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真菌
  • 2篇致病
  • 2篇念珠
  • 2篇念珠菌
  • 2篇菌药
  • 2篇抗真菌
  • 2篇抗真菌药
  • 1篇冻干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药敏
  • 1篇隐球菌
  • 1篇真菌病
  • 1篇蒸馏水
  • 1篇致病酵母
  • 1篇致病真菌
  • 1篇试验分析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药敏
  • 1篇突变
  • 1篇年动态

机构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七人...
  • 1篇广州华侨医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家俊
  • 4篇章强强
  • 2篇李莉
  • 2篇苏逸丹
  • 1篇喻楠
  • 1篇曾凡钦
  • 1篇李春阳
  • 1篇李春阳
  • 1篇李春阳
  • 1篇李莉
  • 1篇谭升顺
  • 1篇张永信
  • 1篇李锡儒
  • 1篇郭宁如
  • 1篇吴绍熙
  • 1篇张宏
  • 1篇张宏
  • 1篇张宏
  • 1篇张宏
  • 1篇石玉秀

传媒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致病真菌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41
1999年
1986年1月1日~12月31日和199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确定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动态研究,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较详细分析。发现10年间较易治疗的皮肤癣菌比例下降,而较难治疗的酵母和霉菌比例升高,提示今后应对这些菌加以重视,并研制更广谱的抗真菌药物。
吴绍熙廖万清郭宁如李春阳李春阳张宏李春阳李春阳封绍奎毛玲娥张宏张宏冉玉平张宏张宏张宏江致德
关键词: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致病真菌
100株临床分离致病酵母体外药敏试验分析被引量:26
2000年
目的 评价临床致病性酵母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 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M27- A微量稀释法对临床致病性酵母作了氟康唑、二性霉素 B、 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 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65株念珠菌属的 MIC范围为: 氟康唑 0.125~ 64μ g/ mL, 95.38% (62/ 65)敏感 ,2株耐药,占 3.08%;伊曲康唑 0.03~ 2μ g/ mL, 63.08%( 41/ 65)敏感, 3株耐药,占 4.62%; 5-氟胞嘧啶 0.125~ 32μ g/ mL, 93.84%( 61/ 65)敏感, 2株耐药,占 3.08% ;二性霉素 B 0.06~ 2μ g/ mL,96.92% (63/65)敏感, 2株耐药,占 3.08% ;酮康唑 0.03~ 0.5μ g/ mL,全部敏感( 65/65)。 35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 5种抗真菌药物的 MIC范围分别为:氟康唑 2~ 64μ g/ mL,伊曲康唑 0.25~ 1μ g/ mL, 5-氟胞嘧啶 0.25~ 64μ g/ mL,二性霉素 B 0.03~ 1μ g/ mL,酮康唑 0.125~ 1μ g/ mL。结论 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M27- A微量稀释法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的优点。临床致病性酵母及其不同的菌株对 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章强强苏逸丹李莉王家俊
关键词: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抗真菌药
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与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00年
探讨白念珠菌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 (ERG11)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分离抽提分别对氟康唑敏感和耐药的白念珠菌基因组 DNA,根据 ERG11编码序列设计一对上下游引物 ,对靶酶活性中心血色素结合区和疏水端螺旋区的基因表达序列进行 PCR扩增 ,经 DNA测序比较敏感和耐药菌株的碱基差异。结果 :6株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此段序列有 5个位点发生突变 ,其中 5株第 1344 bp位点 G→A的突变致所编码的第 44 8个氨基酸由甘氨酸 (G)变为谷氨酸 (E)。结论 :ERG11基因突变致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与氟康唑耐药有关。
苏逸丹汪师贞翁心华王家俊章强强张永信朱琪泉
关键词:白念珠菌基因突变氟康唑耐药性抗真菌药
蒸馏水保存法与冷冻干燥法保藏真菌12年后活力观察被引量:5
1997年
真菌保藏是真菌研究的基础工作,目的是使菌株长期维持原有的形态和活力。我们采用蒸馏水法及冷冻干燥法对各种真菌保藏至今已达12年之久,报道如下。一、菌种和方法(一)菌种:均系我室保藏。选择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念珠菌属、暗色孢科、青霉属、曲霉属、镰刀菌属...
章强强王家俊李莉
关键词:蒸馏水冷冻干燥真菌保藏
四带曲霉引起肺曲霉病国内首例报告
1996年
1例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因反复出现高热、咳嗽和持续的肺部阴影而作真菌学检查。痰直接涂片有分枝分隔粗的菌丝。病变部位组织病理见扭曲短粗极少分枝的菌丝,部分呈"孢子状"。痰多次培养均为同一菌种。该菌种在蔡氏培养基上生长快,37℃时生长良好。菌落表面粉状或颗粒状,紫色。分生孢子头短柱状,淡绿色,60~70μm×30~40μm。分生孢子梗棕色,壁光滑。顶囊半球形,其上产孢结构2列,长度接近。分生孢子球形,表面粗糙有小棘。闭囊壳球形,壁单层,黄色。外围有大量球形厚壁,直径约25μm的壳细胞。闭囊壳内含大量子囊,紫红色;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紫蓝到紫红色,双凸镜状,表面光滑;约5μm×4μm直径。其上有两对脊,一对较大,一对较小,较小的一对有时不清楚。菌种鉴定为四带曲霉,这是四带曲霉引起人肺曲霉病的首次报告。
王家俊章强强李莉
关键词:肺曲霉病曲霉病病例报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