卫小娟 张红超 申征征 王芳 王燕 郭子宽 刘朝中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磷脂酰丝氨酸 内化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膜微囊条件探索 被引量:4 2014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释放膜微囊(MV)是其促血管再生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旨在探索人骨髓MSC释放MV的适宜条件。收集5份健康人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并鉴定MSC。将第5代MSC分别悬浮于含10%胎牛血清或无血清的培养液中,按2×106/皿接种于直径为150 mm的培养皿中,在低氧(1%氧浓度)或常氧条件下培养72h,每组20皿。将培养上清高速离心收获MV。计数培养后贴壁细胞,并测定MV蛋白质含量。电子显微镜观察MV的形态以鉴定MV。流式细胞术分析MV的表面标志。在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来源的MV(10μg/ml),培养72 h后利用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多数MSC释放的MV直径<100 nm,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特征性的中空膜样结构。MV表达CD29、CD44、CD73和CD105,不表达CD31和CD45。在常氧含血清、常氧无血清、低氧含血清和低氧无血清条件下,台盼蓝抵抗的贴壁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4.1、1.8、5.8和3.7,计算108细胞释放的MV蛋白含量分别为463.48±138.74、1604.07±445.28、2389.64±476.75和3141.18±353.01μg。MTT实验表明,低氧条件下获得的MV具有更好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结论:低氧可促进MSC释放MV,低氧和无血清培养MSC可能是制备MSC-MV的适宜条件。 毕晓云 黄舒 陈晶砺 王芳 王燕 郭子宽关键词: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腐胺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2015年 目的:探索腐胺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新的MSC成骨分化诱导体系。方法:采集3份健康人骨髓MSC,应用MTT实验检测腐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为:1腐胺组(100μmol/L腐胺),2阳性对照组(加入以地塞米松、抗坏酸磷酸盐和β-磷酸甘油组成的标准诱导体系),3阴性对照组(未加腐胺体系),MSC培养1周后应用PCR法检测细胞Runx-2表达水平,2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原位组织化学染色,并将部分细胞裂解后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蛋白质浓度。此外,以标准成脂分化诱导体系为阳性对照,MSC培养体系中加入腐胺,培养2周后油红O染色,观察腐胺诱导MSC成脂细胞分化作用。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腐胺促进人骨髓MSC增殖,且效应呈浓度依赖性。腐胺(100μmol/L)培养MSC 1周后,细胞Runx-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周后,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呈现明显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单位细胞蛋白质浓度内酶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87±0.012 vs 0.52±0.010)(P<0.01),也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0.83±0.029)(P=0.02)。在该浓度下,油红O染色显示腐胺组MSC未发生脂肪细胞分化。结论:腐胺可促进MSC增殖并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可作为MSC体外成骨细胞分化新诱导成分之一。 陈晶砺 毕晓云 张慧 王芳 王燕 郭子宽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腐胺 成骨 迟缓贴壁的原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调节能力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鲜分离的MSC的贴壁能力与其抑制淋巴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48 h后,将贴壁细胞与未贴壁细胞分别培养,收集两种体系中的贴壁细胞传代。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碱性磷酸酶和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能力。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观察两种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作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前列腺素E2含量。结果:148 h未贴壁骨髓细胞群中,仍存在可贴壁生长的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均一表达CD44和CD73,不表达CD31和CD45;2在特定体系诱导下,细胞可分化为成骨和成脂细胞;3细胞可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且作用强于48 h内贴壁的MSC;4在迟缓贴壁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前列腺素E2含量(90.8±10.37 ng/ml)显著高于早期贴壁的细胞(70.2±8.98 ng/ml)(P<0.01)。结论:48 h未贴壁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含有MSC,而且迟缓贴壁的MSC具有更强的淋巴细胞活化抑制作用。 张晓娟 陈晶砺 王芳 王燕 张惠 郭子宽 毕晓云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差速贴壁 孕酮通过ERK途径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合成纤黏蛋白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孕酮是否能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合成纤黏蛋白(FN)及其机制。方法:向人脐带M SC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加入孕酮并培养72 h后,应用M TT实验检测M SC增殖活性及细胞粘附能力,并以G APDH为内参照,应用蛋白印迹杂交观察处理与否对细胞FN合成的影响、孕酮处理不同时间ERK1/2磷酸化状态,以及ER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后细胞FN含量的改变。结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孕酮不影响人骨髓MSC增殖。选择适宜浓度(25μg/L)孕酮处理MSC 72 h后,细胞粘附活性明显增强,OD490 nm平均值为0.29±0.018,显著高于未处理组(0.21±0.011,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孕酮处理后,细胞内ERK1/2在10 min内活化,孕酮可明显促进细胞合成FN,而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后加入孕酮培养,细胞FN合成量与孕酮未处理组近似。结论:孕酮通过ERK途径促进人骨髓MSC合成FN,因此它可能用于人骨髓MSC的无血清培养。 吴振勇 陈晶砺 黄舒 张慧 王芳 王燕 毕晓云 郭子宽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