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珠明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MTL、GAS及Ghrelin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动力、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雌雄各半)和模型组(M组,36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不规则饮食+饮酸+夹尾)复制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连续造模14 d后,将M组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B组),莫沙必利组(C组),疏肝和胃组(D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造模完成后,连续给药两周,C组和D组分别给予灌服莫沙必利和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A组和B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测定胃内残存率和小肠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TL、GAS、Ghrelin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胃内残存率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MTL、GAS、Ghrelin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莫沙必利组与疏肝和胃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胃内残存率和提高小肠推进率,两药物组均能升高MTL、GAS、Ghrelin水平。结论: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胃肠动力和调节MTL、GAS及Ghrelin水平。
- 龙晓芝耿耘曾代文温珠明赵治龙普行艺
-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胃促生长素
- 左金丸合六君子汤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 目的:评价左金丸合六君子汤的安全性,探索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效应和镇痛抗炎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以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以饮酸+夹尾刺激+不规则饮食方法复制功能性...
- 温珠明
- 关键词:左金丸药效学试验镇痛抗炎作用毒性反应
- 文献传递
- 疏肝和胃方对肝郁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方对肝郁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s)凋亡、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莫沙组、疏肝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复合因素夹尾法制造肝郁脾虚证FD大鼠模型,为期14 d。造模后,上述4组分别予蒸馏水、蒸馏水、莫沙必利混悬液、疏肝和胃药液灌胃治疗14 d。比较各组体重、胃肠动力、ICCs凋亡率、c-kit表达。结果造模后对照组体重明显高于其余3组(均P<0.01),治疗后,模型组体重明显低于其余3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均P<0.01),莫沙组、疏肝组与对照组胃肠动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ICCs凋亡增多,ckit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相较于模型组,莫沙组、疏肝组的ICCs凋亡明显减少(均P<0.05),莫沙组、疏肝组ICCs凋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上调脾虚肝郁证FD大鼠c-kit表达,减少ICCs凋亡,缓解肝郁脾虚证FD大鼠胃肠动力障碍。
- 王敏曾代文曾代文
- 关键词:肝郁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和胃方
- 水母雪莲培养细胞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KKay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水母雪莲组、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连续灌胃6周,每7 d称重并测量给药后3 h的空腹血糖,6周后测试药物的时-效关系及动物的糖耐量,最后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胰岛素等生化指标。结果:KKay小鼠饲喂雪莲7 d后,血糖值明显下降(P<0.01),在此后的5周时间内,一直维持在较低血糖水平,其效应与阳性药物二甲双胍类似。连续给药6周后,雪莲组动物的糖代谢调节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胰岛素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二甲双胍组相比,雪莲的时-效关系表现为起效时间长、维持时间久等特点,即血糖值在给药后6 h明显下降,14 h达到最低,20 h左右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而二甲双胍在给药后2 h即可见血糖明显下降,6 h血糖值最低,14 h后逐渐恢复到药前水平。结论:雪莲细胞培养物能有效降低KKay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以及脂代谢调节有关。
- 袁菊芳邱业峰王艳静李敏温珠明范玉筠叶华虎
- 关键词:水母雪莲二甲双胍KKAY小鼠血糖
- 炎症性肠病湿热转化的免疫学基础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湿热转化不同证型的免疫学基础。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药物加致病生物因子)造模复制IBD湿热证动物模型。于造模完成后分别检测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10)和淋巴T细胞抗体(CD3+、CD4+、CD8+)。结果造模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近似IBD湿热证型。实验组血清TNF-α、IL-1β、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IBD模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4、IL-10和CD4+抗原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1β、IL-6参与了IBD湿热证的发病过程,IBD的免疫过程是一个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 温珠明曾代文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免疫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