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江涛

作品数:27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血浆
  • 6篇外周
  • 6篇外周血
  • 6篇免疫
  • 5篇原发性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 4篇受体
  • 4篇癌患者
  • 3篇多聚
  • 3篇多聚免疫球蛋...
  • 3篇血管
  • 3篇血浆同型
  • 3篇亚群
  • 3篇胰岛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球蛋白
  • 3篇外周血T淋巴...
  • 3篇细胞亚群

机构

  • 26篇连云港市第二...
  • 3篇赣榆县人民医...
  • 2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6篇温江涛
  • 8篇周彦
  • 4篇孙林
  • 3篇柯群刚
  • 3篇黄继超
  • 3篇姜建东
  • 3篇郝占伟
  • 3篇金刚
  • 3篇姜德清
  • 3篇庄爱霞
  • 3篇王宗山
  • 3篇赵长新
  • 2篇刘海红
  • 2篇张毅
  • 2篇申潇竹
  • 2篇闻海霞
  • 2篇聂毛晓
  • 2篇高云明
  • 2篇徐保銮
  • 2篇李世宝

传媒

  • 4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GF-Ⅱ、IL-8和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GF-Ⅱ、IL-8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Ⅱ、IL-8和VE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血清IGF-Ⅱ、IL-8和VE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化疗后6个月未复发者28例,明显下降接近正常人组,而复发的3例其数值又回升到化疗前水平(P<0.01)。结论: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GF-Ⅱ、IL-8和VEG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数。
胡娟周彦温江涛王茁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血清总胆汁酸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P)在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68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P含量,酶法测定血清TBA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BA、HA、PP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各组间随丙肝患者的炎症程序增加,其水平也相应增高。结论检测血清TBA、HA、PP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温江涛
关键词:总胆汁酸透明质酸
老年人血清白蛋白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67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测量体质量,询问既往病史,并记录居住区域城乡分布、职业种类、饮食习惯、每日饮食摄入量、婚姻状况、睡眠状况、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检测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等生化指标.按不同影响因素分组比较.结果 与老龄组比较,高龄老人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6±3.4) vs (38.2±3.2) g/L,P<0.01];与女性组相比,男性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6.4±3.5) vs( 38.2± 3.2) g/L,P<0.01];与荤食组相比,素食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4.8±2.1)vs( 37.6±3.5) g/L,P< 0.01];与正常摄入组相比,低摄入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4±3.6) vs( 37.7±3.3) g/L,P<0.01];与合居组比较,独居(单身、丧偶)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6±3.4) vs( 37.9±3.3) g/L,P< 0.01];与睡眠良好组相比,失眠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6.0±3.4) vs( 38.2±3.2) g/L,P<0.01];与精神状态良好组比较,焦虑或抑郁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5.7±3.8) vs( 37.4±3.4) g/L,P<0.01];不同地区分布,城镇组与农村组相比以及不同职业间,体力劳动组与脑力劳动组相比血清白蛋白水平未见差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年龄成负相关(r=-0.196,P<0.01),与体质量(r=0.133,P<0.01)及总蛋白(r=0.282,P< 0.01)呈正相关.与谷丙转氨酶、肌酐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饮食情况、每日饮食摄入量、婚姻状况、睡眠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影响,并随年龄的增加降低,与体质量、总蛋白水平变化一致.
田昌荣申潇竹温江涛刘清聂毛晓徐保銮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老年人
子宫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IL-8水平及其意义
2005年
温江涛
关键词:子宫癌血清机体免疫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清TNF-α及总Ca^(2+)的检测及相关分析
2002年
仲崇明温江涛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清TNF-Α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09年
为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3+CD4+/CD3+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3+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3+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宫颈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监测。
孙林温江涛周彦
关键词:宫颈癌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与血管性认知损害及海马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庄爱霞曾庆宏张毅金刚温江涛姜建东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表面CD_(63)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嗜碱粒细胞表面CD63在诊断支气管哮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经用尘螨致敏后CD63的表达水平,将FCM检测活化嗜碱粒细胞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gE结果作比较,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FCM检测活化嗜碱粒细胞表面CD63与ELISA测定血清IgE结果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后者。结论通过FCM分析嗜碱粒细胞表面CD63的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体外检测方法。
孙林温江涛周彦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嗜碱粒细胞CD63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温江涛孙林刘海红
关键词:胃癌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老年人群血清清蛋白参考范围及其分布
2013年
目的研究连云港地区正常老年人群血清清蛋白的参考范围及其分布。方法对连云港地区60岁以上无严重疾病的老年人进行体检,4 242名符合条件者被纳入研究,通过溴甲酚紫法检测血清清蛋白值,并按年龄、性别分组分析比较。采用95%CI确定参考范围。结果 4 242名6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总体清蛋白值呈偏态分布(Z=3.312,P=0.000),中位数为37.7 g/L,采用偏态分布双侧95%CI确定参考范围为:31.5~45.8 g/L。60~、65~、70~、75~、80~、85~、90岁以上组双侧95%CI参考范围分别为:男性为34.5~46.9 g/L、33.4~45.9 g/L、33.2~46.2 g/L、33.0~44.6 g/L、30.9~45.4 g/L、31.1~42.9 g/L、25.6~42.9 g/L;女性为35.7~47.1 g/L、34.8~45.7 g/L、34.4~45.8 g/L、33.7~45.4 g/L、30.9~44.2 g/L、29.7~41.9 g/L、25.7~42.3 g/L。60~79岁的老年人,女性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均有P<0.05)。85~89岁组男性清蛋白水平高于女性(P<0.05),80~84岁组及90岁以上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蛋白在男性组、女性组及总体组分析中,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均P<0.05)。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年龄每增加1岁,清蛋白值减少0.183 g/L。清蛋白随增龄下降程度女性(0.218 g/L)高于男性(0.155 g/L)。结论正常老年人血清清蛋白参考范围是31.5~45.8 g/L,血清清蛋白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且与年龄呈负相关。在临床应用时应按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选用合适的参考范围。
田昌荣申潇竹温江涛刘青聂毛晓徐保銮
关键词:血清清蛋白溴甲酚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