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斌
- 作品数:17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回顾:413例随访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屈肌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与腱鞘修补法不同,它将肌腱缝合口和腱鞘损伤处错开,并置于健康的鞘管内。肌腱损伤处完全被健康的腱鞘包绕,其滑动床、滑液营养环境及生物屏障作用等均接近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有利于内源性愈合。目的: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回顾性分析,于1994/2006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完成。对象:413例患者,男112例,女24例,年龄2-52岁,根据受伤时手指位置将屈肌腱损伤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屈曲型98例127指,伸直型38例77指。方法:伸直型屈肌腱修复:按功能要求作延长切口,充分显露掌侧腱鞘,经腱鞘伤口轻轻拉出指深屈肌腱近断端并用注射针头固定,用Tsuge法或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最后缝合腱鞘伤口。肌腱修复后,手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部即自然退至近端完整的鞘管内。屈曲型屈肌腱修复:伤后伤指呈伸直位,指深屈肌腱远端已退至远段鞘管内。此时透过腱鞘可见肌腱远断端,即在离远断端约0.5cm以远处另外切开腱鞘。在近侧伤口用津下法先缝合肌腱近断端,并将其穿过鞘管引至远端切口处,用注射针头固定肌腱近端后,对肌腱近、远端行直接缝合,最后缝合远近两腱鞘的切口及伤口。肌腱修复后,手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口退至2个切口间完整的鞘管内。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到136例204指,随访时间为1-8年,按测量关节总活动度的方法评定疗效,优级120指,良级52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为84.31%。锐器切割伤150指,疗效优良145指,占96.67%,机械损伤54例,疗效优良18指,占33.33%。结论:本术式对锐器切割伤引起的急性屈肌腱损伤治疗效果很满意,但对腱鞘缺损过大、在肌腱吻合口滑动区内无法保留腱鞘者则不�
- 王金昌王天斌李炳万
- 关键词:屈肌腱
- 第一掌背动脉筋膜皮瓣改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术后的外形
- 王金昌李炳万王天斌冯星明
- 文献传递
- 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以来,我院共治疗9例(15侧)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采用指掌侧挛缩皮肤"Z"字成形,并在扩大切除掌腱膜的同时,切除受累小指的中央索、螺旋索、侧方指膜、小鱼际肌向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移行的尺侧腱膜及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处骨化的腱膜。结果术后14侧切口Ⅰ期愈合;1侧皮肤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6年,小指能完全伸直,皮肤无挛缩,手指屈伸活动基本正常,术后无其他并发症,无1例复发。结论小指掌腱膜切除的同时,应将受累指的中央索、螺旋索、侧方指膜、小鱼际肌向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移行的尺侧腱膜及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处骨化的腱膜一并切除。
- 王金昌李炳万王天斌
- 关键词:指关节
- 吉林市机械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吉林市机械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机械创伤患者2452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机械操作熟练程度、防护措施、受伤前因素、机械操作前饮酒情况;记录患者的创伤部位、类型、发生时间。结果 2 452例机械创伤患者中男性1 595例(65.05%),女性857例(34.95%); 18~24岁392例、25~34岁941例、35~44岁526例、45~55岁408例、>55岁185例,不同年龄段机械创伤构成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25~34岁机械创伤发生构成最高。创伤发生部位以下肢、头部、上肢、皮肤为主;创伤类型以挫裂伤、骨折为主;创伤发生时间以9∶00∶-11∶00、12∶00-16∶00为1 d中的两个高峰期,1年中第3季度和第4季度创伤发生构成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机械操作熟练程度、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前饮酒是机械创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男性是吉林市机械创伤的主要人群,应加强对创伤高发部分、类型及时间段的防护;同时加强对机械操作熟练程度、防护措施等影响因素的针对性干预。
- 徐守成王金昌胡志红王天斌冯星明葛晓峰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5年21例随访被引量:4
- 2009年
- 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治疗陈旧性正中神经损伤致拇对掌功能障碍的很多方法之一,为了解该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是否优良,实验回顾性分析了2003-01/2007-1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接受过利用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患者97例,进行随访21例。应用《手功能评定标准的改定》的标准进行术后拇对掌功能的功能评定,测量患手拇指的长度T、拇指对掌活动中向掌心移动(mo)与离掌心移动(Mo):即手掌及4指在冠状面处于伸直位,拇指向掌侧尽量外展并与示指处于同一个矢状面内,测量拇指掌侧指间横纹中点(简称E点)至中指掌指关节掌侧横纹中点(简称F点)之间的的连线距离(简称该距离为Mo)。拇指对掌功能重建后,测量患手拇指的长度及向掌心活动、离掌心活动拇指掌侧指间横纹中点至中指掌指关节掌侧横纹中点的距离,并分别计算它们间的比值。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14年,平均7.5年,可见利用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是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良好治疗方法。
- 王金昌王天斌李炳万
- 关键词:疗效回顾
- 腕管综合征经腕管镜术后CSA-Ⅰ变化与疗效评估指标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腕管镜术后CSA-Ⅰ(腕管入口处正中神经截面积)变化与术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71例单侧腕管综合征患者行腕管镜手术,在术前行CSA-Ⅰ、拇指到腕部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示指指腹两点分辨率、腕管(正中神经)功能丧失评分,术后的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重复术前的测量及评估.将获得的数据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术后CSA-Ⅰ变化与评估恢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SA-Ⅰ变化与正中神经拇指至腕部节段SNCV、示指指腹两点分辨率、腕管(正中神经)功能丧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CSA-Ⅰ的数值变化可作为腕管综合征腕管镜术后评估其恢复程度的客观参考指标.
- 王金昌徐守成胡志红王天斌么乃勋王显芝
- 关键词: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指中节带指背神经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被引量:5
- 2007年
- 自2003年起,我科用带指背神经的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指端缺损11例15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 王金昌刘云江刘健伟王天斌
- 关键词:带指背神经指端缺损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中节筋膜瓣修复
- 指总神经卡压的术中分析及手术方法被引量:1
- 2008年
- 随着人们对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的不断认识,指总神经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松解指总神经周围的纤维束带,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结果,但仍有部分病例术后疗效不理想。2001年以来,我科收治了15例指总神经卡压的患者,在松解神经周围异常纤维束带的同时,进一步探查与其伴行的指总动脉及分支,如有卡压将其切断,术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王金昌王天斌赵炳显王学成
- 关键词:周围神经卡压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发病率
- 中节带指背神经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腹缺损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介绍中节带指背神经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6年4月,应用带指背神经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移位修复指腹皮肤缺损11例15指。其中男4例6指,女7例9指;年龄2~51岁。挤伤8例10指,切割伤3例5指。缺损范围1.5cm×1.5cm~2.0cm×1.6cm。(补充指别!)。切取皮瓣范围1.5cm×1.5cm~2.0cm×1.6cm。取前臂内侧全层皮片修复指背供区。结果带指背神经的逆行筋膜岛状皮瓣皮均成活,受、供区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6~17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原指腹皮肤接近,指腹饱满。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5mm。患指远、近侧指间关节无僵直、活动受限等。结论采用带指背神经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 王金昌刘健伟王天斌
- 关键词:指背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指腹缺损
- 利用医学专业网站对提高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引导学生利用医学网站与提高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关系。方法:创建医学专业网站,组织各临床教研室教师定期登陆网站,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站与教师进行交流。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操作、综合思维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医学专业网站的建立,可对常规医学教育补充和完善。
- 王金昌王天斌冯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