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1998年
- 分析 51例左冠脉主干病变 (狭窄≥ 50 % )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左主干病变 8例 ,左主干合并其它冠脉病变 4 3例。并与非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2 1 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左主干病变组临床上多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易发心梗 ,猝死率较高。但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 ,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左主干病变与非左主干病变者类似 ,但心绞痛发作时其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冠脉搭桥术可改善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 许邦龙霍勇洪涛邢德智刘梅林朱国英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左主干病变症状预后
-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4
- 1999年
-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老年(共297支冠脉血管)和360例非老年(共451支冠脉血管)冠心病患者接受PTCA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和发病血管支数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无显著性;老年组血管扩张病例成功率为95.4%,随着近年冠脉内支架置入率的增加,主要的PTCA并发症较前降低;以上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冠脉血运重建方法。
- 霍勇高炜陈星刘梅林洪涛朱国英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冠心病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急性冠状动脉并发症患者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被引量:8
- 1996年
- 33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患者中,6例并发8例次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5分钟、1小时、3小时和24小时从股动脉取血,采用放免法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血管并发症组血浆血管紧张素II(AⅡ)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4小时分别比无并发症组增高27.8%(P<0.01)、59.7%(P<0.01)和38.1%(P<0.01).血浆内皮素(ET)在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于术后15分钟显著下降,较术前下降53.3%(P<0.05),术后1小时恢复;无并发症组血浆CGRP术后呈下降趋势,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组术后AIII+ET/CGRP高峰出现早、恢复晚,术后即刻、15分钟分别比无并发症组增高了170%(P<0.01)和164%(P<0.01),提示急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血浆AII、CGRP的变化有关.
- 郑玉云朱国英霍勇邢德智洪涛刘梅林石湘芸赵云涛
- 关键词: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
- 1997年
- 祖竑张树彬祁芸芸霍勇高炜洪涛朱国英
- 关键词:女性冠心病
- 肥厚型心肌病伴肌桥压迫致心绞痛一例
- 1996年
- 肥厚型心肌病伴肌桥压迫致心绞痛一例李琳洪涛柴晓峰朱国英患者男性,62岁,因劳力时心前区痛7年、加重2年入院。患者于1982年体检心电图示胸导联T波倒置,当时无任何症状。1987年起干重活时心前区闷痛。2年来快走或上楼时,心率在90次/分左右时感心前区...
- 李琳洪涛柴晓峰朱国英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病心绞痛病例报告
- 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6
- 1998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2 5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1 7例 ,发生率为 0 665%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50 %的有 1 4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ST段移位、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5例行心肌核素显像的病人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 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 ,心肌桥于收缩期致 1 0 0 %血流阻断。 1 7例病人中有 3例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心肌桥的存在可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缺血改变 ,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引起心肌梗塞。
- 霍勇高炜张励庭刘梅林洪涛朱国英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心电图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急性并发症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 1996年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急性并发症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郑玉云邢德智霍勇洪涛刘梅林朱国英石湘芸赵云涛我们对33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患者(其中6例并发8例次急性冠状动脉并发症)测定了术前、术后血浆缩血管物质内皮素(ET)、血管紧张...
- 郑玉云邢德智霍勇洪涛刘梅林朱国英石湘芸赵云涛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血管活性物质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缺血预适应现象及其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1997年
- 为研究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中的缺血预适应(IP)现象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对33例成功的进行了PTCA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10例采用缺血预适应方法,即球囊首次扩张90秒至2分钟,继以3~5分钟再灌注(A组),其余23例为非缺血预适应组(B组)。观察所有患者术中心绞痛症状及体表心电图ST段变化,并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5分钟、1、3和24小时从股动脉取血,放免法测定ET水平。结果示:A组第二次扩张时心绞痛症状及ST段偏移程度均较第一次扩张时显著减轻(P<0.05);B组两次扩张时心绞痛症状及ST段偏移程度均无明显改变。A组术后血浆ET呈升高趋势,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浆ET水平术后即刻升高,3小时达高峰,峰值较术前增高113.9%(P<0.01),术后24小时恢复术前水平。提示IP不仅使心肌缺血程度减轻,同时可减轻PTCA对血浆ET水平的影响。
- 郑玉云洪涛朱国英霍勇邢德智刘梅林唐朝枢邵耕石湘芸赵云涛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缺血预适应内皮素血浆
- 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被引量:17
- 1996年
- 为了解不同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对38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及冠脉造影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单支血管病变占69.64%,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静息型心绞痛三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复杂性病变和C型病变检出率也较其他各型高(P<0.05);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特征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罪犯”病变多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变异型心绞痛多半仅有轻度冠脉狭窄;梗塞后早期心绞痛血栓比初发、恶化型多见(P<0.05)。提示静息时心绞痛发作者病变更严重,应予积极治疗,对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患者应加强抗凝治疗。
- 许邦龙洪涛霍勇邢德智刘梅林朱国英
- 关键词: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被引量:15
- 1996年
- 我国目前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的资料报道较少.本研究对592例PTCA成功的病人(男503例、女89例,平均年龄58.4±9.1岁)进行术后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记录临床症状的复发,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次极量心电图运动试验和^(99m)Tc-MIBI动态心肌灌注显像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半年的结果.其中62例病人平均手术后10.4±7.6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此62例病人分为再狭窄组(35例)和无再狭窄组(27例),观察心绞痛症状和三种无创性检查对再狭窄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心绞痛症状、Holter动态心电图、次极量心电图运动试验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再狭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5.7%和72.0%;71.4%和86.7%;66.7%和73.1%;76.5%和83.3%.如果结合临床症状和三种无创性检查组成综合缺血指标,对PTCA术后再狭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进一步提高,分别为85.2%和92.9%.本文对PTCA术后临床症状,无创性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随访可能对今后国内大规模临床随访提供有益的参考.
- 霍勇汪丽蕙朱国英高炜邢德智洪涛
- 关键词:再狭窄率PTCA术后无创性检查心绞痛症状心肌灌注显像