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剑波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VNTR
  • 1篇新武器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B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脱氧
  • 1篇脱氧核糖
  • 1篇脱氧核糖核酸
  • 1篇武器
  • 1篇细胞
  • 1篇纤维细胞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治疗
  • 1篇构型
  • 1篇核酸
  • 1篇核糖
  • 1篇核糖核酸
  • 1篇DNA
  • 1篇成纤维细胞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王剑波
  • 3篇蒋左庶
  • 1篇孟沛霖
  • 1篇王建民
  • 1篇韩凤来
  • 1篇卢大儒
  • 1篇王肖鹏
  • 1篇闵碧荷
  • 1篇薛京伦
  • 1篇周洁民
  • 1篇梁嘉靖
  • 1篇邱信芳

传媒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癌变.畸变....

年份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VNTR):个体识别的新武器被引量:1
1991年
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简称VNTR)是1980年Wyman等无意中在人DNA文库中分离到的一个高变重复区。1982年Bell等在人胰岛素基因上游363 bp处也发现一类似高变区,它由—14 bp的序列重复40~170次而成。之后,类似高变区又在α-球蛋白、H-rras、肌球蛋白及HBV的X区等基因中发现。1985年Nakamura把这种高变重复区称为“VNTR”。现已证实VNTR分布广,种类多,是一很好的遗传标志。其特征是同一序列(往往是9~60 bp)重复几次到几百次。VNTR高度多态,因而有极强的个体特异性,它按孟德尔方式遗传且突变率低。现已成功地应用于个体识别、亲子鉴定、案证分析、物种鉴别、基因诊断等各个方面。一。
王剑波
关键词:VNTR
串联重复短序列的若干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1992年
串联重复短序列是大量重复序列中的一种,目前对其研究越来越多。其中的VNDR、VNTR在人群中杂合率高、多态性强,已成功应用于基因诊断,基因制图等方面,是一有前途的遗传标记系统。此外,串联重复短序列还有活跃的生物学功能,它能引起DNA结构变化、影响基因调控、直接编码蛋白质,有的还有自身特异结合蛋白。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以期对其引起一定的重视。
王剑波蒋左庶
VNTR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2年
“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是新发现的一种遗传标志,以同一短序列重复串联为特征。其重复单位种类多,重复次数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就一特定位点而言,人群中杂合率在75%以上。它分布于人整个基因组,酶切片段呈经典遗传,突变率低。用任一种酶内切群体DNA后均可得到多个等位基因。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个体鉴别、基因诊断、人类基因制图等各个方面,是一种比RFLP更有前途的遗传标记。
王剑波蒋左庶
关键词:串联重复序列VNTR
成纤维细胞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临床Ⅰ期试验被引量:35
1993年
本文首次报道了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对血友病B患者实施基因治疗的监床Ⅰ期试验。首先用构建有人凝血因子Ⅸ cDNA的反转录病毒载体(XL-Ⅸ和N2 CMV-Ⅸ)感染血友病B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HBSF),选择得到表达有人Ⅸ因子蛋白的细胞,而后进行一系列安全性检测,包括细胞连续传代形态观察;染色体分析,软琼脂试验;裸鼠接种试验;胶原过敏试验;内毒素试验等,在确定表达人Ⅸ因子蛋白的细胞的安全性后,大量扩增细胞,最后,细胞用胶原包埋,直接注射到血友病B患者腹部或背部皮下。患者1体内凝血因子IX浓度从71ng/ml上升到约240 ng/ml,至今维持在220ng/ml,持续表达6个月,凝血因子Ⅸ的凝血活性也从2.9%上升到6.3%,该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2体内凝血因子Ⅸ浓度亦从130 ng/ml上升到约280 ng/ml,至今维持在220 ng/ml,持续表达5个多月,但活性增加不稳定。两名受试者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和危害,正在随访之中。我们认为反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用胶原包埋,皮下移植是安全可靠的,也是简便易行的,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临床Ⅰ期试验。
薛京伦卢大儒周洁民邱信芳王建民孟沛霖韩凤来闵碧荷王肖鹏王剑波梁嘉靖蒋左庶
关键词:基因治疗血友病
DNA的异常构型及检测方法
1992年
自从B-DNA右手双螺旋模型揭示以后,人们又陆续在质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中发现了其它非B-DNA的构型。采取这些构型的是各种重复序列,尤其是串联重复序列。因非B-DNA构型不太常见,故又称之为异常构型。它们的作用涉及DNA重组、复制起止、基因转录及染色体浓缩等方面,也可能是各种诱变剂的作用热点。DNA构型与功能可能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一样,是颇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1.DNA异常构型的存在
王剑波
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构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